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角:滬深股市和全體股民
配角:海外市場、上市公司和大小非
導演: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
鏡頭1
天量再融資
2008年1月21日,中國平安宣布通過董事會決議,將借道A股再融資與發行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公司債券融資1600億元人民幣,而這一家公司的再融資額度相當于創造歷史再融資新高2007年全部上市公司再融資額度的三分之一。多頭立馬被中國平安的巨額融資嚇破了膽,滬指兩天時間暴跌超過12%。
“擴容”是有關部門2007年下半年針對市場泡沫的重要辦法,并在2008年1月份的相關會議上成為下一年工作的指導方針,這從2007年底管理層加緊批復重大公司上市可以明顯看出來。中國平安1600億的再融資日后被視為A股“自宮”的重要表現——對于多頭而言,天量再融資意味著管理層動了真章,并且還是“市場化”的真章,管理層解決問題越來越市場化了,市場怎么辦?非“逃”莫屬啊。
鏡頭2
大小非橫空出世
如果說中國平安削平了中國股市5000點以上的山頭,那么似乎有點“橫空出世”意味的大小非則成為中國股市新的囚徒困境。當股市筆直向下的線條一直持續到指數暴跌到2990點時,仿佛突然睡醒了一般的大小非問題終于被“前瞻性”的經濟學家們反復提醒起來。
2005年股改以來將會集中釋放的大小非,成為市場說不清道不明的一場懸疑官司,管理層認為大小非解禁數量有限對市場影響頗小,并專門進行名詞解釋認為新上市股份的鎖定股份不叫大小非。而市場人士則表示,過量的市場供給摧垮了估值體系,不管是股改之時鎖定的股份,還是2007年密集上市的新股造成的未流通股都可視為大小非。
投資者的頭被專業人士們吵懵了,他們不明白為什么牛市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大小非從來就沒有被納入思考范圍,等到每天十數萬開戶的新股民全情投入后,才發現自己的老底早在10年前已經被人抄穿。
鏡頭3
金融海嘯的沖擊
金融危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到來了,經管市場不少人認為這是一場“美國陰謀”。
2007年7月,一直在本國市場打轉兒的投資者們正在熱切的期盼著市場盡快向上,港股直通車爭議火熱了內地資金的信心,QDII出海到更多的市場賺錢才有足夠的膽識。但是,剛剛邁出腳步的中國人馬上嘗到了重拳滋味。出海血本無歸之余,一本名叫《貨幣戰爭》的書剎那成為市場熱點——人們發現書中預測的那個可怕情景,居然一步步變成現實。
次貸爆發了。美國的金融機構一個個倒下,歐洲告急,日元貶值,大宗商品在炒上頂點后陡然下泄。2008年7月到10月,中國投資者甚至是主動學會了次貸、美元貶值、黃金理財等專業名詞。A股市場不斷傳導國際市場的暴跌,一度下跌50%的市場再次被深幅打壓,股市市值縮水22萬億,按照流通盤8萬億平攤至每個人上,1.2億投資者每人虧損13萬。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