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實習記者 彭小東 發自武漢
在退市新政之下,正處在復牌或退市十字路口的*ST武鍋B,迎來了“最后時刻”。
11月6日,武鍋提出“債轉股”方案,為恢復上市做最后的努力;孰料該方案非但沒有得小股東的肯定,反而引來了一片質疑。鑒于此,希望獲得支持和諒解的大股東阿爾斯通(中國)于近日向9000多小股東寄出了《致武漢鍋爐股份有限公司全體股東的公開信》及相關補充材料(以下統稱《公開信》)。在《公開信》中,阿爾斯通對武鍋連年巨虧的原因進行了詳盡解釋,并表示該方案是短期內推進武鍋恢復上市的唯一可行方案。
接手前凈利已系統性下滑?
由于武鍋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出現在阿爾斯通入主后的2007年,所以武鍋連年巨虧的窘境,使得大股東阿爾斯通備受指責。
但阿爾斯通在《公開信》中表示,武鍋從2000年開始凈利潤已經出現系統性下滑,并且凈資產負債率也從30%飆升至130%,這迫使武鍋不斷通過借貸來維持運營,從而產生了巨額費用。2005年,武鍋面臨著困難的經營前景,其在國內電站鍋爐市場沒技術可以繼續出售,并且也沒有進軍國際市場。這樣的窘境對于武鍋股份的影響已在當時的運營結果中明顯表現出來。
2007年8月,阿爾斯通接手武鍋,但巨虧現狀仍無改觀。從主營業務上看,收入大幅縮水,已從2006年的22.89億元銳減至去年的不到5億元。
公開數據顯示,武鍋2007~2009年連續虧損,股票于2010年4月9日停止上市。材料稱,由于公司管理層的努力,及武漢市財政局給予1億元財政補貼支持,武鍋2010年少量盈利。
好景不長,公司2011年又繼續虧損,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武鍋凈資產約為-11.47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業績仍未好轉,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606.92萬元。
阿爾斯通在《公開信》中將虧損歸結為:受金融危機后果影響的市場,如要恢復能夠產生運營利潤的訂單量需要一定時間;過高的負債/股本比率使得財務利息負擔過高。
“阿爾斯通大篇幅闡述了虧損的客觀原因,卻漏掉了關鍵的東西——為什么在它虧損期間,同行卻在大踏步地前進?”一名小股東的委托人周建軍如此詰問。
公開資料顯示,武鍋的前身是武漢鍋爐廠,在被阿爾斯通收購前,是國內四大鍋爐廠之一。
在武鍋近年來巨虧的同時,同行確實取得了長足進步。例如杭鍋股份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從2008年的9846.8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3.34億元;華光股份的凈利潤近5年每年也保持在1億元以上;華西能源的凈利潤雖在1億元左右徘徊,但也未出現虧損的情況。
財務費用遭股東質疑
《公開信》顯示,武鍋近年來的虧損累計已達到17.71億元。阿爾斯通稱,其中的40%(7.01億元)是源于收購前已簽署的合同。例如收購當日,武鍋仍有312份合同未能完成,致使壞賬產生和原材料存貨減值;還有36%(6.4億元)的虧損是阿爾斯通收購武鍋51%的股權后發生的,其原因主要在于工廠搬遷、折舊等;最后的24%(4.3億元)來自于武鍋所背負的財務費用,雖然這部分所占比最小,但爭議卻最大。原武漢鍋爐廠的高級工程師王兆勇甚至公開撰文表示,“阿爾斯通大手筆的借款如同冼錢一樣”。
對此,阿爾斯通堅決否認,并稱這是“為了獲得新廠及廠址搬遷所需的資本要求”。
據了解,阿爾斯通先后向武鍋股份提供了總額高達18億的無抵押免擔保貸款。在《公開信》中,阿爾斯通特意強調,“貸款利率低于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的10%”,并稱以武鍋自身當時的資產負債情況,不可能從其他正常渠道獲得該等水平的資金。
“為什么不以亞洲開發銀行,世行那樣以2%的貸款低息給武鍋?”王兆勇在文中如此發問。
一位名叫金宏宇的股東也質疑說,阿爾斯通借款給武鍋,相當于“左手”借給“右手”。坐收利息的“左手”是阿爾斯通,但需要支付利息的“右手”卻包含中小股東。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小股東的疑問反饋給了武鍋的證券事務代表徐幼蘭。她表示,上市公司接受采訪要報備交易所,所以不便接受采訪。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