|
南華期貨 張健
今年上半年以來,股指從6000點的高位跌至3000點以下,在市場狂熱之際,仿佛再一次提醒人們“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目前的市場點位無疑是讓人擔心的,投資者對后市普遍缺乏信心,外有意猶未盡的次債危機、高油價的能源之憂,內有大小非解禁、加息緊縮流動性之困, 國內股市似乎危機四伏,而準備了兩年之久的股指期貨卻似“夢中佳人”,只殘存一個背影讓人們去想象。在當前的市場環(huán)境下,股指期貨遲遲未出固然有諸多原因,但是個人認為基于以下幾點對股指期貨的誤解不應該成為期指不得降生的理由。
首先,有市場人士把拯救股市、拉升股指的“歷史使命”壓在股指期貨這個還沒出生的嬰兒身上,認為推股指期貨就應該讓股市重振雄風,給廣大股民重新賺錢的機會,而經過論證發(fā)現(xiàn)期指不可能帶來這樣的機會,便認為推期指意義不大,這種觀點在當前的股市之下恐怕不在少數(shù)。在筆者看來,把股指期貨看成是一劑救市良藥、將各種希望寄托于期指之上實在不是一種明智的想法。股指期貨同其它任何商品期貨品種一樣,其所具備的功能也只是價格發(fā)現(xiàn)和套期保值,期貨價格在短期內可能對現(xiàn)貨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長遠來看,現(xiàn)貨的價格依然決定于其衍生品行情走勢之外的其它一些因素,并且通常情況下都是現(xiàn)貨在引導期貨的走向。股指期貨作為一種股票市場的衍生品,當然不可能影響甚至決定股指的長期走勢,而更多的是處于從屬地位。推股指期貨的意義在于完善資本市場的結構,給投資者一條規(guī)避風險的渠道,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在行情走熊時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財富縮水。誠然,目前的國內股市還有不盡如人意之處,至于如何改善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但可以肯定的是,期指不是股市的救命稻草,但沒有期指,資本市場則難言完善。
其次,股指期貨是保證金交易,在放大收益的同時,也放大風險,在這里,我們需要清楚的重要一點是,哪些資金可能會在股指期貨市場中規(guī)避風險,哪些資金會去承擔風險。在之前一篇文章中,筆者曾闡明這樣一個觀點即在股指期貨的套保客戶中,機構勢必是主力軍,而這些機構應當主要包括公募基金以及追求穩(wěn)健的社保基金等,他們會利用股指期貨的套保功能去規(guī)避風險。假如有公募基金將資金在股指期貨市場中進行投機從而放大股市的風險,個人認為這種行為無異于刀口舔血,與公募基金一貫的穩(wěn)健形象背道而馳,有可能這樣做的只能是一些私募以及比較有實力的散戶,而這兩者占整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比例顯然不高,即使他們承擔了一些風險,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畢竟有限。
另外還有一種擔心,即在有境外資金參與的情況下,我們的期指會不會成為老外的提款機,這種擔心當然也不無道理。國外的衍生品市場起步比我們早,經歷的風浪也比我們多,經驗自然比我們豐富,再加上資金實力不容小覷,“我們”的滬深300恐怕會變成“他們”的滬深300?但是想想在證券市場,與期貨市場相比,國外的股票市場起步更早,境外投資者的經驗也更加豐富,即便如此,我們的資本市場還是引進了QFII,并且到目前為止并沒有跡象表明這些資金在我們的證券市場“胡作非為”,更沒有人將股市走熊的原罪歸于QFII。境外資金的進入有利有弊,我們無需去過多揣摩其來意,而只要相信在國內目前對境外資金的監(jiān)管體系下,風險還在可控范圍之內。基于此,盡管衍生品市場顯得更為復雜,我們依然應該有信心,在付出最少的學費情況下,促進資本市場結構的完善,讓金融衍生品從稚嫩走向成熟。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shù)據(jù)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qū)間分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tǒng)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