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實施再融資成敗在于時機的選擇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7日 15:27 廣州萬隆

實施再融資成敗在于時機的選擇

  提要:實施再融資的影響有三種看法:牛市爆發導火線,略為調整、跌幅有限,可能引發一波階段性調整。擴容從大利空轉變為大利好,有前提條件:股市步入大牛市。等跨越熊牛再融資,可現多贏的局面。

  千呼萬喚的股市再融資今天終于有了較明確的方法,昨天中國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開始公開征求意見,大體的意思是,再融資分三步進
行:第一步,是恢復不增加即時擴容壓力的定向增發以及股本權證方式進行的遠期再融資;第二步,是擇機恢復面向社會公眾的其它方式的再融資;第三步,擇機選擇優質公司,啟動全流通條件下的首次公開發行。再融資可望在五一前后啟動。而按照證監會的說法,市場意義更為深遠的IPO也不會太遠了。

  就目前而言,市場對實施再融資乃至實施IPO的后果、影響大體上有三種看法:即牛市爆發的導火線,略微調整、跌幅有限,可能引發一波階段性調整。

  第一、大牛市導火索論點。

  其依據主要有兩個方面:

  1、中國A股的潛在需求足以消化因為擴容而帶來的壓力。目前全球

股票市場的資本化率(總市值相對于總經濟量的比率),為87.66%,而A股市場的資本化率,僅為18.87%,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排名最低。A股流通市值占GDP,比重更僅為6.69%。相對于約兩萬億的非流通市值而言,我們有18萬億的GDP總量,有16萬億的居民存款目前仍長期在銀行帳上賺取微薄的利息,缺乏合適的投資渠道,由此不能想見中國
資本市場
具備消化巨大擴容壓力的潛力很大。估算每年可能有大規模的資金進入A股市場,所以在擴容的壓力對A股的沖擊是很有限的。

  2、96年是中國股市擴容最急速的一年。但是這一年中國股市卻走出了罕見的大牛市,97年更是破天荒地發行了647億的額度,但股市依然牛氣沖天。由此可見,擴容是牛市的大利好,它無法阻擋大牛市的腳步。

  第二、略微調整、幅度有限的論點。

  這種意見的人認為恢復再融資,會給市場帶來一定的壓力,會令大盤做一定的調整。但是由于市場早就預計到再融資的到來,早有一定的防范,而且目前的市場氣氛與前幾年已經截然不同了,市場對擴容不再視作洪水猛獸。所以恢復再融資,雖然對大盤有一定的壓力沖擊,但沖擊有限。而且,這種沖擊結束以后,市場減輕了壓力,再也沒有后顧之憂,反而更有利于后市的發展。

  第三、是引發一波階段性的調整、論點。

  認為目前股市已步入相對高位,具有相當的投機性,加上五年熊市使投資者的承受能力極為脆弱,一旦恢復再融資,將產生推倒大市的骨牌效應,從而引發一波階段性的調整。

  應該說上面各種觀點各自都有其成立的依據,但是我們提醒樂觀者的看法,擴容是大牛市爆發的導火線這種觀點,其成立必須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大市已經步入大牛市。96年的大擴容,之所以能夠成為一波大牛市的催化劑,是由于新股帶來了暴利效應,使新股帶來了遠遠超出擴容抽取的資金,從而使它成了利好。也就是說擴容從重大利空轉變為重大利好,有一個前提條件,這就是股市必須完成熊牛大轉折,正式步入大牛市。

  由于目前恢復再融資分三步進行,而真正實施IPO還有一段時間。第一步實現的遠期再融資對股市的影響很有限。第二步的融資,對市場才有實質性的影響。所以大市能夠走出最好的結果:化再融資壓力為動力,把擴容從利空變成利好,關鍵就是在于實施第二步具有實質性的再融資的時機。大家知道目前中國股市正處于熊牛大決戰的關鍵時刻,如果大市跨越熊牛分界線,這樣再融資,對市場的影響就會從消極轉為積極,從而再融資,就會出現三贏甚至多贏的局面。如果在市場仍處在熊市階段,如果再融資的力度較大的話,甚至會出現第三種不利的局面。

  這里還要注意的是,做多的利益集團與做空的利益集團,對恢復再融資的影響力。近期我們明顯地感覺到,做多的利益集團想利用再融資這個利空壓制市場做多的思想,始終讓這把重大利空的劍,高懸在投資者頭上。同樣做空的利益集團也在千方百計利用再融資來打壓股市。最終我們相信再融資對后市的影響,取決于各個利益集團的博弈。而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應該是管理層,如果他能夠合理地選擇再融資的時機,尤其是在盤中,神秘資金在扭轉熊牛之后(今天它再拉中國石化、表明有這種意圖),再進行融資將會出現多贏的局面。

  (廣州萬隆 成長投資顧問群)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