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成熟資本市場的產物,投資者關系管理的起源自然離不開美國。這個倍受矚目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歷了1929-1940年的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從1945年起步入復蘇階段。在1949年再次承受了一次經濟大衰退后,1950年年初美國便開始了長達20年的經濟增長。商業日益繁榮,投資熱高潮迭起,企業急于重建和擴建在蕭條期和二戰期間被擱置的固定資產(廠房,設備等)。新技術被廣泛應用,電器和電話設施需要巨資來增加它們的網絡及擴容。管道煤氣,住房,汽車等等多種消費品市場也都蘊含著無限商機。1952年
艾森豪威爾就任總統時,美國長期政府公債利率為2%,聯邦預算出現盈余,通貨膨脹亦未發生。在當時經濟迅猛增長的時期,債券利率較低,又沒有通貨膨脹,投資股票市場自然是理性的選擇。于是,社會公眾開始進入股票市場。
雖然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個人投資者涉足股票市場,但那時的人數和交易量很少,遠不及50,60年代。正是由于社會公眾大量參與股票市場而孕育了IRM的誕生。起先,公司的股東主要是那些為數不多的有錢人(百萬美元左右),他們是投行,經紀商,信托部門,投資顧問和銀行的客戶,公司只需要對他們負責。但逐漸地,公司發現那些持股量僅100股或200股甚至不足100股的小股東越來越多。這些新股東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即他們是公司產品的潛在購買者。于是,像寶潔,通用汽車,克萊斯勒,美國電話等等消費品行業的公司看到了這一市場機會。1950年,福特公司向社會公眾大規模地發行普通股,并且交待承銷商要把推銷力度集中到那些200股左右的購買者身上。公司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吸引購買福特汽車的新客戶,它的競爭對手通用和克萊斯勒也早已借助股東來促進銷量!
逐漸地,這些新股東意識到自己也是公司的所有者,應該有發言的權利,應該被公司所關注。這些新股東還對參加公司的股東大會頗感興趣。于是,公司管理層有些犯難了,因為他們只習慣于跟那些有長期合作關系的銀行,投行家和保險公司打交道,而沒有一點跟小股東溝通的經驗。在眾多小股東的壓力下,管理層不得不轉而求助大眾傳播專家。某些大公司就啟用自身的公眾關系部(public relations department),但大部分公司都求助于外界專家顧問。那些選用自己公眾關系部的公司就將這一職責定名為股東關系(shareholder relations),職責范圍主要是準備年報,季報及一些財務信息的披露。年度的股東大會主要還是由公司秘書,外界的法律顧問等人來安排。這些可謂是IRM的初級階段了!
(本文摘自《上市公司》2002年第10期,文/智又盈財經公關公司,略有刪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