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周刊》
史玉柱大量增持民生銀行,幾乎同時王亞偉則在悄悄清倉銀行股,銀行股的低估值、高業績增長和不可觸摸的風險幾乎形影相隨。在高通脹短期無解的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是否會進入“股債雙跌”的陷阱里不能自拔?
【《證券市場周刊》特約作者 栗平】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買民生銀行(600016.SH,01988.HK)并不稀奇,他所控制的上海健特本就是民生的前十大股東之一,只不過這次動作幅度有點大,給人“戰略大調整”的感覺。
據媒體報道,由于此前史玉柱通過41次增持已經在民生銀行A股砸下近38億元,加上最近在H股上的投入,預計史玉柱投入的資金已達43億元左右。
港交所已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6日,史玉柱A+H的合計持股89725萬股。而這一持股量已經超過了民生銀行半年報中第五大股東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量(88897萬股),史玉柱已成為事實上的第五大股東。其距離民生銀行第四大股東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的持股量(90576.45萬股)也僅有不足1000萬股的差距。
或許,低估值是最好的投資理由,也是最好的投機借口。
他想做銀行家?
史玉柱自稱:“三年內的股價漲跌和我們關系不大,我們關心的是三五年后民生的PE和PB!
他在微博上也有透露:“朋友一份地方融資平臺調研報告比投行霧里看花靠譜:10萬億元,扣除效益好的國有企業貸款,余額8萬億元。與國外相比占地方財政比重很小,占100萬億元國有資產比例不大。銀監會已叫停新融資,靠發地方債等逐步消化存量。2014年前到期僅40%多,完全可控。三五年期貸款已要求提前逐步還本。唯一風險是后任市長不理前債!
知情人表示,由于史玉柱在保健品行業賺了大量的現金流,而現在銀行股的估值已經接近極限,銀行股又非常適合大資金進出。何況上市銀行股權很容易質押,急需資金兌現也方便。如果能做銀行的較大股東,取得董事會席位,對未來自身的融資需求也有很大幫助。
而且,大資金是不可能買在最低點的,只能是戰略投資。目前民生銀行不到1.4倍的市凈率,6倍的市盈率,接近1元的每股收益,明年市凈率就接近1倍了。到目前為止,銀行股基本沒有跌破凈資產的先例,僅僅是銀行股業績的拐點,增速下滑而已,投資銀行股很安全,持有幾年等下個經濟周期,估計會有收益。
相比較而言,目前保健品可信度較低,網游的市場規模也達到了一個瓶頸,史玉柱的錢目前沒有更好的項目投資,投資銀行股除了低估值,還能實現一些戰略利益,何樂而不為呢?
上海證券銀行分析師郭敏認為,民生銀行的業務發展重點仍集中于商貸通,該業務余額超過2000億元,預計今年新增貸款1500億元,貸款增速在15%左右,商貸通新增貸款占全部信貸貸款的50%左右。
同時,目前商貸通的新增不良率為0.11%,而公司通過行業互保、擔保、抵押等多種方式進行風險控制。
銀行股很安全?
從半年報公布的業績看,銀行仍是目前最賺錢的行業,一季度工商銀行(601398.SH,01398.HK)和建設銀行(601939.SH,00939.HK)的凈利潤已經超過1000億元,但銀行股的問題在于這么賺錢還要再融資,擴充資本充足率。而民生銀行亦是食言再融資,因此未來銀行股每隔一兩年就再融資可能是大概率事件,這也會對其估值形成壓力。
按照最新中報業績,民生銀行、交通銀行(601328.SH,03328.HK)和建設銀行的PE目前均已降至6倍以下,分別為5.36倍、5.39倍和5.99倍,由此,銀行股也漸漸告別曾被認為是估值底部的七八倍市盈率的時代。
分析人士指出,銀行股在二級市場上走弱,主要與當前宏觀環境、流動性有關。
首先是國內宏觀環境不支持銀行股大幅反彈。在經濟下行、通脹高企、貨幣緊縮的宏觀環境下,與經濟和政策高度相關的銀行股難以具備反轉的“內力”。其次,目前國內的流動性也難以托高銀行股。在外圍市場動蕩、國內政策未明的影響下,A股市場心態持續謹慎,熱點僅靠存量資金實現閃轉騰挪,有限的資金要想撬動大盤銀行股,恐非易事。
銀行股基本面的向好和股價的向下,不僅讓普通投資者猶豫,也讓引領市場風向的投資牛人犯難。史玉柱和王亞偉對銀行股截然不同的態度或許說明了對銀行股未來走勢的分歧。
數據顯示,2010年年報,王亞偉執掌的華夏大盤十大重倉股里,銀行股有4只,分別是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和光大銀行(601818.SH);華夏策略持有銀行股共3只,為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2011年一季報顯示,王亞偉已在減倉銀行股,其中華夏大盤和華夏策略的十大重倉股中,均只剩下交通銀行;2011年中報,華夏大盤和華夏策略的十大重倉股中已見不到銀行股的蹤影。
但史玉柱今年以來卻用42次增持行為表明自己堅定看好銀行股的態度,正如史玉柱在微博上所說:“中國投機思維的分析師和股民有點偏多,資本市場需要多些長線投資者。”
一公募基金經理坦言:“史玉柱和王亞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場主力資金的投資風向,或許不能用簡單的對與錯來評判二位投資牛人對銀行股的抉擇。因為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肯定是慎重考慮后的結果。唯一區別的是,兩者在投資上的側重點和思路不同!
激進投機陷阱
金融行業的表現往往會滯后于經濟周期,因此該行業的盈利高峰往往對應的是經濟周期的下降周期,不排除最終金融業會在經濟衰退后期出現虧損。此外,盡管目前A股市盈率已經達到了2008年的低水平,但相比2005年五六倍的低市盈率來說,目前上市銀行的業績可能構成了“低市盈率”陷阱。
歷史上看,股債雙跌是小概率事件,但在過去一段時間表明我們似乎正在經歷一個新的股債雙跌的過程。
2010年下半年以來至今,股市總的趨勢是向下,債市更是出現了從信用債到可轉債再到利率產品的全線下跌。在調控愈發收緊的背景下,股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只是存量資金的博弈,而在沒有新增資金進入的情況下,股市想要有所起色都難。
債市也面臨著缺錢的窘境。城投債發行主體違約的負面消息引發多米諾骨牌倒塌,不但城投債被恐慌性拋售,而且巨大的贖回和去杠桿壓力,使得機構的屠刀轉向了流動性更好的可轉債。最終資金的匱乏,導致利率產品一級市場招標慘淡,收益率一級推二級,二級頂一級,惡性循環的苗頭顯現。
問題的癥結還是要回到2008年4萬億的經濟刺激政策,由于瞬間釋放大量流動性,很多產業在極短的時間內復蘇了。尤其是受政策鼓勵的行業,業績突飛猛進的暴漲,市場情緒極度樂觀,帶動股價疾速向上攀升。
最典型的當屬汽車股了,即使不考慮那段2008年底開始隨大市猛漲的時間,僅從2009年8月到12月,大多數汽車股漲幅接近100%,中國成為汽車產銷量第一的國家,公司業績飛躍式地增長。然后第二年我們就看到汽車股不溫不火、隨波逐流。第三年開始徹底不行,公司業績增長乏力,甚至出現倒退,股價出現50%的跌幅。歸咎原因是,政策的退出、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原材料的上漲。
回顧2009年底以來的股市,有這樣一個奇特的現象:企業利潤暴漲,在市場樂觀的情況下股價同時跟漲。隨后管理層認為該行業過熱,于是進行限購等政策,股價立馬急速下跌。再接著年企業利潤基本穩定,股價在長時間的震蕩中緩步下跌。于是我們就看到了現在的寶鋼股份、東方航空、中國石化等大盤藍籌股,股價已接近2008年最低價。
從汽車限購和房地產新購,限制成了管理層控制通脹的不二法寶,但殊不知,“限購”不會減少市場中的貨幣數,只是讓這邊的錢跑到其他地方去而已,結果是另一地方又火了,如此循環往復。那么,當所有的行業都被“錢”流動一遍后,市場的信心是否也會在這無休止的惡性循環中逐漸消失殆盡了?
當然,我們是否正在進入一個股債雙跌的市場,現在還不得而知,至少王亞偉與史玉柱的分歧是一個分水嶺,就如同當年巴菲特與其他人的分歧一樣。
前車之鑒是,太多人在1969年到1974年栽了跟頭,指數基金之父博格爾一再后悔自己當年“輕易掉進了激進投機的陷阱”,而小戴維斯更是熱衷于成長股而被打得丟盔棄甲。巴菲特堅守了投資原則,但是他的股票投資部位也未能擺脫資金凈值階段性的大幅回撤的局面。根據有關資料,他當年的股票凈值也浮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