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股市這五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 07:49 北京商報
商報記者 崔呂萍 周科競 楊雪婷 陳潔 和平 劉澤先 馬元月 實習記者 趙麗霞/文 趙振超/制圖 “過去短短幾年中,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值、交易量、指數、開戶賬戶、融資量等都呈現了倍數級的增長。”在日前召開的中法基金業發展與監管高層論壇上,已經在位長達5年的證監會第五任主席尚福林自豪地對外國同行表示。 屈指算來,作為資本市場最重要改革成果之一的股市,已經來到中國17個年頭了。雖然歷經坎坷,雖然充滿艱辛,但在過去的5年里(2002年10月11日至今),17歲的中國股市給人們帶來的是一組組沉甸甸的數字——股市流通市值超過28萬億元、基金規模超過3萬億元、股民開戶數突破1億戶、股市日均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 中國股市這五年上市公司篇 上市公司5年大變樣 2002年10月11日上證綜指收于1524點,年末兩市上市公司家數1214家,兩市總市值38329.13億元;2007年10月12日上證綜指收于5903點,兩市上市公司家數1498家,兩市總市值280793.43億元。 大型航母紛紛上市 5年來,新上市的公司不足300家,而新增加的市值卻近25萬億元,增長幅度近900%。也就是說,新上市的不到300家公司市值已經達到了目前總市值的57.6%,成為了目前市場的主流。如果再扣除掉新上市的深圳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176家,則滬市新上市的100余家公司已經占據了當前市場的半壁江山。這里面有很多公司都是我們所熟悉的,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 銀河證券研究部副總經理丁圣元表示,以工行、建行、中行為代表的金融股已經成為了目前市場的大哥大,這3家公司的市值已經超過了整個市場市值的一半。此外,近兩年保險公司的上市更加改變了股市的產業格局,而銀行股、保險股的估值標準與傳統企業明顯不同,這些都與5年前的市場相去甚遠。 小型公司活力十足 雖然大型藍籌公司搶足了風頭,但是小公司也在這5年來體現出了自己的魅力。蘇寧電器從上市前的小型公司成長為目前的大型航母,投資者獲利十分豐厚。而這種盈利示范效應讓中小企業板塊活力四射,成為眾多投資者的最愛。 資產重組也在這5年來炙手可熱,從ST重機到滬東重機再到中國船舶,中國船舶股價從5元一度上漲到300元;而券商的借殼上市也給ST板塊注入了新的炒作題材。不少*ST公司都借助資產重組扭虧為盈,而截至目前,最低價的上市公司為*ST寶碩5.19元,A股市場已經全部消滅了5元以下的上市公司。 股改烤熱一級市場 各種大藍籌、中小板公司的紛紛上市,一方面是由于股價不斷上漲、市場走牛;另一方面也與股權分置改革密不可分。股權分置改革之后,原先的發起人股份將有可能在公司股票上市一段時期后通過二級市場直接賣出,從而獲取創業收益,這無疑加大了諸多公司的上市股熱情,股市融資額也不斷加大,申購新股的資金也越來越多。 在2002年之前,新股發行往往是5000萬股到2億股之間,偶爾有更大的上市公司發行,而在2007年,發行股數動輒超過10億股,發行價格也越來越高。據有關人士測算,單一股票的平均融資額已經較5年前上漲了不止10倍。與此同時,一級市場申購資金也愈發膨脹。在2002年之前,一級市場單只新股申購資金大約為3000億元上下,而目前的申購新股凍結資金最高已達2.6萬億元,增長了近800%。 孫鵬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 5年之前,市場仍舊青睞小盤股,而現在,流通股股本已經不是問題,大盤股往往意味著質地優良,股價可以更高;2002年以前,投資者大多直接投身股市,而目前更多的投資者選擇通過基金參與股市投資,而實踐證明,通過基金投資的投資者,取得了比直接投資股市的投資者更好的投資收益。雖然目前股市從各個方面都在持續向好,但是目前漲幅較大,投資者不宜盲目投資股市,如果趕上股指回調,投資基金一樣也會出現投資損失。 中國股市這五年券商篇 券商翻身由苦變甜 規模擴大、利潤直線上升、新業務不斷開展……伴隨著股市轉暖和管理層對券商的日益重視,曾經困頓艱難的券商業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5年治理煥然一新 2002年,A股市場低谷徘徊,靠天吃飯的券商行業利潤出現嚴重下滑。而部分券商更由于此前委托理財、投資不規范問題的爆發,最終被破產和清算。 為此,2004年8月,證監會在系統內全面部署和啟動了綜合治理工作。同時,證監會發布了《關于推進證券業創新活動有關問題的通知》,啟動了創新試點類證券公司的評審工作。 2007年8月31日,券商綜合治理全面收官。截至今年8月底,證監會累計處置了31家高風險公司,清理賬戶1153萬個。19家公司被責令關閉,7家公司被撤銷,4家公司被撤銷業務許可,14家公司和9家營業部被暫停業務。同時,券商評選結束,共評審產生了29家創新類證券公司和31家規范類證券公司。 規模利潤同步上升 伴隨著券商治理,整個券商行業也開始步入正規發展的軌道,5年來,券商的規模和利潤都在不斷上升。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2002年排名前20名的證券公司凈資本總額為412.12億元,這一數字到2006年已經上升到542.88億元,上升幅度達到31.73%。 更驚人的是利潤的上漲。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55家證券公司成員公布的未經審計2003年年報顯示,當年券商總體仍虧損4700萬元,平均每家公司虧損達80余萬元,其中有5家虧損超過億元。 而今年上半年,52家券商的半年報顯示,總利潤達到了470億元,共有12家券商的凈利潤超過10億元,平均每家券商的凈利潤超過9億元。 與此同時,管理層不斷推動券商新業務的開展。截至目前,14家優質公司共推出27只集合理財產品;8家公司試點了9只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9家公司經批準在我國香港設立或收購了證券經營機構。同時,券商還啟動了QDII業務和直接投資業務。 趁熱打鐵加快上市 中信證券2003年初成功上市之后,A股市場超過4年無一家券商成功上市。去年底以來,證監會積極推動券商的上市工作,券商借殼上市和IPO上市同時進行。 2007年7月31日,第一家借殼上市成功的券商海通證券正式掛牌。8月27日,東北證券正式取代S錦六陸登上A股市場。此外,西南證券、長江證券、國元證券等券商借殼也已經獲批。 券商的IPO上市工作也進行得如火如荼。光大證券、東方證券的IPO材料已經遞交證監會審核,銀河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上海證券等券商,也在積極推進IPO進程。券商成功上市,對充實券商資本金、壯大券商自身實力意義重大。 楊超 光大證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 這幾年在券商的綜合治理過程中,我們這些規范經營的券商終于迎來了春天。隨著中國股市成為經濟的晴雨表,管理層也對券商日益關注,券商的市值不斷增加,地位日益重要。隨著券商的新業務不斷增加,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券商實力不斷增加,我們的收入也在增長,對未來看到了希望。 中國股市這五年監管篇 多層次資本市場初現 2005年4月29日,證監會的一紙通知“吹響”股改“號角”,中國股市的命運就此改變。沉入低谷近4年的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也間接締造了目前仍在進行中的大牛市。 股權分置改革居功至偉 “5年來,資本市場最重要的變化就是股權分置改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巴曙松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如此表示。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股改在完善資本市場制度建設、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發揮資本市場優化配置功能,以及保護投資者長期利益方面發揮了有力的作用。 事實上,股改的積極效應遠超出此前的預期。有機構統計,股改啟動一年間,包括二級市場差價和分紅派現,共有868家股改公司流通股股東加權平均收益率超過40%。 在投資收益穩步增加的勢頭下,股民、基民開始瘋狂入市。據央行今年8月發布的報告稱,2007年上半年,股票市場交易活躍,投資者投資意愿較強,股改積極效應繼續顯現,股票市場融資功能得到明顯提升。 多層次市場日趨完善 今年初,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全國證券期貨工作年會上表示,今年將重點推進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果然,在2007年,醞釀多年的創業板開閘、公司債起航、股指期貨也蓄勢待發。 隨著股權分置改革接近尾聲,全流通市場初步建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也受到關注。今年8月22日,《創業板發行上市管理辦法》(草案)獲批。歷經近10年等待的創業板將破繭而出。 此外,今年6月12日,證監會起草了《公司債券發行試點辦法(征求意見稿)》。4個月后的同一天,長江電力2007年第一期公司債券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它標志著公司債正式走進我國資本市場。為機構投資者開拓投資渠道的同時,也給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 尚福林在達沃斯年會上稱,股指期貨各項準備已就緒,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將在年內推出。至此,加上2001年成立的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三板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輪廓已日漸清晰。 資本市場敞開國門 為兌現入世承諾,中國在正式加入WTO的第二年啟動了QFII制度。我國資本市場開放就此邁出一大步。 2002年11月8日,證監會、央行同時發布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令外國投資者取得了進入中國證券市場的“合法”身份。2003年上半年,證監會公布QFII投資細則并發放首批QFII資格后,瑞銀搶得頭籌,投下QFII第一單。至此,外國投資者正式進入境內資本市場。 2006年8月28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頒布后,QFII門檻大幅度降低,申請QFII的熱情再度被點燃。同年8月,QDII制度也被啟動。 郭田勇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與期貨研究所副所長 5年前,國有股不流通,導致資本市場規模小,投機盛行。但隨著股權分置改革和陸陸續續進行的大盤藍籌股的發行和回歸,中國資本市場逐漸規范。 現在,資本市場的規模已經越來越大,它正在成為全社會財富管理的重要平臺。而在5年前,資本市場還僅僅只是為大型國有企業解決資金困難服務。 中國股市這五年基金篇 基金經歷跨越式發展 以前是基金賣不出去,現在是買基金要配售,上百億元的基金動輒一兩天就售罄。 對這個事實的描述,年齡稍長的基民都會感受頗深。 基金發展駛入快車道 從1998年起步時的10家基金管理公司、單一封閉式基金品種、100多億元基金凈值,到目前的59家基金公司、豐富的基金產品線、超過3萬億元基金凈值,我國基金行業在不足10年的時間里完成了跨越式發展。 在熊市時,很多基金都跌破了發行價格,賣基金成了基金銷售人員最頭疼的事。而隨著股權分置改革后牛市的啟動,基金業績增長之快出人意料,基金銷售之快也令人咋舌。2006年12月7日,嘉實策略400億元基金一天售罄,以致后來新發基金不得不“按比例配售”,基金銷售徹底擺脫了低迷的局面。 2003年-2006年間,我國銀行儲蓄存款的平均增長率為15%,保險業資產規模的平均增長率為32%,而證券投資基金資產規模的平均增長率則為65%,證券投資基金業成為我國金融市場中成長速度最快的金融子行業。 基金成為大眾“情人” 隨著市場的發展,目前已有5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管理規模超過了1000億元人民幣,成為國內基金業的領跑者;基金業對外開放的程度也在不斷加大,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已占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 從擁有基金的主體看,過去,中國基金業的發展主要依托的是機構投資者。數據統計顯示,2006年之前機構投資者投資基金比例占到了基金規模的一半左右,但2006年以來,基金開始成為基民的天下。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最新數字顯示,截至2007年10月11日,兩市基金賬戶達到了77206戶,這使得機構投資者持有基金的比例迅速下降到四成左右。 目前,證券投資基金已迅速成為我國股票市場的最大機構投資者,其持有的股票市值已占到流通市值的19%,基金投資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已被允許有限度地投資于權證、流通受限證券、資產支持證券等。 投資渠道拓寬至海外 如果說2005年是基金業發展的轉折點,那么2007年則是基金業發展的加速期。今年上半年, 經過短短半年,證券投資基金的規模就實現了翻番,資產規模從去年年末的8565億元直線上升至1.8萬億元。 今年6月,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實施〈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則為基金管理公司拓展海外證券投資管理業務鋪平了道路,而今年9月份首只南方基金公司QDII基金產品的成功發售則標志著我國基金系QDII出海的開始。 王連洲 中國《投資基金法》起草工作組首任組長、基金業知名學者 到明年年初,基金業就已經有10年的發展歷程了。10年間,基金發展迅猛,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可謂10年發展,10年風雨,10年輝煌。 今后基金業的發展還是要立足于產品創新、制度創新、運作創新、銷售創新4個創新來做。現在基金業還是擺脫不了與股市共舞的命運:牛市時賺錢,熊市時賠錢。因此基金還要擴展更大的投資空間,讓投資者享受到國際投資市場的益處,堅持價值投資理念,爭取在熊市和牛市中都跑贏大盤。 中國股市這五年投資者篇 投資者日趨成熟 在剛剛過去的5年里,中國股民經歷過2002年熊市到來時的震蕩下跌,也同樣正經歷著牛市下的大格局。證券市場的風云變幻鍛煉了中國的投資者,也讓他們的投資理念日趨成熟。 投資者人數5年翻10倍 “早入市早受鍛煉,經歷熊市也是一種財富。”在談到自己5年的投資生涯時,會計出身的丁女士這樣表示。作為2002年兩市230萬名新增A股投資者中的一員,丁女士入市的動因很明確——放棄低息儲蓄,轉身投資股市。 最新數據顯示,僅今年10月11日一天,滬深兩市投資者新增開戶總數就達26萬戶,而滬深兩市賬戶總數達到1.27億戶,也就是說,在中國每13個人中就擁有一個證券賬戶。 僅上半年,新增開戶數就達到1380.6萬戶,相當于2001年到2005年的總和。如果按上半年的標準計算,今年全年新增A股賬戶可能會突破2700萬戶,相當于2002年開戶數的10倍以上。 風險意識不斷加強 “A股賬戶的增加,意味著大量像我當年一樣沒有投資經驗的投資者入場。”雖然目前個人的投資收益已經跑贏大盤,但丁女士憶起當初,可謂感慨頗多。 丁女士的疑慮不無道理,業內人士稱,新投資者沒有經歷過證券市場的大起大落,在專業知識、投資經驗、風險防范等方面缺少充分準備,因此對新投資者的風險教育顯得格外重要。近年來,證券監管部門已經把對新股民的風險教育列為一項長期工作。 合理配置投資品種 投資者馬先生從2001年底開始炒股,剛開始都很賺錢,可是沒多久市場進入大熊市,他眼看著賬面上的利潤還沒兌現就被深套,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后來炒小道消息損失更大。 通過不斷學習,馬先生最終把投資目標鎖定在藍籌股。他還制定了投資“紀律”:買股票一定不要滿倉操作,無論買賣都是分批進行,基本上都買績優藍籌股。 除了炒股,2002年底,馬先生開始買基金,第一次買的基金是“博時價值增長”,當時買了1.5萬元,后來為規避風險,他很快又將基金贖回。雖然后來發現自己踏空了,但適度的風險意識必不可少。 經歷了熊市的投資者,最大的教訓就是不能追漲殺跌,聽小道消息炒股。最好把握好自己的心態,將投資分成幾塊,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以分散投資風險。 “現在可大不一樣。很多股友都對自己買的股票的技術面‘門兒清’,大家交流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分析師。”章先生這樣表示。從賺取溢價到成為一個上市公司名副其實的股東,這可能已經不僅是投資者股齡長短的問題,而是他們真正實現了價值投資。 賈春寶 資深業內人士 由于證券和基金市場的不斷火熱,投資者理財觀念也發生了轉變,從直接投資股票變為依靠專業投資者管理,理財風險意識在不斷增強,投資更趨于理性化。而這又將反作用于發展壯大中的資本市場,以往散戶主導市場所帶來的投機盛行、垃圾股炒作成風的現象將得以緩解,機構主導市場的特點將越來越明顯,市場的理性程度也將因此得到提升。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