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大股東在公司上市時做假賬,欺騙廣大中小股東掏腰包;在配股或增發時做假賬,騙廣大中小股東繼續往股市里扔錢。這類典型的股市造假術,被藍田股份等上市公司用到了極致。
藍田股份在上市時就曾有過造假存單和假土地證的歷史,上市后繼續造假。公司1996年至1999年的凈利潤分別為5927萬元、14262萬元、36259萬元、51303萬元,在到2000年才
有所下降,凈利潤為43163萬元。其業績神話主要來自魚塘。藍田股份領導人稱,在洪湖可開發的養殖水面中,藍田股份已開發30萬畝,而高產值的特種養殖魚塘面積只有1萬畝,這種精養水面畝產值可達3萬元,是粗放經營的10倍。藍田的高額利潤正是根據這樣的產出水平計算的。而同是湖北的武昌魚公司,6.5萬畝魚塘養殖收入每年6000萬元,畝產值不足1000元。藍田股份粗放經營的畝產量是武昌魚公司的3倍,精養水池的畝產量是后者的30倍。其中的造假是顯而易見的。
銀廣廈的造假更是膽大妄為。從1999年以來,銀廣廈通過偽造購銷合同、偽造出口報關單,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偽造金融票據等手段,虛構主營業務收入,從而虛構利潤7.45億元。其中1999年為1.78億元,2000年為5.67億元。事情敗露后,連續15個跌停板,股價從停牌前的30.79元跌至5.92元,累計下跌78%,近70億元流通市值在15日內被“蒸發”一空,投資者損失慘重。
根據證監會立案調查,麥科特通過偽造進口設備融資租賃合同,虛構固定資產9074萬港元;采用偽造材料和產品的購銷合同、虛開進出口發票、偽造海關印章等手段,虛構收入30118萬港元,虛構成本20798萬港元,虛構利潤9320萬港元,其中1997年虛構利潤4164萬港元,1998年虛構利潤3825萬港元,1999年虛構利潤1331萬港元;為達到上市規模,將虛構利潤9000多萬港元轉為實收資本,以及仿制會計憑證、會計報表、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
步麥科特后塵的是華紡股份。華紡股份剛一上市就公告其第一大股東華誠投資管理公司持有的全部股份已被法院凍結。然而事實真相是早在上市數月前,該大股東就因欠債未還,而被凍結所持有的華紡股份5800萬股股權,但華紡股份的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告書均未對此有任何批露。
從藍田、銀廣夏、麥科特到華紡股份,上市公司弄虛作假、欺騙投資者的手法也越來越高明,規模越來越大。雖然國內投資者對中國證券市場上幾乎是公開秘密的弄虛作假、內部交易和各種形式的股價操控早已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但像藍田股份、銀廣夏這樣有組織、有預謀、有系統、大規模而且不惜投入大量資金來長期造假的案例仍然讓人目瞪口呆。銀廣夏案已經涉嫌證券犯罪,公司高管人員等7名涉案嫌疑犯被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在兩年內,銀廣夏共虛報利潤7.45億元,可以說創造了中國股市之最。這些造假案不僅在年輕的中國股市前所未聞,在整個世界資本市場上也屬少見。
用“瘋狂”二字來形容中國上市公司大規模造假行為,實不為過。
透過這些造假大案,讓人看到怎樣的一幅圖景?大股東與廣大中小股東的關系,類似于狼與羊的關系。讓這樣的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一起合股辦公司,不是等于將狼和羊關在一個羊圈里嗎?
(注:本文為蔡慎坤先生授權新浪網獨家發布,嚴禁轉載!)
誰來拯救中國股市(連載專題)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