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證券 > 美邦服飾財務造假疑云 > 正文
“經核查,該報道嚴重不實!”昨日,美特斯邦威發布長達4000字的澄清公告,全盤否認15日某媒體關于其“涉嫌虛假銷售”、“掩蓋巨額庫存”、“管理層大面積出走”等問題的報道,更強調所謂“將庫存壓向加盟商”是服裝行業“行規”。但有業內人士指出,該公告中所宣稱的“行規”仍未說清其向加盟商“壓貨”的事實真相。
而針對該媒體“美邦服飾之所以有如此耀眼的成績,實際源于其虛擬出庫、涉嫌財務造假”的說法,美邦表示,2013年首期貨品尚未入庫,根本不可能進行ERP出庫和確認收入,更不可能存在所謂“粉飾漂亮報表的局”。
●南方日報記者 賈肖明 實習生 卓越冰
質疑
8億元庫存突然蒸發現蹊蹺
在全國服裝行業并不景氣的上半年,美邦服飾交出了一份比較靚麗的成績單。根據其半年報,2012年美邦共實現營業收入46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21.21%。同時,營業達到利潤5.28億元,相較去年增長了16.59%。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邦服飾2011年底爆出存在25.6億元庫存,而截至今年2季度末,該集團庫存已經下降至17.53億元,存貨結轉周期較去年下降了31.52%,較第一季度末下降了24.35%。對此,美邦半年報的解釋是,美邦公司采取積極的營銷策略消化庫存商品,優化存貨系統,存銷結構趨向均衡,努力提升終端服務管理能力水平。與此同時,繼續適度控制生產采購規模。
但這樣的解釋并未說服所有人,10月15日,有財經媒體直指美邦服飾通過預先配發等手段,施壓加盟商,掩蓋8億巨量庫存,美化公司業績,進而導致公司核心人員離職。報道出現后,各大網站相繼轉載,在市場中引起巨大反響。受此消息影響,15日早間,美邦服飾緊急停牌。
辯解
4000字長文否認五大質疑
昨日,美邦服飾復牌,并再次發布公告,表示該媒體的報道內容存在嚴重失實,針對該報道指出的問題提出了5點反駁,并稱,“對于個別媒體上述惡意損害公司名譽的行為,公司將保留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身權益的權利”。
針對輿論最關注的“8億庫存哪去了”,美邦回應稱,2011年以來公司對生產規模控制力度較大。截至2012年6月末存貨較年初下降8億元,其中:老品銷售帶來庫存減少10億元,新品僅增加2億元(新品生產入庫16億元,銷售出庫14億元)。
在質疑報道中,有經銷商表示,“美邦對終端渠道的壓貨太厲害了,傳統服裝行業本來就受到挑戰,我們(凈銷售)的壓力非常大”。對此,美邦公告稱,美邦與加盟商會在季前以簽署《期貨預訂合同》的方式,確認一次性買斷的期貨產品,加盟商在季中根據實際銷售情況,通過現貨補單向公司購買當季貨品。對于加盟商的預定數量及現貨補單,公司只提供建議,并無強制性規定,由加盟商根據自身經營情況確定。
對于媒體質疑的“虛擬出庫”,美邦表示,服裝行業由于零售季和配發季不匹配,為了滿足銷售所需,在零售周期到來前根據加盟商期貨預訂合同進行產品預配是服裝行業基本的運營模式。但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一說法缺乏說服力。“所謂的《期貨預訂合同》,說白了還是讓加盟商先付錢,并沒有說清楚他們把庫存壓力壓給加盟商的問題”。
而針對美邦向關聯方銷售巨額庫存的問題,澄清公告指出,上半年美邦向愛裳邦購銷售貨品總額為3.2億元,對其他關聯方銷售貨品金額合計為0.7億元,該信息已在半年報中做了及時、完整的披露。此外,美邦還對近年來的人事變動作了相關說明。
市場
復牌后大跌6.48%
早在質疑報道出現之前,美邦服飾股價已是三連陰。昨日恢復交易后,美邦股價更是一路下探,報收16.75元,跌幅為6.48%。
此前,便有業內分析師稱,將如今服裝行業的庫存拿出來賣,可以賣三年不用出新品。本報記者通過統計上半年國內數家上市服裝公司的財務數據,發現服裝企業的存貨與營業收入比基本在30%到70%之間,庫存壓力比較大。其中,報喜鳥存貨與營業收入比達72%,波司登與森馬分別升到66%與58%,七匹狼與紅豆則降至35%左右,而遭到質疑的美邦服飾則由年初的67%直降到38%。
存貨壓力大,生產者通過向經銷商施加壓力,要求經銷商加大訂貨量的行為是否妥當?對此,本報記者咨詢了著名證券律師嚴義明,他對記者分析道,生產商將庫存賣給下家并無問題,關鍵在于經銷商或加盟商是否愿意,不排除有些下家可能受到了生產商的施壓而只能一定程度上愿意,這要根據反壟斷法進行判斷,看看生產者是否存在濫用優勢地位的行為。即使是商業習慣,如果與現行法律法規相抵觸,必然要承擔相關責任。
嚴義明還表示,目前還沒有事實來判斷美邦服飾存在信息披露造假的問題,也就暫時沒有投資者維權的問題。但基于服裝行業的特殊原因,投資者在購買服裝股票時應該做好相關功課,了解企業的具體經營情況。
而另一位律師張遠忠則認為,美邦服飾預先配發產品給加盟商是否合法還應看雙方具體的合同約定,不能僅僅說是行業慣例。
■監管動向
上市公司惡意不履行承諾將被查處
證監會日前透露,將于近期集中對上市公司股東、關聯方以及上市公司的承諾事項進行集中清理和專項檢查。據悉,專項檢查通知已于上周末下發各派出機構,要求上市公司于10月底前披露其履行承諾情況,各地證監局將于11月底開展專項檢查工作。
據了解,本次專項檢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要求上市公司對相關方承諾未履行情況進行專項披露;對已經履行完畢的承諾,抽查其履行情況;對超期未履行的承諾事項進行專項檢查并采取要求上市公司說明理由、披露履行承諾舉措等監管措施督導其履行承諾。
對此,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上市公司股東、關聯方以及上市公司的承諾,對解決上市公司歷史遺留問題及規范上市公司治理關系重大,但實踐中相關方所做出的各項承諾在后續履行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如承諾事項受行業限制無法履行、承諾人惡意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相關事項等,使部分承諾變成一紙空文,既損害了上市公司及中小股東的利益,也不利于營造資本市場的誠信環境。
此前曾有中小投資者將不按期履行承諾的上市公司訴諸法律,但由于相關承諾往往“模棱兩可”,訴訟效果欠佳。監管部門此次主動出擊,或可遏制上市公司相關方惡意爽約行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