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多空爭論焦點問題的全面客觀剖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2日 16:20 廣州萬隆 | |||||||||
提要:多空分歧越來越尖銳:大牛市將噴薄而出、與將大幅調整,水火不相容。近期天量由三部分組成。大盤不講道理上升肯定是主力所為。目前最不明朗就是IPO的出臺。目前股民最容易犯的錯誤…… 近日,伴隨著行情奇特的、頑強的、持續盤升,市場多空雙方的分歧越來越大,觀點越來越尖銳。多方認為:一波具備大牛市特點的行情將噴薄而出。空方認為:主力資金開
一、對近期成交天量的不同理解 近日股市連續劇烈換手,繼上周突破千億成交之后,本周有越演越烈之勢。對于成交量急劇放大,目前多空有不同的看法。多頭認為:是場外資金蜂擁而至的結果。也有人認為:是先知先覺的大資金敏銳地覺察到大牛市即將到來,從而蜂擁殺入。空頭的觀點認為:巨量成交只是場內短線資金所為,就像幾個月前的權證巨量,實際只是七個億所為。也有人認為:是主力資金開始出逃,其依據就是有色板塊和地產板塊的調整。 我們認為近期的天量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場內資金反復進出。一方面由于大市處于近期相對高位,市場對后市走勢分歧極大,投資者的預測也十五、十六。導致他們一看指數上升就趕快入市,一洗盤又紛紛拋出,心態極其不穩。另一方面,近期市場短線機會十分豐富,一大批短線高手跑進跑出,不亦樂乎,客觀上制造了不少成交量。我們估計這一部分成交可能高達四、五成。 第二,場外資金的入市。早在三月份,中國證券登記公司披露,頭三月有十多萬新客戶開戶,這顯示炒房地產的資金、QFII資金、賭人民幣升值的國際游資、以及社會各方游資,陸續進入股市。當時的統計,三個月內就有四百億資金進場,接走了保險資金贖回的四百億。而四月份隨著大市重現暴利,社會游資進入股市的速度明顯加快。 第三,敏銳覺察到大牛市到來,而步入股市的主力資金。我們無法從統計數據上發現這批資金的行蹤,但是大盤天天創新高、天天創新天量,背后肯定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拉動著大市,這股力量就是主力的資金。 從數量上看,場內短線資金量最大。但從質量上看,主力資金是決定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只要他決心繼續做高,指數就有可能繼續上升。目前大盤這種不講道理的上升,肯定就是這股力量入市所導致的。 二、對政策、尤其是IPO實施的分歧 近期消息面相對偏空。前一、兩周有利息上調的可能消息,有準備金上調的消息。上周五成思危再度直言,不認為熊市會很快結束。當然此話他在三月初、千三震蕩低位時也曾講過。另外他上周也談到IPO應從中小版開始,暗示擴容即將到來。中國股市是一個典型的政策市,而近期對政策市的研判的焦點又集中在IPO實施的時間上。市場相對較多人認為:實施IPO是近期難免的事情,他對市場短期會產生沖擊,但中長期反而是個利好。當然也有多空兩種極端的觀點。多頭認為,擴容在大牛市里是一個重大利好,大牛市不怕擴容。空頭認為,目前火爆的行情一旦出擴容消息,將導致骨牌效應推倒目前相當投機的市場。 應該說對于經歷五年熊市的人而言,對于IPO還是抱著相當敬畏的心理。目前大市最不明朗的因素,就是IPO是否會在近期出臺。這一點我們也無法猜透。中國政策市的特點,令很多人都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政策取向。然而由于政策常有“出其不意”的特點,博弈成分很大,很難預測。這也是目前任何人都無法說清楚后市將如何發展的根本所在。 三、如何運用技術分析原理去分析當前的市場 深綜指連續八陽,大盤以盤升的方式連續五周上揚。空頭的觀點認為,從技術分析的原理看,大市應有一個階段性的調整,這樣將更有利于后市的發展。多頭的觀點認為,中國股市是資金推動型市場,只要資金持續向上,大市就不會調整。大牛市是資金說了算,就是不講道理!這是大牛市的特殊規律,不能用熊市中的技術分析方法,簡單地搬到大牛市中。96年股市從936起步,一直漲到4552點,上升了三倍多,從2月一直漲到12月,才有象樣的調整。久升必跌的原理,在96年的大牛市中,變成了:久、久、久升才跌。我們認為,技術分析總結于一般的股市行情,其規律性能否適用于大牛市確實是個問題。96年的大牛市,運用技術分析的人是賺錢最少的,這是事實。當然這一次是怎么樣,還要進一步觀察。但投資者一定要注意:大牛市發展運動有其特殊的規律,不應照搬熊市的一套去分析牛市。這是目前投資者最容易犯的錯誤。 四、有色金屬地產股,有明顯的見頂跡象嗎? 有色金屬古、地產股進入有一定的調整。空頭認為,這就是見頂的明顯跡象。多頭認為,這只是上升中途的調整。其實中途性調整與見頂從來就是技術分析的一大難題,至今也沒有什么靈丹妙藥能解決這個問題。這種爭論恐怕一直要持續下去,一直等大盤盤出一個新格局才能看清。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目前多空各執一詞,各有各的道理。而最不明朗的因素就是IPO實施的時間,尤其是其政策出臺的時間。如果這個謎底不揭穿,恐怕就只有等大盤走出一個新格局這種爭論才能結束。如果投資者確實擔心IPO不妨可以先離場觀望,等待政策的明朗,就算錯過機會也可以認為是回避政策性風險的代價。 廣州萬隆 成長投資顧問群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