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某股份制銀行私人銀行獲悉,
該行近期發行了一款“股票定向增發”的信托產品,
該產品將在眾多定向增發的上市公司中挑選“質地較好、表現穩健”的股票,
通過投行和券商參與到該公司定向增發計劃中。
該產品主要針對資產在千萬級別以上的客戶。
借高端理財與“定向增發”親密接觸
定向增發本是機構們玩的“游戲”,普通個人投資者很難介入。國泰君安策略分析師唐傳龍表示,個人投資者直接參與定向增發的可能性非常小,理由是定向增發一般限定在10個對象以內,所需資金都在千萬元的級別之上。
據介紹,該股份制銀行近期發行的“定向增發”信托產品,將用1年的時間,在眾多定向增發的上市公司中挑選質地較好、表現穩健的股票,通過投行和券商參與到該公司定向增發計劃中,這1年稱為產品的投資期。“此類產品的門檻通常比其他信托集合類產品要高,一般可能會在300萬以上。”一家信托公司產品設計的負責人稱,由于定向增發的股票有一定鎖定期,因此產品中1年的投資期后仍需一段時間賣出股票,“產品的期限通常在2年左右”。
“投資于股票定向增發的信托集合理財產品向來都有,但都是通過私人銀行的渠道令這種產品迅速擴大市場。”用益信托工作室分析師李旸對記者表示。
私募代客尋找增發機會
“該類理財產品,適合總資金量在千萬元以上的投資者,因為經過一個渠道就要扒一層皮,通常信托產品的收益率與實際投資收益率至少差5%-10%”,一位來自國有銀行投行部的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定向增發的信托產品成本費用包括拿票的渠道費用、信托代持2%-3%左右的管理費以及銀行費用。與直接投資定向增發相比,投資者到手的收益通常要打9折。
對于資金量在5000萬元以上的投資者,如今不少私募也提供代客尋找定向增發項目的服務。北京某私募基金總經理對記者證實,有三位客戶曾經委托公司物色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機會。“非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也有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做,但我們覺得風險較大,所以只涉足上市公司。”
據該人士介紹,此類投資適合大額投資者,資金額通常在5000萬元到2億元人民幣之間。“我們為客戶提供和篩選定向增發項目,客戶在賣出定向增發股票后,按協議約定向私募支付業績報酬,一般為純收益的20%。一般運作周期在1年以上,如果遇到市場環境配合,該業務的收益也相當豐厚。”
市場不確定,風險左右成敗
作為富豪專享的投資工具,投資定向增發的股票風險到底有多大?據上述銀行業人士透露,由于信托產品有多方機構的參與,由私人銀行渠道銷售的定向增發信托產品風險屬中等。
但經私募介紹的定向增發項目,則具有很大風險。私募在代客物色定向增發項目中擔任的是橋梁作用,在定向增發股解禁時,私募除了指導客戶在合適的價格賣出股票,還會幫客戶尋找可進行 場外大宗交易的對手。然而客戶所承擔的是公司質量和市場環境雙重風險。
唐傳龍強調,在牛市中增發預案發布到通過董事會審批這段時間,定向增發股有明顯的超額收益,而熊市中,這段時間的收益可能為負。目前市場只是震蕩并非熊市來臨,因此定向增發股未來仍有投資機會,但市場中定向增發的公司很多,投資者需要仔細篩選,剔除一些增發可能性不大的公司(如地產),尋找有比較確定的業績增長和增發機會的標的股。
本版撰文 本報記者 王晶晶 李鶴鳴
鏈接
定向增發又稱非公開增發,是指上市公司向不超過10名投資者發行股份,一般參與定向增發的主要是一些投行和券商,以股票市價的70%~80%拿到上市公司的股票,且參與定向的名投資人都有明確的鎖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