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王一鳴
10月8日,維權律師嚴義明向最高法院院長致函,懇請其督促下級法院盡快受理、審理光大賠償案,這距其向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提交起訴材料已過去22個工作日。
22個工作日未立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函件顯示,2013年9月2日下午,嚴義明向光大證券注冊地法院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提交起訴材料。當日法院已將起訴材料收下,但法院表示,是否予以正式立案審理,尚需進一步討論研究,會盡快給予答復。2013年9月9日上午,靜安法院法官致電告知,其表示該案件較為復雜,就此案如何受理、審理,法院系統內部正進行溝通研究,需要一點時間。
嚴義明向記者表示,法院持謹慎態度可以理解,但討論時間不宜過長。從9月2日遞交起訴材料至今 (10月8日),已達22個工作日,靜安法院卻遲遲未予以立案受理,違背了“人民法院應當在7日內決定是否立案”的法律規定。
嚴義明認為,對于該案件,依據現有法律規定,法院應予以立案受理。首先,證監會已于8月30日作出公告,認定光大證券構成內幕交易、信息誤導,即前置程序已不應成為法院不受理該案的理由。其次,對于內幕交易民事賠償訴訟相關問題并無特殊規定。第三,原告李女士是因光大證券內幕交易行為而遭受損失(近10萬元)的公民,與該案有直接利害關系,同時被告十分明確,原告符合起訴條件,有權提起訴訟。此外,從地方管轄、級別管轄來看,上海市靜安區法院對本案均有管轄權。
嚴義明稱,符合起訴條件的,法院應在7日內予以立案受理。懇請最高人民法院督促相關法院,盡快受理、審理光大證券內幕交易民事賠償案。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已有廣州、上海、北京、溫州等地投資者向光大證券提起賠償訴訟,但均未獲相關法院的立案受理。
律師建議司法途徑與賠付基金雙管齊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致電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立案廳,工作人員表示負責該案的法官不在,所以無法對上述事宜予以置評。
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吳立駿律師向記者表示,目前大的框架有(證券法),但在當事投資者的資格、索賠條件、賠償標準等方面沒有相應的司法解釋。由于本案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法院對此持審慎態度。不過從法律角度來說,即使沒有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法院依然有權進行判決,這之間并不沖突。
嚴義明表示,光大證券“8.16事件”是我國資本市場極端個別事件,影響極大,遭受損失的投資者數量極多。為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證監會、中小股東、律師都動起來了,唯獨法院缺位。
裕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厲健律師則向記者表示,光大證券事件為特殊侵權案件,具有重大、疑難、復雜特性,涉及成千上萬投資者,現有《證券法》法律規定較為單一。因此,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明確裁判規則,具備可操作性,并防止地方法院濫用自由裁量權,從而避免“同案不同判”。
厲健認為,目前此類案件受理、審判最大的難題是“司法短板”。以往內幕交易民事賠償案件寥寥無幾,沒有一例勝訴判決,投資者敗訴主因是最高法院遲遲未出臺內幕交易民事賠償司法解釋。
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副主任宋一欣律師向記者透露,9月初,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公司法、證券法論壇上,他曾當面與最高法院相關領導,就光大證券一案的受理、司法解釋以及解決途徑等問題進行過反映,不過現在尚未得到答復。
宋一欣認為,該案涉及面太廣,靜安區人民法院應處于逐級請示階段,也并非不受理。他進一步表示,光通過法院途徑相對單一,建議證監會督促光大證券成立賠付基金以及法院立案審判雙管齊下來解決這一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致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想就相關事宜進行了解,接待人員將電話轉接至法宣科,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