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來,溫州出現高利貸借貸人“跑路”事件。火爆的民間借貸市場近來變得危機四伏,這也對部分上市公司熱衷放貸敲響了警鐘。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64家公司發布了120份通過銀行委托貸款的公告,總金額近170億元,其中35家堪稱“高利”,金額近100億元,時代出版以24.5%的年利率高居榜首,香溢融通、武漢健民等公司貸款年利率也超過20%。盡管上市公司通過銀行委托貸款有著合法、公開的平臺,但香溢融通、粵水電、萊茵置業等公司相繼出現貸款合同到期,而還款出現問題,導致合同延期6個月至1年不等,讓人不得不對上市公司放貸產生擔憂。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是個人與個人之間,還是企業與企業之間,只要有借貸存在,必然會有違約風險。
記者進一步對比報表發現,香溢融通、武漢健民、錢江生化、萊茵置業、京山輕機、金陵飯店、東方通信、ST波導等多家參與放貸的上市公司,其利息收入已大超主營利潤,募集來用于發展主營業務的資金也多被用于放貸,逐步脫離實體經濟的方向,有不務正業之嫌。
西南證資深策略研究員張剛對記者表示,上市公司通過銀行委托貸款,銀行只充當中介,放貸的風險完全是由上市公司自身評估而定,因此他們對所放貸風險還是非常清楚。根據公告可以看到,上市公司放貸能輕松賺大錢,那誰還去做主業?另外,如果到期還款出了問題,委托合同中應該會有明確的處理辦法。但不排除意外,借貸風險一旦出現將演變成公司經營性的虧損風險,受損的將是投資者。
記者 惠晨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