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滬深股市只有進、沒有出的市場機制不斷被業界詬病
羊城晚報訊 記者嚴麗梅報道:臨近年底,日前來自深交所的一紙公告,宣告了*ST炎黃(000805)、*ST創智(000787)將于明年被摘牌終止上市的命運。這樣,在滬深股市設立22年的歷史上,落得這一同樣宿命的上市公司的數量又增加了兩家。據統計,自1990年迄今,除了因吸收合并以及分立等特殊原因而退市的上市公司外,真正意義上因監管規則而退市的上市公司,兩市僅44家。
從深交所給出的終止*ST炎黃和*ST創智上市的理由看,這兩家公司均為實實在在的“垃圾股”。
以*ST創智為例,該公司2004年、2005年、2006年連續三年虧損,自2007年5月24日起暫停上市,且該公司自2009年以來沒有任何營業收入。就是這樣一家已經多年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公司,之前仍能長期在A股市場上茍延殘喘地占有一席之地。
而在目前的滬深股市中,類似這樣的上市公司仍有10多家。不能不說這是中國股市的一大怪現象。
其實,針對上市公司退市問題,早在2001年,中國證監會就出臺了《虧損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正式推出退市制度。在該辦法實施后,PT水仙成為滬深股市首只被摘牌的股票,于2001年4月23日起終止上市。2004年和2005年,垃圾股退市集中,分別有8家和11家。但此后,垃圾股退市進程放緩,尤其是2008年以后,A股市場無一家公司因監管規則而退市,此前最近一家退市的公司是2007年終止上市的*ST聯誼。但同期,兩市上市公司的數量卻從1570多家增至2400多家,凈增800多家。
正因為如此,多年來,業界不斷詬病滬深股市這種只有進、沒有出的市場機制。這一制度缺陷的背后,實際上反映的是我國證券市場監管規則在某些方面的形同虛設,最終,其影響到的是上市公司的估值與質量。
于是,郭樹清成為中國證監會掌門人后,把脈中國股市后下的猛藥之一,就是制定新的退市制度并從此重啟上市公司退市機制。
雖然對新退市制度仍給予退市公司一個“退市整理板”過渡期業界有不同的看法,但*ST炎黃、*ST創智的終止上市,無疑表明我國證券市場退市機制有了進一步的突破,證券市場也得以進一步完善。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