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周:投資圈的博傻循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9日 14:19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王吉舟 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把這句話套用到今天的投資圈,我們可以說:幸福的企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企業各有各的不幸。 中國的數百萬家企業中,能成功上市的不超過1%,而未能上市的卻有99%。那些成功
是的,理論上說,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他有他的優勢,我也有我的長處。大家都是聰明人,誰也不比誰傻多少,投資圈里都是聰明人,聰明人在一起比賽,反而就成了博傻。 因為,命運女神總是只眷顧其中的1%。 為什么在99%的聰明人都很不幸的時候,投資銀行們卻總能一次次地化腐朽為神奇,維持著繁榮昌盛?這個問題從來沒有人認真思考。 大家都對打麻將不陌生,一家贏三家輸,叫“一卷三”;三家贏一家輸叫“三吃一”。 “一卷三”的牌局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因為輸的人占絕對大多數,大家平均了損失,誰也不至于輸得肉痛。而且,風水輪流轉,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四個人中最聰明的那個,每個人都覺得,下一把自己能“一卷三”,把輸掉的都贏回來。所以牌局永遠不會崩潰,大家其樂無窮。 而“三吃一”的牌局很快會崩潰。為什么?輸的那位是絕對少數,他血流滿地,成為苦主,哪里有實力再陪各位老大玩下去?逃跑或者輸光走人是他的必然結局,少了一個人,牌局自然無法繼續,大家都沒的玩。 投資圈的奧妙,就在于這里永遠是一場“一卷三”的游戲。贏了的極少數,光芒四射,給所有的人希望,鼓勵著大家前赴后繼,力爭成為下一個贏家。 可悲的是,我們總是在牌局結束后,把打過的牌一張張仔細排查,不惜為此耗盡心力,力圖尋找贏家的秘密,排出葵花寶典之一、之二、之三……直到搜腸刮肚。仰融時代我們如此,黃光裕時代我們如此,牛根生時代我們如此,李彥宏時代我們依然如此…… 無錫尚德是這一局麻將最新的贏家。施正榮時代,我們又在做同樣的事情。 而那真正的葵花寶典,與其說是這群贏家創業中一系列洞燭先機的精確布局,不如說是一系列見招拆招的命運安排。我想,施正榮先生也一定不會反對這一點:這個世界上和他同樣聰明,具有同等條件,正做同類事情的人,絕不只有他一個。然而,在創業充滿未知、見招拆招大潮中,那些人或于此或于彼的犯了一些致命錯誤,而施正榮沒有。如果回到三年前,大家再來玩一局,贏牌的未必就還是施正榮的無錫尚德了,甚至可能是一家韓國公司,亦未可知。 投資圈的魅力也就在于此——你永遠猜不到下一個幸運兒是誰——既然大家都猜不到,那為什么不可能恰好是自己?既然可能恰好是自己,為什么不博一下?人生有限,機遇不多,我們的悲哀就在于,每個人都想在有限的生命中成就無限的輝煌,所以就有了永遠不會停下的麻將局——投資圈。 對于江蘇省將以行政手段干預光伏市場的做法,在下不敢茍同。能被政府干預的,事實上已經不需要干預;不能被干預的,即使主動干預,只怕也將事倍功半。與推動投資圈運轉的“一卷三”規律相比,行政強行干預的做法顯得幼稚——你能干預韓國嗎?連河北都不買你的賬。 但這就是中國的現實,有些你認為天經地義、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確實是就有人不知道——資本主義經濟就是大多數投資失敗、極少數投資輝煌的開放市場。但對于我們來說的常識,在有些地方就未必普及。 在中國,“小兒科”也自有一套小兒科的規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