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變臉系列
前言:1980年,由周潤發和呂良偉主演的《上海灘》,開始在大陸上映,很快便風靡一時,當時火爆的程度,我相信現在的人恐怕是難以想象。火到什么程度呢?據說當年在上海放映的時候,上海的街頭空空蕩蕩,好像是一座空城。
這部連續劇,年輕人尤其愛看!當時在上海財經大學,有個25歲的學生,擠在人堆兒里,看得那叫一個如醉如癡。這個人是誰呢?就是他,尉文淵。當時尉文淵25歲,另外還有一位年輕人,比尉文淵大三歲,已經在上海人民銀行上班了,來看看他是誰,他,叫闞治東(微博)。他當時閑著沒事也會看一看《上海灘》的劇情。這二位當時還不認識,但30年后的上海灘,他們聯手掀起的風云,不亞于當年許文強和丁力的故事。
2011年1月1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廳里響起了上市鐘聲,一支名叫“華銳風電”的新股閃亮登場。這支新股可不得了,光打新的錢,就凍結了2500個億,您要不押上三百萬,想要中個簽兒,這比中個五百萬的彩票大獎都難。華銳風電怎么就這么招人喜歡呢?除了新能源概念之外,有不少人就沖著他身后的兩個人來的,尉文淵和闞治東。
對于敲鐘這事兒,尉文淵太熟悉了。時光倒流20年,1990年,上證所開市第一聲鐘,也是新中國股市的第一聲鐘,就是尉文淵敲響的,當時他是上證所的首任總經理。闞治東也不含糊,當時他是中國最大的證券公司之一,申銀證券的總經理,第一支A股“飛樂音響”,第一支B股“電真空”,就是由申銀承銷的。這二位,和當年萬國證券的管金生一起,并稱“上海灘三大猛人”。
2011年的尉文淵和闞治東,經過20年的滄海桑田,已搖身一變,成為華銳風電的創辦人兼大股東了。有了這么兩位猛人的撐腰,使這個此前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凝聚了前所未有的人氣。當然,最得意的還是華銳的股東們,1月13號,上證所里一聲鐘響,瞬間就敲出了33位億萬富翁。
90塊!這是華銳風電開出的發行價,它創造了一個新記錄:主板市場有史以來最高發行價;同時,它也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富豪俱樂部:尉文淵控股85%的西藏新盟,持有華銳風電約1億股,一上市,尉文淵的身價立刻沖到了80億;闞治東控股32%的瑞華豐能,持有華銳風電3570萬股,身家也過10個億了。此外,華銳風電董事長韓俊良,身價過百億,另外還有30個自然人身價過億。當時有人就說,華銳風電發的哪是電啊,發的明明是錢。華銳風電受到如此寵愛,兩位元老級的人物魅力固然功不可沒,但更重要的還有,公司帶著一個金光閃閃的概念。
記者:您當時為什么要投風電這個概念呢?
尉文淵:當時概念好,新能源嘛。
新能源,概念好。我們不得不承認,尉文淵和闞治東的確有過人之處。要知道,2005年,風電這個概念,市場上還比較陌生,這二位就敢拿出幾乎全部的積蓄,手拉手一起去參與華銳的創立,那叫一個膽識超人。那么,這二位為什么會瞄上風電呢?
和其他新能源相比,風電的優勢在于成本低,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中國在發展風電上,也有自己的優勢。
陸啟洲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總經理:通過這么些年的發展,應該講我們國家的風電制造業已經掌握了風電的核心技術,同時競爭能力也很強。
2006年1月,中國《可再生能源法》公布,其中風能被列為六種新能源之首,2月,華銳風電成立,這點兒踩的那叫一個準。從這一年開始,中國的風電產業開始風馳電掣,五年時間,新增風電裝機容量,每年增長一倍多,一躍成為全球老大。華銳風電的主業正是風電機組制造,第一臺國產1.5兆瓦風電機組,那就是華銳的大作。所以說,華銳風電這幾年的業績,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給您說個數,華銳風電2007年的凈利潤,大約是1.2個億,2010年多少了呢?28個億!華銳風電當時排名,是世界第三,董事長韓俊良放出豪言,十二五期間,一定要做到全球老大!
長點兒心吧!這么好的產業,這么好的公司,再加上上海這兩位猛人做榜樣,您還猶豫什么?90塊?值!既然值,那就買吧?蛇@一買呀,就出了事兒。
一般來說,這么高的發行價,說明企業肯定對自己信心滿滿,市場肯定也對企業同樣是信心滿滿,投資人肯定應該對自己的中簽兒,那叫一個幸福滿滿。但是,我要告訴您,現在可千萬別跟他們說這話,可能會挨揍的。因為事實表明,你有華銳風電,天有不測風云。
88塊8,這就是華銳風電上市首日的最高價,非常吉利的一個數字?上,這個比發行價還低了1塊2的吉利數字,竟然就成了華銳上市之后的大頂。也就是說,從上市第一天起,華銳風電就把當時中簽的人全都深度套牢。如果到今天你還沒有撒手,那么一年前的9萬塊錢,現在就剩下了3萬多。更為可怕的是,在這一年多連續下跌的日子里,你很難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直到2012年的1月31號,華銳風電的業績預告給出了答案:公司預計2011年凈利潤,同比下降了50%以上。盈利腰斬了,這股價能好嗎?但大伙兒想不通啊,你不是說帶著28個億(利潤)來上市,吃著火鍋唱著歌,怎么就突然腰斬了呢?這臉變的也太快了吧。
說實話,到了這步田地,尉文淵和闞治東的心里也不好受,畢竟自己幾十億的紙面富貴,也煙消云散啦。那他們是怎么解釋業績變臉的這回事的呢?
尉文淵:我作為股東我也希望它好,行業的這個變化,宏觀的、微觀的事兒很多。
記者:那它業績這個變化對您投資損失大嗎?
尉文淵:沒有什么損失不損失的,投資就這樣,也正常的,行業波動也很正常。
闞治東:去年整個新能源都遭受了不同的問題,我是認為應該是行業的問題為主吧。
尉文淵和闞治東把業績變臉歸結到了大環境上,也就是說行業出問題了。在這方面,企業的實際管理者感受最深,華銳風電副總裁陶剛覺得,這兩年,搶蛋糕的人是越來越多。
陶剛 華銳風電副總裁:我們先說國內市場,國內市場從2005年,2006年開始飛速發展,現在是一個基本的穩定的,然后現在我們預期大概今后幾年每年的裝機量大概是1500萬到2000萬千瓦這樣,因為現在這個從整機到各個零部件,它的這個參與的企業非常多,好像有80多家,所以市場競爭是一個白熱化狀態。
競爭加劇之后,就是競相殺價,陶剛覺得,這就是風電企業利潤下滑的根本原因。其實不光是華銳風電,其他風電企業的日子也一樣不好過,像金風科技2011年的利潤就縮水了73%。看起來,這個行業確實出了些問題,業績下滑當然也能自圓其說。但是,我心里還有個疑惑,當一年前,華銳風電以90元天價上市的時候,怎么就沒有一個人發現這個行業出問題了呢??
陶剛 華銳風電副總裁:我覺得這個的確是超出我們的預期。我們當時在這個做估值的時候,就我個人來看,包括跟一些專家去溝通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希望采取一些比較保守的一些方案。2009年到2010年的確是這個行業一個階段性的一個頂峰,而且當時在歐美的市場也是非常不錯,所以全球的風電行業應該是一個這種欣欣向榮。
陶剛承認,在上市前,也考慮過風電的發展規模,但是風電在中國的能源占比還是很低的,所以當時仍然抱著高速增長的預期。其實,這種樂觀并不僅僅是企業自己的錯覺,整個市場都是沉浸當中,承銷商、詢價機構、以至于瘋狂打新的投資者,都為華銳風電的天價抬了轎子。
還是那句話,伴隨著華銳風電風光地上市,再造輝煌的尉文淵和闞治東,確實成就了A股最成功的一個股權投資案例。只可惜,華銳風電三高登場,一路落花流水,第一分鐘破發,第一天見頂,第一年就業績變臉。這一連串的第一,會不會給這二位的資本傳奇,添堵呢?!
我再多說一句,作為投資者,這場上海灘最風光的變臉提醒我們,當大家爭先恐后的時候,往往是最需要警惕的時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