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于11月14日最新公布的《2011年07月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信息》(以下簡稱《信息》)中,雙匯集團下屬子公司漯河雙匯進出口貿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雙匯進出口貿易公司)赫然在列,“瘦肉精”事件陰霾似重現。
《信息》顯示,雙匯進出口貿易公司從丹麥進口的27.019噸凍半豬頭被檢出沙門氏菌,做無害化處理。
《信息》中同樣被檢測出不合格信息的還有益海嘉里(青島)貿易有限公司從埃塞俄比亞進口的380噸芝麻,因霉變要對霉變部分做銷毀處理,以及北京盛世唯嘉商貿有限公司從法國進口的9.6噸依云天然礦泉水被檢出亞硝酸鹽超標,做銷毀處理等涉及109家進口商。
未入境的凍豬頭
“這批從丹麥運來的被檢出沙門氏菌的凍半豬頭,嚴格意義上來說,還不是我們雙匯進出口貿易公司的產品。”雙匯集團副總經理劉金濤向新金融記者說道。
“國家明令禁止的,不符合我國法規標準的食品,不論買賣雙方是否有簽訂貿易合同,都進不了國門。”中國肉業網分析師表示。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的《進出口肉類產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中第十八條(五)規定,對鮮凍肉類產品還應當檢查新鮮程度、中心溫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病變以及肉眼可見的寄生蟲包囊、生活害蟲、異物及其他異常情況,必要時進行蒸煮試驗。
上述《辦法》中同樣規定,經檢驗檢疫,涉及人身安全、健康和環境保護項目不合格的,作退回或者銷毀處理。
在入境前檢驗檢疫出欲進口的凍半豬頭不合格,對于雙匯集團而言,某種意義上或許并非壞事。
劉金濤表示,“如果我們進口了這些不合格的產品,對我們來說也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現在,把這些不合格的產品擋在國門之外,我們不需要向對方付款,按國家的規定處理就可以了。”
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給出的處理辦法是無害化處理。
相關專家表示,“無害化處理的方法根據處理物的不同有多種方式,但是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達到無害化。”無害化處理,即使垃圾不再污染環境,且可以變廢為寶。籠統來說,無害化處理有這樣三種基本方法:填埋處理、焚燒處理和堆肥處理。
在2011年5月23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示的《食品召回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對被召回的食品采取無害化處理措施的,不得將無害化處理后的產品重新用于食品生產和銷售。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導致這批凍半豬頭攜帶沙門氏菌的呢?
據何中華介紹,沙門氏菌在畜禽身上是比較普遍存在的,這種菌類主要寄生在畜禽的消化系統腸道里,經過大型現代化的屠宰加工工藝,成為肉及肉制品之后,出廠時攜帶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沙門氏菌們能夠被殺死,但是其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可能并不如此,其天敵是高溫。“75℃以上差不多5分鐘就能殺死,100℃的話瞬間就可以殺死。”何中華向新金融記者說。
沙門氏菌能夠被殺死,但是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并不如此。意識到這一點,劉金濤表示,《信息》中許多涉及在內的企業包括雙匯集團已經向質檢總局提出了申請,“我們希望質檢總局以后再公布,能夠公布這批貨的生產商、制造商。”
進口肉主要為倒賣
雙匯進出口貿易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14日,是雙匯集團的子公司。劉金濤稱其是獨立經營,定期向集團匯報工作。
新金融記者在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網查詢到的企業基本信息中,雙匯進出口貿易公司的經營范圍除了農產品、肉及肉制品,還有輕工業品、紡織品、非金屬礦產品、化工產品、機械設備等貿易業務。
盡管肉及肉制品在其貿易業務范圍內,雙匯進出口貿易公司是雙匯集團的子公司,但是劉金濤及雙匯進出口貿易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員均向新金融記者表示,這批檢出沙門氏菌的凍半豬頭原本也并非為雙匯集團所用。該工作人員還表示,“進口之前,我們并不清楚這批產品在微生物方面不合格。”
“雙匯集團的產品原料都在國內采購,使用的是我們自己屠宰的豬肉。”劉金濤告訴新金融記者,雙匯進出口貿易公司有自己的客戶,“進口的產品賣給其他一些中小企業,相當于轉手。”
雖然雙匯進出口貿易公司所進口的豬肉及豬副產品并不向雙匯集團供應,但這仍不妨礙其為雙匯集團“效勞”——進口機械設備。“我們如果進口一些化工產品、機械設備,也是通過雙匯進出口貿易公司。”劉金濤表示,中國有很多專業的、不隸屬于企業的進出口貿易公司,雙匯進出口貿易公司在進出口貿易公司行業里并不算是太靠前的。
至于肉及肉制品在雙匯進出口貿易公司的業務中所占比重,劉金濤表示,雙匯進出口貿易公司是根據國內外豬肉價格的變化,分時機在國外進行采購、進口,“有利潤的時候就做,沒有利潤的時候就不做。”
對此,何中華也表示,不同年份,所占比重不一樣。“像去年、前年的時候,比重可能就很小,因為當時國內外豬肉價格基本上持平。而今年國內豬肉價格一度暴漲,明顯高于國外。”
據中國肉業網統計的國內外豬肉價格數據對比來看,今年7月份正是中國豬肉價格瘋長的時段,當時歐盟國家的豬肉價格比中國低60%左右。高峰期8-9月份時,甚至達到80%的差價。
而歐盟國家與中國豬副產品的差價額度比豬肉價格的差價額度還要大一些。可想而知,這中間有著怎樣的利潤空間。
何中華解釋道,由于各個民族的飲食與消費習慣不同,在北美及歐盟國家,豬頭、豬蹄、豬內臟等豬副產品是不被人們食用的。從最初將豬副產品作為廢物銷毀,隨后亞洲一些有食用豬副產品習慣的國家向其低價進口,到現在當地肉類生產企業發現商機,對豬副產品進行精細加工并出口亞洲,雖然豬副產品的進口價格已經“不會太低,但是相對于國內來說,還是便宜很多。”
據商務部近期發布的農產品報告顯示,今年1-9月,中國進口豬肉及其副產品達到87萬噸,同比增長44.6%。其中9月份進口量為14.2萬噸,創下單月新高。
新金融記者綜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目前為止發布的2011年1-8月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信息,統計得出今年1-8月檢出不合格的進口豬肉及其副產品共1167.28867噸,且多數為豬副產品。其中88.107噸做整改合格放行的處理辦法,其余都被退回或者銷毀。
不難計算出,檢出不合格的豬肉及其副產品在今年1-8月中國豬肉及其副產品總進口量中所占比例僅約0.16%,但是以噸為計算單位的四位數在消費者看來,仍舊不可小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