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浙商銀行
跳轉到正文內容

陳寧遠:A股系列救市談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19日 09:12  新浪財經微博

  編者按: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資本市場正在迎來蛻變,市場參與各方均需解放思想。歷史告訴我們,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性。股民需要理性思考,資本市場的發展更需要理性的建議。華泰證券獨家支持,新浪財經聯手證券時報發起“拿什么拯救你,中國股市!”大討論,邀請專家、券商基金人士為中國股市的前途出謀劃策,也歡迎廣大網友積極參與,建言獻策!

A股系列救市談

  陳寧遠

  第一篇:完善制度不會改變市場周期

  8月以來A股跌跌不休,新低不斷;與此同時救市之聲也此起彼伏,但救市的觀點卻不多;說的最多的,最容易得到認同的,就是A股的熊市是制度缺陷造成的。比如說核準制的IPO行政色彩過濃,導致一級、二級市場脫節,股票的估值不合理,使得A股成了融資圈錢的市場,而無法成為投資的好去處;又比如說,保護中小投資人的機制很差,市場充滿信息不對稱的交易,而讓國民通過股市獲得財產性收入的泡湯;又比如監管不嚴,造假風盛,使得A股市場成為一個典型的良幣驅走劣幣的市場,投機大于投資;還有分紅少,沒有退市機制,以及即便有了轉融通還是無法進行做空的交易等等。

  上述說法,沒有一條說得不對,沒有一條不是A股市場的痼疾,沒有一條不是市場亟須政府改進的。盡管如此正確、準確和急迫,可完善制度的根本需要和A股救市需要也是兩回事。

  道理簡單,市場自有自己的長短周期,制度環境只是其中的一個約束性條件,盡管高度重要,盡管是基礎性的和根本性的(沒有制度允許,證券市場就不可能產生,比如1949年到1989年的40年里,中國的制度就不允許有證券市場和證券交易),但市場的周期卻不是制度決定的,也不能靠制度來預期(制度的制定者政府從來不可能是市場的預言者,牛市不是政府積極可以造成的,就像熊市也不是政府不關心股市的結果一樣)。

  制度對市場及其運行而言,它首先要做到的是公平和平等(就這點來說,任何一個國家的市場都有改善的地方);其次,制度要保證的是參與市場的人有足夠的投資自由;最后,最為重要的是制度要限制政府在股市里的權利,要保證政府盡量少干預,即便是監管也要適度。就宏觀而言,制度的目標從來就不是針對市場運行趨勢的;而就微觀而言,完善制度和股市的怎么交易(公平、平等)有關,和投資人會不會積極投資無關——這是投資人的權利,是他的自由。當然不好的制度顯然會降低投資人的積極性,尤其是不公平、不平等的制度。

  總而言之,制度是市場運行健康與否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制度不能決定市場的周期性波動,尤其不能杜絕市場系統性風險的釋放,就像人類無法控制自然災害那樣。即便在制度相對完善和全面的美國市場,股市也有人類無法遏制的長短周期,這樣的周期波動既會是驟然來臨的股災,也可能是難捱的漫長熊市。

  比如遠的有1987年毫無來由的、時間較短的以暴跌方式產生的股災;也有諸多投資人預期之中的、產生于新世紀之初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后的漫長熊市,它造成納斯達克(微博)的指數至今都沒有恢復到第一代互聯網霸主雅虎風云市場的時代(2000年創下了歷史最高5048.62點,2008年最低只有1386.42點,現在不過3000點徘徊);更遠的有1929年的股災,漫長的熊市一直到50年代,道-瓊斯指數才回20年前的高度。

  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跌宕起伏,美國股市才逐漸成熟。對比美國股市,A股市場實在是太年輕了,就主板藍籌指數而言,道-瓊斯指數于1896年就開始編制了,而A股指數編制的時間僅僅20年,尚未經歷過一次長達20年以上的熊市(1929年后的20年)。因此之故,中國的投資人也好,監管層也好,還沒有完整的經驗熬過真正的熊市(中國最長的熊市可能就是股權分置改革之前的四年時間),以及如何在熊市里理性地對待股市。

  說實話,人類股市發展的歷史,不是一部救市成功的歷史,而是一部發現市場周期、防范市場風險的歷史。在這個歷史過程中,人類獲得的最大利益不是在牛市中不斷賺錢,而是不斷地糾正人類在股市運行之中的愚蠢和自大,如同自然災后的重建,調整我們如何看待股市,又如何參與股市的機制、觀點和方法。

  完善制度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屬于宏觀角度的改善。它毫無異議地就和其它公共制度的建設一樣,不僅需要所有市場的參與者鼓與呼,也是政府職責所在;但制度的建設和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耐心細致和水到渠成,而與其說這樣的建設和完善是救市,還不如說是政府日常的工作。

  假如熊市里有拯救,不是這么宏觀,也不是政府的職責,而應該是微觀方面的,是每一個具體的投資人自我行為。這需要每一個投資人樹立理性的態度,找到合適自己的投資方式;需要每一個投資人自己總結經驗。這樣的經驗從來不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任何神仙和政府拯救的結果,而是投資人自己努力的結果,是需要付出辛苦的汗水才能獲得的。而這顯然不是完善制度的可以帶來的,更不是呼吁政府救市的可以獲得的。不明白這點的人,即使運氣好,看到了天上掉餡餅,恐怕也吃不到。那些在大牛市里也賺不到錢的投資人,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明白完善的制度,甚至還不如自己清醒。

  第二篇:救市是愚蠢和自大的

  上一篇寫到完善制度是一項需要耐心和耐力的事情,它所針對的不是股市的趨勢,而是要建立公正、平等和自由的投資環境,它能達到的最佳目的不是投資賺錢,而是不斷用制度的剛性約束,減少人類在股市運行之中的自大和愚蠢。而大部分具體關于救市的想法和舉措,都是典型的自大和愚蠢。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所謂救市天然就蘊含著兩個站不住腳的前提,一是有人能夠控制市場的趨勢;二是有天使一樣的人物會來救市;顯然這都是不可能的,因為既無可以控制市場趨勢的人,也沒有這樣的天使在人間。若是根據市場救市的觀點來分析,能滿足這兩方面空想的較為具體的對象,只能是政府了。這或者因為政府動用資源的能力最大,信用最足,而且還能改變游戲規則。

  不錯,政府的確可以通過下面五個方面來干預股市,監管政策和制度、財政稅收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以及直接動手入市、建立所謂的平準基金。

  但就如上一篇文章所說的監管政策和制度不是救市行為,而是政府的日常工作,它的建立和完善與救市無關;而市場分析人士在判斷市場趨勢時,常常援引政府的各項財政稅收、貨幣和產業政策作為依據,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些政策的確或多或少,或這樣或那樣的確影響著股市的走勢。但這些政策影響股市的趨勢,一般而言都是長期的,是通過對整個宏觀經濟運行的作用而影響股市,是需要市場參與者在政策的累積效應中,逐步發現政策和股市趨勢的部分規律,但很難在短期的時間里看出上述政策的即時效果。更為重要的是,政府實施上述政策(除了平準基金)不可能只針對股市,也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在在這些宏觀經濟管理的重大政策,只想著股市,而不想著國民經濟的整體。

  比如財政稅收政策,受國家預算、稅收的制度制約,不可能系統地為熊市改變這些制度。盡管股市有專門的稅收項目,它構成了股市交易費用的制度部分,但改變交易費用之中的稅基、稅率和稅種,并不會影響股市固有的趨勢。2007年中央調高印花稅就沒有改變當時瘋狂上漲的股市,而今年6月證監會采取下調交易費用(不包括印花稅)的辦法同樣沒有改變股市下跌的趨勢。這是屬于長期性的市場利好,和股市即時的波動沒有直接關系。

  這在國外成熟市場也比較明顯。比如征收股市利得稅的美國,雖然在繳納稅金時,會出現避免繳納稅金而賣出虧損股票的投資人,股市也因此受到影響,會出現暫時的下跌,但這依然不會改變投資人對未來股市上漲的預期(他們賣出之后都會按照稅法規定的期限買回來)和股市的固有趨勢。

  歷史還沒有出現過股市交易稅制改變,而導致熊市變牛的例子。至于交易稅制改變導致股市原有趨勢發生轉折的例子有,比如臺灣80年代末期的股災,表面看下跌的轉折的確是征收股票交易利得稅之后發生的,但過去二十年之后再分析,轉折卻未必完全是因為稅制變化而發生的。因為那時臺灣的股市和80年代末期日本股市一樣,已到崩盤前夜,不是政策(日本就沒有改變稅制)變化的結果,而是市場的泡沫到了就要破滅的地步了。

  通行理論認為股市可能對財政政策的變化比較敏感,尤其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會極大的刺激股市上漲,但這卻是危險的和不可持續的。A股市場每當有新一輪積極財政政策時,開始會有不錯的反應,但長期看效果欠佳。比如2009年,四萬億積極財政政策可能是造成當年前三季度中國股市漲幅全球第一主要因素之一,但隨后中國A股的表現就強差人意,且一直到現在都是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

  通行的理論還認為貨幣政策對股市會比較有效,比如說加息一般會導致股市價格趨勢向下,減息容易導致它們向上。但中國20年股市就幾乎沒有表現出加息就導致股市下跌的政策效果,相反A股市場是經常在央行的加息周期上漲,尤其最近五年。

  如A股從2005年6月6日起到2007年10月16日,一千點漲到六千點,漲幅2年6倍,是史無前例的大牛市。在這個過程中,央行一直是在加息的——于2006年加息2次;2007年加息5次。

  而國家產業政策也是從長計議,才能是好的宏觀政策,它不是國家為了股市制定的,不會立刻產生大牛市,更不能救市;在股市上以投機的心理透支產業政策的利好,只會適得其反。2010年底到2011年初A股有過短暫的反彈,領頭羊就是當時受到產業政策鼓勵的高鐵板塊。當時有極為權威的數據和觀點顯示,“十二五”期間國家將以9000億元的巨大投資建成9200公里高鐵。受此利好刺激,亞洲最大的火車車軸上市公司晉西車軸半年時間漲幅超過3倍。但如今卻被雨打風吹去,欣欣向榮的板塊反而在2011年下半年成了市場下跌的推手。

  總之,上述四點宏觀政策是國民經濟管理之中的長期選項,是健康的經濟體可持續發展的途徑,沒有一條政策是直接針對股市咸魚翻身的政策。

  除此之外,也有老調重彈建議政府設立平準基金的觀點;這樣的觀點從起點就是錯的。首先,以基金的方式來平準,虧錢肯定要挨罵的,也是不允許的。政府拿納稅人的錢,以投資者的身份在二級市場上虧錢,說破天也沒人同意——可誰又能保證一只基金,哪怕大到力量第一,就一定會在市場波動中賺錢呢?

  表面看現代資本市場需要政府怎么去穩定市場是個難題,但其實這是個空想出來的難題,是市場心理驕躁造成的,歸根結底是市場參與者的功利心太強造成的。它忘記市場波動的自然屬性,以為市場是人的創造物,就一定會按照人的安排改變它固有的趨勢。這種空想,既自大地認為有人可以控制股市的趨勢,又愚蠢地認為這人會像天使一樣救市。擁有這種心理的人是不能參與股市投資的,只能去做一個拜天求地的佛教信徒。

  第三篇:健康股市的可能

  上兩篇文章主要談建設一個有公平、合理制度的健康市場是需要耐心的,以及所謂救市的不可能(其實就是救熊市之不可能,而牛市沒人呼吁救市)。這篇文章我想談一下健康股市的可能,即一個正常的股市可能是什么樣的?請看官注意,這里所說的是健康股市正常的可能會展現出什么樣子,而不是股市應該是什么樣?為什么這么說?因為這世界沒有人知道股市應該是怎么樣的,而只知道我們也許可以羅列股市已經存在的實際情況。

  對待股市,人們常常會犯一個錯誤,即容易混淆股市的本質(應該是什么樣?)和股市的功能(股市的實際情況)。比如人們在分析A股時,常常會指出A股市場融資過度,成了圈錢的場所,而讓股市的投資人無法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因此之故A股跌跌不休。這個批評有道理,但卻是站在投資人角度觀察的,或者說是站在二級市場投資股票應該獲利的角度上說,可這和中國A股跌跌不休的實質無關,也沒有回答投資股市為什么要獲利?更沒有說投資人為什么必須投資的,以及你可以不投,也沒有人逼你投等其它問題。

  其實股市是熊是牛,是綜合因素和整體市場運行的結果,不是人為因素就能輕易改變的。比如以制度性的強制去規范分紅,從而改變市場的融資和投資的利益格局,也未必能導致股市上升或者下降的趨勢。股市的波動與其說是人的力量在主導,不如說是市場的結果需要人來接受。人可憐的主觀能動性無法撼動市場固有規律。

  一個簡單的歷史事實即可證明這點。

  2006年到2007年A股有著一輪泡沫四溢的大牛市,這期間融資即使不是過度的,也是歷史性巨量的;這期間因股市不斷上漲,大部分投資人至少經常在賬面是盈利的。而2008年后的相當長時間里,A股市場暫停IPO,可股市卻是下跌的,不僅應該有的融資交易沒有了,投資者也大面積虧損。所以我們不能從股市融資和投資的角度來理解股市的本質,因為這兩項交易只是股市的基本功能,而不是股市的本質。

  股市的本質比較容易被人忽視。因為人們常常是從股市現象的表面看股市的本質,認為股市的本質其實是一個權益和現金交易的場所,它有兩個基本功能,即投資交易和融資交易;這個總結當然就現象而言沒有錯。就像一個百貨商店有柜臺、有賣貨、有買貨一樣。

  但和百貨商店這種物理實體的交易不同,股市不是實物的一對一的清晰交易,而是最終在二級市場反映為多對多的虛擬交易。因此股市的本質,即股市融資和投資交易得以成立的前提,其交易產生價格和價格約束交易的前提也是虛擬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是所謂市場無形之手的一種最現實的量化——反映為價格數據及其變化,但卻是抽象的,和通常貨物的標價完全是兩回事情。人類對這種虛擬價格數據及其因交易而產生的波動和趨勢經常是盲目的,在經濟學理論上,甚至在認識論上,也是有能力盲區的。至今為止總結出來的最能接受的理性陳述,無非一個結論“長期均衡化”。

  人類至今都沒有很好地認清一般價格問題,遑論這種價格的虛擬運行,更不要提在實際交易中以管理好價格——簡言之,就是低買高賣,并因此獲利(這恐怕是股市投資人的最佳狀態了)!對比人類價格的能力盲區,融資交易和投資交易卻是人們的實踐性操作,是在股市之中形成的基于價格基礎的一種流程。這個流程在個人那里常常顯示為經驗、感覺;在市場總體那里顯示為群體的習慣、機構的程序或者涉及到更為寬泛的制度,而固化為股市為人可以接受的交易功能。

  但股市的交易功能形成之后,尤其是在日常交易完成之后,交易的過程和結果容易掩蓋了股市的本質,即容易讓人們忘記股市為什么會成立?而這需要人類具備的形而上的警醒才能略知一二。否則人們只會站在融資的角度或者投資的角度去想,股市應該對投資有利?或者股市應該對融資有利?因此帶來的制度偏好只會談股市利益的如何分配,而不說健康股市的怎樣才可能。

  要想形而上談股市警醒,而不只涉及到股市利益的分配,人類也有比較好的開始,即通過討論股市和宏觀經濟關系,把股市視為經濟的晴雨表;但這很容易成為人類最無能于股市本質的變現之一。因為人們太希望股市和宏觀經濟面成為對應的關系——說宏觀經濟好了,股市投資就可以賺錢了;或者股市投資賺錢了,宏觀經濟就發達了。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新世紀以來,中國制造風靡全球,中國次貸危機后又引領全球經濟復蘇,但中國股市卻沒有給股民帶來投資利益!而A股曾經流傳過的90年代初期,因為股市成為先富起來的人很多的時候,中國經濟真的乏善可陳,不僅沒有中國制造的美譽(根本無法想象在高端制造領域的汽車成為產銷量第一大國),即使現在飽受爭議的地產價格也遙遙落后于發達經濟體的地平線之下。

  但健康市場的可能,還必須從股市和宏觀經濟面的關系開始。這樣的開始,必須建立準確認識股市本質的基礎之上,而不能從只討論股市功能開始,更不能以討論股市的趨勢為必須。這個開始,需要康德哲學的原則,把不可知(也許是暫不可知)的東西歸為上帝才知道的本體,而只推演現象的諸條件。

  這要求A股市場所有的參與者必須認識到市場有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風險兩種;前者不可抗拒,后者可以在市場建設的過程中逐步回避。這是健康股市最有可能的開始,其建立過程所需最扎實、最廣泛的基礎條件,來自這個市場的交易者,它包括投資人和融資人,也包括他們之間的約束條件。下一篇文章,盡我可能談談理想之中的交易者(融資機構和投資人)應該是什么樣。

  第四篇:做一個合格的股市交易者

  上三篇文章以談A股救市說股市的制度、本質和功能,這些東西都是宏觀的和客觀的,包括人的主觀能動性最強的制度和政策在內,這些宏觀和客觀的環境一旦成型了,所有參與股市的交易者必須理解、接受的現實和條件,所有不能理解、接受這些現實和條件的人,不能、也不應該參與股市交易。真正而純粹的股市交易者首先應該站在這個門檻前認真考慮,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股市交易者。一個健康的股市應該是什么樣的,恐怕無人可以回答(比如美國健康,還是英國更好,還是它們都未必真的健康),但一個合格的股市交易者應該是什么樣的,卻是每個股市交易者都可以主動把握的,因為這不取決別人,而是取決于你如何判斷市場。

  據筆者對20年中國A股的觀察,大量的A股交易者不以理解市場的基本條件和現實作為自己投資的基礎,從不考慮自己是不是合格股市交易者,一味地以快速賺錢為目的,股市下跌喊救市,股市上漲到處打聽消息,一旦失利就抱怨。A股市場賺不到錢的抱怨有時還顯得很有道理,很有公平正義的激情。比如對制度缺失的抱怨,就是典型一例。

  但股市的悖論在于并非你的抱怨有理,就一定會盈利,雖然對制度缺失的抱怨看似總是有理的,但也不要情緒化,不要影響到你的冷靜,尤其不要成為你投資失利的借口。因為股市的風險看似來自市場本身,其實是和你對市場的綜合判斷更息息相關。

  就拿制度缺失來說吧!政府的管理能力是個大問題,經常會出錯。但在判斷市場上,投資人也不可能一直是對的。好像還從來沒有這樣的人,就是股神巴菲特也會出錯。所以抱怨A股制度的缺失也要有邊界,別指望政府的管理水平一下子就很發達,一點毛病都沒有。尤其不要指望政府的所有政策和辦法都合乎你的心意,更不要想著政府的各項管理是以你投資股票盈利為目標的,世上沒有這么萬事無憂的投資。任何時候政府都會出只對政府有好處的牌,而這些牌代表誰的利益是最不能問的,因為這和你是否投資股市,投資股市是否冷靜無關。

  投資股市,第一要問的是現在的條件下,你為什么要買這只股票,第二要問還是為什么你要買這只股票,第三還是這個問答。其余的變數,都必須圍繞這個展開,所有的資料都要證明你選擇的這個股票是對的。如果你發現你錯了,你必須馬上糾正。這個無關任何別人對你誘導、勸告,包括政府發布的信息。雖然這些信息你都必須分析,因為這是你為什么要投資股市的基本材料。

  就政府出錯這一項材料而言,任何股市交易者都要明白,你是否投資股市,在股市里是否盈利?問題不在于政府的制度缺陷和政策的錯誤,而在于你對這些制度和政策的判斷是否有助于你理性投資。80年代末臺灣發生股災時,恰逢臺灣當局不合時宜地出臺了資本所得稅;當時臺灣群意洶洶,認為是資本所得稅的出臺造成了臺灣股災,而把股市泡沫的破裂推給了政府。事后多年看,人們才明白這是臺灣當時的股市有太多的理由需要深幅調整了(同期發生股災的日本就沒有這項政策的變換)。而那時抱怨臺灣當局出臺利得稅的人,實際是在給自己找臺階,找失敗的理由。

  在對待市場政府因素這方面,一個合格的股市交易者應該清楚地意識到政府比每個單獨的股市交易者都強大,是不可能對抗它;不僅不能,還必須服從。如果你不想服從,就不能做股票。如果你認為你服從的代價太高,因此賺不到錢,那就離開市場。要是忍不住股市利益滾滾的誘惑,那就不知道說什么好了,只能祝你運氣特別好。

  對待市場的政府因素,一個合格的股市交易者還必須認識到,政府雖然是除了市場本身看不見的手外的最大力量,也不可能都是正確的。必須心理平衡地對待這點。你可以對政府的所有的制度和政策品頭論足,說出它所有的不合理、不合法,甚至是愚蠢之極的地方,以期在未來,或者在不遠未來可以改變這些地方。但未改之前,則必須無條件遵守。這是一個鐵的原則。不能遵守的人是不能進入股市的。

  從某種角度說,一個合格的股市交易者,一個真正而純粹的市場人士,是把市場的政府因素,清晰地分成好的或者壞的一面來明確考慮。在沒有希望改變規則的前提下,那就遵守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規則。千萬不能為了證明自己有極大的高明,看出了政府的破綻,而去觸動屬于政府的奶酪。政府在市場上的各項制度和政策,其所形成的宏觀和客觀條件,與其說是為了保護市場上的弱者,還不如說是為了保護遵守規則的人。

  換言之,一個健康的股市應該是什么樣的,恐怕難以有人知道,就像制度總是有缺陷的而難以完全達到市場的公平、公正和公開。美妙得像天上人間的夢想目標達不到的情況下,次優的選擇只能是在市場的具體運行中,人人遵守目前的游戲規則;而在市場的建設和改革中,所有股市的交易者可以積極努力(包括選擇退出市場),建言獻策以求有更完善制度和更好的政策。在這個過程中,合格的股市交易者自動遵守現有的規則,政府也有能力保障人人都遵守現有的規則,這是一個市場健康的重要標志(不論市場是熊是牛)。否則,一個市場既無人遵守現制度現政策,還要求政府改變現制度和現政策——即使改變了,到那時誰能夠保證都遵守呢?沒有這樣的遵守和保證,無序的市場即使牛氣沖天,又怎么談這是一個好市場?

  第五篇:怎么看2000點破后的反彈

  9月26日在一片救市的呼吁之下,A股不為所動,滬指于當日最后5分鐘的交易里,曾一度跌破市場心理看得很重要的2000點。但A股次日就出現了反彈,且在月末最后的兩個交易日里以漲幅超過3%收盤。國慶長假之后的最初的幾個交易日里,A股基本延續了反彈,雖然表現不是那么強勁,但截止到上周末A股市場總算是難得在上漲的。

  對2000點暫時破了之后、次日又大漲情況,有大把人分析,這是政府可以控制的主力機構(比如政府控制的匯金在二級市場增持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股)救市的結果,并引用成語“不破不立”來形容政府有可能直接動用資金救市。但這理由并不充分,也經不起推敲,實際情況未必如此。

  比如匯金增持四大銀行股,這是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實施的舉措。2011年10月10日四大國有銀行就分別發布公告稱,匯金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買入方式增持了四大銀行的股份,并擬在首次增持之日起12個月內,以自身名義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股份。這份增持計劃到2012年10月9日就已實施完畢。這一持續一年的計劃并未對A股造成有實質性影響的利好,并未阻止A股去年至今的跌跌不休的行情。大盤如此,具體看股票也是如此,業績突出的四大銀行其股價也隨著大盤的下降而下降,而沒有表現出政府購買就一定上漲的必然。此刻匯金繼續增持的意義和實際影響不可能太大而超過去年,盡管公告同時宣布匯金還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四大銀行的股份。

  道理簡單。首先,匯金實際增持的數量相當有限,對A股目前市場之大已微不足道;其次,匯金增持的空間也有限;四大行大部分股票都在匯金和它的東家財政部手里(基本都超過70%,為絕對控制人),再買下去還不如直接宣布私有化算了。

  可以說這只是匯金代表政府的一個姿態,對市場實際交易有所作用而言,最多是一種判斷四大銀行估值的姿態,這種姿態和郭樹清主席上任時推薦藍籌股,認為藍籌股投資價值顯現的理由基本一致。但以匯金估值的判斷為基礎,認為市場的趨勢就此改變,乃至反轉卻要謹慎。因為2000點破后的反彈,截止到上周末(除去長假)才完成8個交易日,實難總結為A股的趨勢有什么實質性的變化。

  而就此刻的估值判斷,在市場上,不特是匯金作為四大銀行的大股東認為四大銀行的價值低估而增持,許多其它行業的資本,尤其實體產業的資本也在增持。相關數據顯示,9月份以來,已有89家公司發布公告宣稱公司的重要股東在增持,增持參考市值達到23.95億元。僅上周五就有南方航空(微博)國投電力兩家大的藍籌股公布了大股東一年的增持計劃,上周二還有長江電力中煤能源兩家不小的上市公司。而且與匯金每家銀行只動用不到千萬級的金額增持,產業資本增持股票的金額卻多達億級,比如中國建筑大股東動用7.43億元增持,中國醫藥動用2.52億元增持。甚至民企控制的東百集團和地方政府控制的漢商集團都分別動用了1.37億元和1.54億元的資金來增持。

  由此可見,匯金的增持計劃在市場上實在不算大手筆,連基本的估值判斷的象征意義都不充分具備,更談不上是實質性的救市舉措。充其量在諸多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中的一個小行為,是判斷市場未來的充滿分歧時刻一種試探性作為,這樣的舉措謹慎有余,決斷不足,尤其是和那些體量遠小于四大行的上市公司(比如上述東百集團)相比,不僅對大盤毫無作用,即使對自己的股價也不會有影響,的確是因為匯金增持的太少了。

  所以現在沒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的不破不立的救市,目前發生的所有的增持行為(包括匯金),都是每家公司各自的判斷,是A股市場眾多交易里一次普通交易。之所以匯金微不足道的增持會被市場拿來做政府救市的分析,只是因為它的位置高(代表財政資金),體量大。但在市場波動之中,位置高、體量大不是判斷未來股市趨勢的充分必要條件,沒有實例、邏輯、理論和經驗證明像匯金這樣的公司在判斷和預測股市波動,尤其是未來趨勢方面就高人一籌,會百發百中。

  筆者關于A股救市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曾經強調,所有關于救市的主張都是愚蠢和自大的。因為它暗含了兩個不可能的前提,一是有人能夠控制市場的趨勢;二是有天使一樣的人物會來救市,而以市場之大、價格波動之復雜顯然都是不可能的,因為既無可以控制市場趨勢的人,也沒有這樣的天使在人間。若是分析市場波動建立在有人救市的觀點上,我們是看不懂、也無法正確接受目前的反彈,更無法面對未來有可能的牛市和局部出現的牛股的。

  比如10月12日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曾經有連續兩日的傳媒文化股的大幅度上漲,但也就漲了兩天,隨即偃旗息鼓了。那樣的個股的盤面上漲,我們能完全歸結為因為文學獎消息的刺激嗎?即使可以考慮這樣的因素,我們能把這樣的上漲,看成是瑞典皇家文學院企圖以頒獎給中國作家為手段,從而用拉動文化股的方式來拯救A股市場嗎? 顯然不可能。

  股票波動是復雜的,人類尚未真正掌握它的成因和規律。因此之故,如何看待2000點破后的A股反彈,對我們來說,尤其對普通投資人來說,應該成為A股救市夢想及其謬論的破產的時刻。要清楚的意識到對于股市波動的認知,人類最理性的看法就是漲多了可能會跌,但跌多了就會上漲。知道這點,就不會去想誰來救市了。

  編后語:

  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感謝大家對中國股市的熱愛,因為有你有我,相信我們的市場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 新聞我國海軍與海監漁政今日在東海演習維權
  • 體育7:30播活塞-熱火 科比退役后湖人或追LBJ
  • 娛樂臺灣電視臺播出淫魔富少不雅照遭處罰
  • 財經三一集團狀告奧巴馬追討2000萬美元
  • 科技谷歌提前泄露三季度財報股價暴跌9%
  • 博客李娜童年的委屈 詳解日本式過馬路(圖)
  • 讀書抗日老兵回憶:如何處理日軍女戰俘
  • 教育清華學霸姐妹花走紅 不愿成公眾人物(圖)
  • 育兒1名嬰兒有3位父母 96歲老漢再生子(圖)
  • 健康宮頸癌和性生活有關嗎 五招輕松瘦腰
  • 女性巴黎時裝周十大最美秀場 最潮老頭秀時尚
  • 尚品享滿目秋色的童話豪宅 特別版車型盤點
  • 星座測試你熟女嗎 漫畫:12星座御姐控
  • 收藏民國富豪修車需金條 佛像被善人偷刷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