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1.92分鐘的權證刀口舔血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 01:54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鄒愚 莫菲 11月14日,張先生后悔不已,他提前一小時賣掉了武鋼認沽權證(武鋼JTP1,580999),為此少賺了10萬元——當天武鋼認沽權證已經暴漲了500%。 對炒作權證的人來說,這顯然是一場“刀口舔血”的游戲。 現在,這種游戲或許不再會有。監管部門正在醞釀推出工行的備兌權證,讓權證這種金融衍生品工具重新歸位,不再成為利益輸送工具。 最后的瘋狂 11月14日,武鋼權證最后一個交易日前1天。 張先生最初打入6分1厘的價格,掛了40萬份的買單。7分2厘,張先生賺了4400多元,凈收益18%。之后,他賣掉了40萬份的武鋼認沽。 當日上午11時左右,武鋼認沽一度漲幅達到542.11%。 11月14日14點,武鋼認沽權證停牌15分鐘,該權證當天盤中最大漲幅超過500%,上海證券交易所特別發布了風險提示公告。 當天的成交排行榜上,國泰君安證券深圳益田路證券營業部以2.5億成交金額位居全國各家營業部榜首,當天買入和賣出武鋼認沽權證的數量分別為3899.13萬份和4010.35萬份。 一些職業投機者正是隱身于此。 “每個人有好幾臺電腦,兩臺終端用于下單,其他是用來提供不同的行情顯示系統的。”深圳某營業部總經理向記者介紹說。 也就是說,兩臺終端,左手一臺掛買單,在買單還沒輸入的同時,右手的電腦已經掛上了賣單,最后的交易“只差兩個回車。” 但是,即便是高達2.5億的成交金額,營業部的這群炒家們每個人參與資金不到50萬的。 該經理告訴記者,有的股民從今年4月份到現在,通過炒作權證,本金已經從10萬元翻到了700多萬元。 在權證推出之前,這些人的特點之一是專門追漲停板,選擇當天將要封漲停的股票,跟風買入。“他們和漲停板敢死隊不同,漲停板敢死隊有充裕的資金,在股票接近漲停的時候能夠直接掛買單封漲停,而他們作為跟風者,就需要參考盤面,股票本身等因素進行選擇。”洪鑌說。 追漲停板除了能夠帶來短期收益外,還能控制風險。當天追入的漲停板股票,到第二天開盤,如果大盤或者所持股票走強,則會暫時保留在手上,否則,哪怕低開一個點,也毫不猶豫地拋售。 而權證恰恰需要這樣的交易技巧,如果盤面發出買入信號時,投機者通常會以高出成交價的價格掛出買單,由于權證委托最大的單筆成交量是100萬份,因此單筆買單通常都是99.99萬份。 關鍵的是,“一旦買入之后,成本就不再是考慮因素”,交易者的注意力就要轉移到賣出時點上。 致命的2秒 這樣的獲利情形會經常上演嗎? 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在交易過程中,一些大資金的交易者開始“做甲板”。 所謂“做甲板”,是指一些大戶利用資金的優勢鎖定贏利空間。比如,幾個資金量大的機構聯手,對某只權證,在0.09元掛買單,所有的賣單都接手,在0.1元掛賣單,按照時間優先和價格優先的原則,壟斷了0.1元的賣單,因此機構就鎖定了0.01元的利潤空間。 “除非你的資金量比他要大,否則就無法突破這個區間。” 為此,營業部方面提供了相應便利,比如將原來千分之一的手續費降低到萬分之五。這樣,這些職業交易者們哪怕是賺到8厘,扣除手續費之后也能賺錢。 “實際上,我們的客戶是積極的參與者,但是真正賺大錢的,是一些資金雄厚的機構。”洪鑌說,實力雄厚的機構,則是在底部吸籌,比如說某只權證,在0.6-1元之間,機構開始吸籌,等到籌碼足夠時開始拉高價格,聚集人氣,這時,職業投機者以及眾多股民都會紛紛殺入,希望從中漁利。 僅僅作為積極交易者的中小股民如何讓其資金量翻數十倍呢? “他們主要靠交易頻率高來積累收益。”洪鑌說,據他介紹,曾經有一位客戶,80萬的資金量,一天做出了1億的成交量,而他本人所獲收益為40-50萬。 1億的成交量,意味著一個交易日要做125次的來回買賣,按照每天4小時240分鐘的交易時間計算,平均1.92分鐘交易一次。 實際上,這些活躍的市場交易者也曾經被認為是操縱價格的“嫌犯”,在權證價格出現劇烈波動的時候,交易所往往會電話詢問。 “他們剛開始以為,是我們的一個客戶在用拖拉機帳戶進行操作,因為買入和賣出的時間如此相近。” 在炒作上海市場的權證時,又是另一番情形,由于地理以及線路傳輸的原因,他們在下單和看到的數據資料方面,都比上海本地的營業部要晚2-3秒。 而這2-3秒的延時對于這些交易者來說是致命的,“這給了上海一些機構做甲板的機會”,這也是為什么他們在參與11月14日的武鋼認沽交易時,只愿意拿出50萬而不是更多的原因之一。 供需失衡之弊 權證市場的供需嚴重失衡不惟體現在其大起大落的拋物線運動上,還體現在一小部分大戶占權證交易額大半。 武鋼認沽權證在經歷了倒數第二天542.11%的漲幅之后,11月15日收盤武鋼認沽權證重回0.06元,武鋼認沽的市值也從1.73億的高點跌回了2844萬。 而首只推出的寶鋼權證在交易初期,由于沒有引入配套的平衡供需機制,從而導致市場供需一度嚴重失衡。寶鋼權證上市交易三個月內,最高日換手率達到618.28%,實際成交均價與理論價格的偏離值最高達到5000%,日內價格波動最高達46.95%,平均為11.56%,這說明寶鋼權證的定價機制存在不少問題。 在10月9日至27日的三周時間里進行過權證交易的有221.43萬戶。其中,大戶占權證交易帳戶比例為1.56%,而占權證總成交金額的比例則高達57.9%。散戶占的合計帳戶比例高達52.7%,但是占總成交金額的比例僅為1.98%。 在這種背景下,為提高權證定價效率,上證所提出了權證創設機制,并于2005年11月28日起正式實施,當日共創設了1.57份武鋼權證。截至2006年8月25日,滬市總計發生了388筆創設交易和129筆注銷交易,創設量和注銷量分別為40.99億和7.22億份。 資深權證專家指出,對市場有無創設機制的武鋼與寶鋼權證定價效率進行比較后,發現有創設機制的權證定價效率顯著高于無創設機制的權證,創設機制對權證價格穩定有積極意義。 但是,目前的權證創設機制仍有一些不完善之處。 比如,目前創設機制不能持續發售(指原發行人可對其發行的權證進行持續發售),也不能自由發行(指一個或多個發行者可就同一個基礎證券發行多種不同的權證),此外國內的創設權證由于成本高,并受制于要求100%股票質押條件,以及權證到期時必須以實物交割的證券結算方式。因此上述問題就限制了權證發行總量,造成一級交易商或主交易商無力維持價格,而使得權證價格依舊有劇烈波動的可能。 力推備兌權證 那么,交易所應該改變目前權證機制的問題,還是備兌權證呢? 交易所選擇力推備兌權證。其理由是備兌權證的特點是擁有持續發售、自由發行及做市商等目前權證市場缺乏的制度。備兌權證可以平衡權證市場的波動,有助于權證定價能力。 實際上,備兌權證因其三大特性——持續發售機制、自由發行機制以及做市商制度——而被視為穩定市場之錨,正可補國內權證市場之不足。 “盡早推出備兌權證是抑制權證市場劇烈波動的治本之策。”某接近證交所的人士一語中的。這種觀點被認為與交易所方面的思路暗合。 上述思路并非空穴來風。 據悉,目前證券交易所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工行備兌權證,且已將備兌權證的創設規則、產品設計及券商進入門檻等系列文件上報中國證監會,等待最后審批。 另外,國泰君安、中信證券等幾家創新類券商也正在積極準備,期待做A股備兌權證市場的主力做市商,產品從大盤個股到ETF的備兌權證均已準備充分。 “從法律或制度上看,國內備兌權證的發行沒有任何障礙。”上海某證券公司權證專家坦言。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