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劇與炒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4日 15:16 證券時報 | |||||||||
李想 炒股之余,覺得抽空看看電視連續劇有時也能起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尤其是當發現劇中人物一些對白有誤,細致品玩一番,便有啟發與收獲。譬如,觀賞《風流才子紀曉嵐》,我就察覺到該劇中小錯誤不少,其中三處毛病,跟股市聯系起來看,耐人尋味。
一是“錐刺屁股”。紀曉嵐即將與馬月芳成婚之前,連夜趕寫請柬,怕打瞌睡誤事,便將辮子懸于房梁。周日青嘲笑紀曉嵐“頭懸梁”時,紀曉嵐反問:“難道你還要我用錐子刺自己的屁股嗎?”清代大才子紀曉嵐不知“股”為大腿,居然說出這般有辱斯文之語!典故“錐刺股”似乎應當改為“錐刺臀”了。 無獨有偶。筆者認識的一對炒股的老夫婦,年年炒股年年賠。幾年前老太太不干了,傷心地離開了股市。可老頭子執迷不悟,越賠越炒,氣得老太太直嚷著以“上吊不活了”相威脅,但不管用,老頭子仍然常常偷偷地溜到營業部來。一日,老太太翻箱倒柜尋出一柄當年替老頭子納鞋底的錐子,揚言一旦發現老頭子再溜到營業部就用錐子刺他的屁股。此法相當奏效。從此,股市不見了這對老夫婦恩怨交加的蹤影,只留下“錐刺屁股”的股市笑談。由此,我常想股市中的監管也應是一柄利錐,應當狠狠刺向那些無恥造假、只知斂錢而無視回報的不肖之徒的“屁股”。 二是“花徑不曾緣家掃”。劇中,乾隆皇帝弘歷因香妃逃走,心情郁悶而隨口吟道:“花徑不曾緣家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中國歷史上作詩數量最多的皇帝竟把唐詩名句念錯了。這兩句原本是杜甫一首七律中的頷聯,上句當是“花徑不曾緣客掃”。此錯幼稚可笑,不僅意思不通,平仄與對仗也錯失諧。 “花徑”理當緣客掃,“蓬門”更應公正開。倘若股市監管的掃帚不到,“包裝”的貓膩、假賬的齷齪、虧損的敗葉以及垃圾中的殘花———它們豈會自己跑掉?而今,中國資本市場之門大大敞開,哪個投資者不期盼那門檻能為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利益而設置,那門面能更加符合公平、公正、公開的準繩與尺度?管理層和銀行都希望將巨額的居民儲蓄中的一部分引入股市之門,然而,門內可讓投資者青睞、可供投資者長線投資且能夠帶來回報的投資品種,確實少了一點兒!若回報無門,虧損一片,誰敢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險?眼下,管理層加快了QFII名額和額度的審批速度。盡管QFII敲響了中國股市之門,但是它們豈會不考量A股、B股、H股之間的價差?豈會不分析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分紅表現?豈會不驚駭于畸形的股本結構、不正常的關聯交易與低得離譜的派息率? 三是“落花不是無情物”。劇中有一段香妃與老夫人談生論死的情節:老夫人說落花可化作春泥,香妃即吟“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句出自龔自珍七絕《己亥雜詩》。且不論史實所載香妃要比龔自珍大幾十歲,香妃吟嘆此詩時龔自珍還沒有出生呢,單就詞意而言,龔詩原句本作“落紅不是無情物”,編導篡改為“落花不是無情物”,其義雖未變,然而前句的“落花”卻與下句的“護花”重復了,犯了為詩之忌。 不過,“落紅”也好,“落花”也罷,其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精神,倒頗與許多股民越賠錢越癡迷于股票的勁頭有幾分相似之處。竊以為,正是這樣一個天真可愛的群體,形成了中國資本市場取之不盡且用之難竭的“資源”。他們才是化作春泥的護花使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