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奧巴哈圣人沃倫•巴菲特的一句名言最近又被他自己和媒體重復了很多遍: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84歲的巴菲特正在實踐自己的這一準則。除了宣布自己正在通過個人賬戶買入美股之外,他還慷慨解囊,向高盛投資50億美元,購買高盛帶有10%股息率的不可轉換永久優先股。
如果一個人能活著經過好幾次經濟危機,那么他的話大概都值得認真考慮一下,更何況巴菲特擅長的是依靠投資匯聚財富。在巴菲特看來,此時的美股已經跌到了它的價值之下。他舉了一個例子說,道瓊斯指數在1932年7月跌至谷底,但在富蘭克林•羅斯福出任美國總統之前就上漲了近1/3。如果有人能在1932年7月開始抄底,他不用等待太久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巴菲特這條建議并不是針對中國人而講,媒體也將巴菲特的這種舉動理解為他在對市場表示信心。但是毫無疑問,手握兩萬億美元外匯的中國人正豎起耳朵專心聆聽奧巴哈圣人的話——中國人和中國公司,可能也就是這個群體在這一時刻手里還有大把閑錢。問題是,我們現在是不是真的應該去實踐巴菲特的教導,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那些曾經表現出了“貪婪”的中國金融機構,此后大都在國內被人指責到體無完膚。《金融時報》的報道說, 中國在2007年所達成的那些備受矚目的對海外金融機構的收購,目前幾乎每項都陷入嚴重虧損。
2007年,中國自己的國家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正式成立。這家公司可動用大約2000億美元外匯儲備投資高回報資產,比如股票和公司債券。中投成立之后的第一筆投資是購買了著名基金管理公司黑石集團30億美元股權;接下來投資著名投行摩根斯坦利50億美元(正好是巴菲特投資高盛的金額)。然而,隨著華爾街失火,這兩家公司股價跳水,中投損失不菲:兩項投資賬面價值分別損失42%和16%。國家開發銀行對巴克萊銀行的投資已虧損超過50%。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在自己發布的第三季度季報中宣布,自己投資比利時-法國保險公司富通集團股權,因為受金融危機影響,虧損157億元人民幣。中國工商銀行購入的南非標準銀行20%的股權則已虧損約23%。另一家中國公司中信集團公司旗下香港上市子公司中信泰富發布公告稱,公司因為投資外匯失當,面臨著高達18.8億美元的虧損。中信證券去年11月還曾經宣布,計劃以約10億美元收購貝爾斯登約6%的股權,對于中信證券來說,他們很幸運這次交易最終沒能完成。
對于躍躍欲試的“抄底”者而言,一個最難確定的問題就是:何時見底?巴菲特做出的判斷是,此時已經是一個合適的進場抄底時機。但是記性好的人總是忘不了,在1929年金融危機之后,老洛克菲勒也發出了一項聲明,聲稱出于對美國經濟的看好,他和他的兒子買入了市場上一些公司的股票。他們還記得胡佛總統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承諾,經濟馬上會變好,直到胡佛總統自己無可奈何地宣稱:“以我個人的經驗,在目前這種混亂形勢下做出的任何判斷,都是不恰當的。”
《金融時報》的社論頗有諷刺意味地對市場之“底”做了一個歷史回顧:“1929年萬圣節前夕之前的市場很可能看上去像底部:當時道瓊斯指數剛剛經歷了兩個可怕的交易日,與此前的峰值相比已下跌近40%。因為要在別人恐懼時表現得貪婪,逆向思考的投資者就會涌入市場。但隨后股市又跌了80%。悲劇不太可能重演,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說到底,我們面臨著兩種情況:首先,機遇看上去很美,但是那些迎著機遇而上的中國金融機構都已經遭遇挫折;其次,市場上聲音紛亂,歸根結底沒有人知道此時是否應該去“抄底”,或者,現在市場究竟是否已經見底。
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在一個混亂的局面中知曉大勢,以便以此來作為公司的行動綱領,或者制定個人的投資計劃,確定我們是否該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項兵院長特為《長江》撰文《金融危機是參股良機》,探討此次危機給中國帶來的機會。長江商學院周春生、梅建平、滕斌圣三位教授分別就“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和中國金融的影響”、“金融危機下中國和中國金融機構應采取怎樣的行動”以及“中國公司在海外并購中應如何把握機遇和規避陷阱”發表見解。陳志武教授則認為中國是此次金融危機不可缺少的“救市主”,也可能是最大贏家。與此同時,我們回顧了上個世紀80年代末日本收購美國資產的歷史,以助我們厘清當下混雜形勢;有所慶幸的是,亞洲良好的經濟形勢為全球一片低迷的經濟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還對來年的中國經濟形勢進行了宏觀描繪以及前瞻性的預測。
(本刊編輯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