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權證頻道 > 正文
 

認購與認沽權證齊飛 投機時需系好安全帶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6日 14:31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朱雪蓮

  昨日,權證市場再奏凱歌,兩市現有的20只權證中悉數飄紅,五糧認沽上漲39.2%居漲幅榜前列,漲幅超過10%以上的權證有11只,還有四只權證以漲停報收,分別是五糧認購漲20.4%,鞍鋼認購19.8%,首創權證18.8%,萬華權證17.9%。漲幅小于10%的9只都是認沽權證。同時,權證市場成交額并沒有如A股市場一樣明顯放大,如五糧、萬華認購權證還出現縮量

  認購認沽齊飛

  “我現在只喜歡做權證了。”一位普通投資者陳先生說,“權證操作方便,容易賺錢。”他在五一之前曾一度滿倉五糧權證,盡管中間操作一度失誤,但整體收益仍達2倍多。

  的確,比起A股市場不少個股連續漲停行情,權證市場有過之而無不及。五糧認購權證自上市以來漲幅已達4.5倍,包鋼認購、萬華認購上市后也累計上漲了57%、73%。昨日,漲幅在30%以上的權證就有2只,上漲10%以上的有11只。同時,相比A股漲幅10%的限制,權證市場的暴利機會顯而易見。

  其實,“4月初五糧認購與認沽權證上市后,權證市場的賺錢效應已經顯現了。”申銀萬國的楊國平說。

  在五糧權證上市之前,權證市場經歷了一輪炒作后,徘徊于下降通道中,大部分權證市價均小于1元,甚至對于一度出現投資價值的滬場認沽權證,市場反應也頗為冷淡。五糧權證上市當日表現一般,但是,隨著正股G

五糧液股價的大幅走高,認購權證內在價值不斷上升,加上權證本身具有杠桿的放大作用,在這兩者共同作用下,五糧認購權證價格連續飆升。昨日帶有權證的部分正股如G五糧液、G萬華均以漲停報收,而G
鞍鋼
、G包鋼、G武鋼分別上漲7.71%、7.39%、7.33%,由此帶動相關的認購權證大漲。

  分析人士認為,五糧認購權證的連續上漲具有標桿意義,使投資者開始重新審視權證市場,意識到權證也會受價值推動的影響,而開盤即近10元的萬華認購權證上市當日漲停,則打開了權證價格的想象空間。

  在正股與認購權證價格不斷上升的同時,認沽權證按理說其價值是下降的,但是,認沽權證也出現普漲行情,如五糧認沽權證上市以來累積漲幅也高達1.85 倍,昨日,該權證上漲39.2%,居漲幅榜第一位,鋼釩認沽、萬科認沽權證的漲幅也在8%以上。

  廣州證券的盧振寧認為,不少認沽權證的上漲主要是受認購權證的比價效應影響,跟風上漲的意味頗濃,特別是其較低的價格會受到某種偏好低價的炒家青睞,從長遠看,價值并不大,甚至為零。

  請系好安全帶

  如此暴利吸引無疑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不過,從每天交易的席位披露不難發現,主要還是證券公司的某些營業部活躍在權證市場,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身影很少顯現。如昨日首創認購權證成交前五名依次是海通證券上海臨汾路營業部、國信證券深圳紅嶺中路營業部、海通證券上海建國西路營業部、招商證券深圳振華路營業部以及天一證券寧波解放南路營業部。

  據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基金經理表示,他前期因對大盤看得比較保守而一度踏空,現在主要就做權證市場中的認購權證,有一個小賬戶已從50余萬元做到了300萬。不過,他同時承認,權證的風險也非常大,必須要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上周有一天包鋼認購權證就虧損了20%多,如果當時就止損,現在只有嘆息了。”

  有分析人士指出,權證市場上泡沫相當普遍,即使五糧認購與萬華認購長期值得看好,但短期內的溢價也有13%以上。相比之下,

股票更安全且也有不錯的收益,因此,盡管基金可以投資占基金凈值3%以內的權證,但是由于權證風險太高,一般基金不會貿然大量買入。

  其實,在權證市場中,大部分投資者均意識到權證的市價遠遠高于其內在價值。不過,在這種由資金主導的市場中,資金具有重要的話語權,投資者認為只要能捕捉到市場的喜好并推高相關權證,獲得買賣價差即可。這位私募基金經理也坦承,大部分權證不值一文,他只關注三個指標溢價、存續期和正股趨勢,即溢價越少、存續期越長、正股走高概率大的認購權證是首選。

  “權證市場的泡沫太多了,有一天肯定會破滅,但沒有辦法判斷會是哪一天。”楊國平說。他認為,當前權證一類是如五糧認購、萬華認購等價值型權證,另一類則是如萬科認沽、原水認沽等泡沫型權證。對于價值型權證,投資者可以進行波段操作,甚至長期持有,而對于泡沫型權證,則建議投資者在投機時系好安全帶。

  新浪財經提醒:>>文中提及相關個股詳細資料請在此查詢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16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