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皮海洲:中小投資者仿佛就是股市里的唐僧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5日 11:43  《新財經》

  “機構市”是福是禍

  文/皮海洲

  過去,在A股的流通市值中,一向以散戶占多數。2008年年末,這種格局被打破,機構持有的流通市值已超過五成。A股市場從“散戶市”轉為“機構市”,這對普通投資者,到底意味著什么

  根據中登公司2009年5月4日發布的統計年報顯示,截至2008年末,各類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已上市A股流通市值占比為54.62%,是有統計以來機構投資者持有的流通市值首次超過五成。這意味著機構投資者“絕對控股”了流通股,A股市場因此告別“散戶市”,迎來了“機構市”。

  在境外資本市場,“機構市”被認為是股市成熟的重要表現之一,因為境外成熟股市的機構投資者確實占據了更多的份額。香港股市是境內投資者及管理層公認的成熟健康市場,其機構投資者占了大約60%的比例,是市場的主力,這種以機構為主體的市場,被認為是香港股市平穩發展的重要原因。

  所以,自1998年以來,管理部門一直致力于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尤其是超常規發展投資基金。到2007年年末,境內基金規模超過3萬億大關。全國社保基金、QFII、保險公司、企業年金等機構投資者也相繼入市。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境內股市逐步實現了從“散戶市”向“機構市”的過渡。2007年底,機構投資者與散戶的持股比例基本已平分秋色。2008年年末,機構投資者終于成功地超越散戶投資者,成為A股市場的主宰力量。

  A股“機構市”的中國特色

  機構投資者占比越來越大,這是資本市場發展的總體趨勢,A股市場也不例外。不過,鑒于A股市場的“中國特色”,A股市場進入“機構市”時代,所走過的道路與境外股市有很大不同。境外股市的“機構市”是機構投資者發展壯大的結果,而A股市場成為“機構市”,則是由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而更具“中國特色”。

  與境外市場一樣,A股市場能迎來“機構市”,與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壯大有關。如果不是十年來監管層大力引入機構投資者,境內股市要完成從“散戶市”向“機構市”的轉變肯定是不可能的。十年來,投資基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成為A股市場上最大的機構投資者。投資基金的發展壯大,社保基金、保險公司、QFII的紛紛入市,無疑是A股市場成為“機構市”的重要原因。

  不過,A股市場能在2008年年末完成從“散戶市”向“機構市”的轉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A股市場的“中國因素”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大小非”的解禁。雖然機構投資者在這十年有了很大發展,但就2008年而論,這一年機構投資者是處于萎縮狀態的。最明顯的是投資基金,2007年末,基金規模已達到3萬億元,而到2008年末卻只有1.89萬億元。

  在機構投資者處于萎縮狀態下,A股卻迎來了“機構市”,這顯然是由于“大小非”解禁造成的。在“大小非”解禁后,這些原來不能流通的股份都變成了可流通股份。而這些股份又大量被機構投資者持有。如此一來,機構投資者的持股市值自然就增加了。

  此外,A股市場能在2008年末迎來“機構市”,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個人投資者股票市值縮水。2008年是A股市場的大熊市,在這一年中,不只是投資基金的規模出現了大幅度縮水,個人投資者的股票市值更是大幅度縮水,而且,個人投資者股票市值縮水的幅度大大超過投資基金的縮水程度。在這種情況下,個人投資者的持股市值比重進一步下降,而機構投資者的持股市值比重則表現為上升。

  A股“機構市”

  還是一個“問題市”

  對于當前的A股市場而言,雖然股市迎來了“機構市”,但它絕不意味著中國股市走向了成熟,可以平穩發展了。實際上,A股市場目前仍然是一個“問題市”。

  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大小非”。眾所周知,“大小非”本身就嚴重損害公眾投資者的利益,它有違證券市場的“三公”原則,使得那些持有“大小非”的投資者(主要是機構投資者)一夜暴富,而公眾投資者則只能成為“大小非”變現的“埋單人”。

  由于“大小非”持股成本極其低廉,數量極其龐大,隨著新股發行源源不斷,這些“大小非”成為股市不穩定的重要因素,不僅給投資者以震懾力,而且一旦行情走向高位,或行情下行時,這些成本低廉的“大小非”就成了股市下跌的最大動力。“大小非”現象的存在,不僅不會維護股市平穩,還將加劇股市的動蕩不安。

  另一個明顯的問題是,A股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是“超常規”發展起來的,這些機構投資者本身并不成熟。雖然他們通常打著“價值投資”旗號,但他們在股市里常做的事情就是追漲殺跌。而且,機構投資者由于籌碼集中,在追漲殺跌時進一步加劇了股市的動蕩。

  在股指進入低位時,一些機構投資者倉位常常較輕,相反,當股指進入一個較高位置時,一些機構的倉位又往往很重。這一點反映在投資基金的倉位變化中最為明顯。不僅如此,一些機構在投資過程中,往往是通過集中資金優勢來拉抬股價,操縱股價,甚至進行內幕交易。隨著A股市場進入“機構市”,機構投資者的違法違規行為將會越來越多。

  此外,由于境內股市制度的不合理,以致管理層在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的同時,往往是以犧牲公眾投資者的利益為代價的。比如,為了超常規發展投資基金,管理層給予投資基金以“鐵飯碗”,給投資基金以高額的固定管理費收入。2008年,投資基金巨額虧損了1.5萬億元,但基金公司仍然坐收管理費307億元,較2007年度的管理費上升了8.28%,再創年度管理費收入歷史新高。

  這種旱澇保收的管理費提取辦法,是對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最大損害。社保基金也在2008年虧損了近400億元,但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卻由2007年的6.2億元升至8.6億元,同比增加了約38%,嚴重危及到全國人民養命錢的安全。

  中小投資者生存將更加困難

  在A股市場中,中小投資者的生存一直是比較困難的。中小投資者仿佛就是股市里的“唐僧肉”,是機構投資者乃至市場參與各方爭食的對象。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總是被拿出來作犧牲,以至造成了中小投資者在股市中炒股“七虧二平一盈利”的悲慘命運。而這樣的命運還是在個人投資者占大多數的市場中出現的。如今,隨著A股市場告別“散戶市”迎來“機構市”,中小投資者在股市中的生存環境,恐怕將變得更加困難。

  首先,政策上將更加傾向于保護機構投資者的利益。雖然一直以來管理層一再表明要保護投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但實際上,這種保護更多是停留在口頭上。相反,機構投資者則成為管理層利益輸送的對象。特別是一些機構投資者與管理層關系密切,他們更容易獲得管理層的“關照”。如今,機構投資者已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管理層更要依賴于機構投資者了。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層政策的出臺,將會更加維護機構投資者的利益。如此一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更難受到保護。

  其次,中小投資者面對的“投資陷阱”將會更多。機構成為市場交易主體,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內幕交易將會更多,機構之間聯手操縱股價的事情也會更多。如此一來,帶給投資者的陷阱也會更多。特別是,在分析師也要看機構臉色行事的情況下,股市“黑嘴”將會更加流行。因此,面對已經到來的“機構市”時代,普通投資者應盡快提高市場趨勢判斷能力,增強個股操作技能,避免被“機構時代”的大資金淹沒。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