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博弈時代跟風獲利 四招跟定大資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8日 12:08 證券時報 | ||||||||
□ 朱衛東 如果說現在證券市場已經或正在邁進機構時代,你可能會質疑,因為你看到的是包括券商、基金在內的機構,跟你一樣在忍受著、或難以忍受著股市不斷下跌的煎熬。不少券商正面臨破產清算的威脅,基金遭受著巨額贖回的壓力,社保基金的股市投資也交出了虧損的答卷。但是從占流通市值35%的規模和機構行為的影響來看,說股市已經進入機構時代一點也
聽聲辨音。 在市場低迷、或個股價格較低、或是新機構剛入場時,機構對個股的宣傳往往較為可信。因為此時機構的選股,首先考慮的是風險因素較小,有比較絕對的把握。同時機構剛入場時要取信于市場,要找一、兩個股票樹立自己的威信。如QFII剛入市時對上港集箱(資訊 行情 論壇)和中興通訊(資訊 行情 論壇)等個股的高調介入即屬如此。當然機構也會聲東擊西,不過機構剛進貨時的聲東擊西肯定會流露出它的本意,或者會重倉進入高調宣傳同類個股的另一只,而對所宣傳的個股作象征性建倉。 量能第一。 根據量為價先的原則,個股股價的變化總是先要通過量的變化反映出來。在基本面分析的基礎上,當股價在底部區域有持續的放量———或者是放量震蕩、或者是放量小幅上升,一般都意味著有大資金在建倉。而當個股股價有較大的升幅后,出現持續放量滯漲,或者成交量突然大幅放大,如超過8%或10%以上,此時表明機構有出貨的可能。盡管該個股仍有最后大幅拉升的機會,但為了安全起見,投資者還是早點清倉為安。而當整個市場市盈率過高時,那么你全身而退,進行一段時間的休息和總結就是非常正確的。 如果該個股的基本面情況良好,在漲幅不算太大(如20%或30%以下)時,出現了少許的放量回調,一般換手在3%、最多在5%以下,很有可能是機構在做大幅拉升前的洗籌,如果你錯過了低位進貨的機會,此時恰恰是獲得短期豐厚利潤的良機。 隨機應變。 這里的“機”,一是指機會,二是指機構。在目前市場中,由于老機構傷痕累累,難在短期有較大的作為,因此跟莊后入場的機構勝算要大些。如開放式基金在開始大規模發展時,形成了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上半年波瀾壯闊的基金重倉股行情,基金重倉的大盤指標股有超過70%的漲幅;而在QFII進場后,QFII重倉股的表現又大大超過基金重倉股。現在,保險資金開始直接入市,相信保險資金持股的表現又會超過哪些老機構的重倉股,保險資金重倉股又會成為市場中的搶眼熱點。 激流勇退。 在跟風機構時,投資者除了要關注上述列舉的市場特征和變化情況外,還應關注媒體的宣傳報道。一般來講,在市場低迷時,個別媒體對機構介入業績和成長性良好的個股的報道往往不被投資者所重視,而當該股股價有一定的漲幅,特別是漲幅較大時,媒體的報道甚至鼓噪越來越多,此時你要當心,股價處于高位時的大肆宣傳,往往是主力出貨前的引誘或煙幕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