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石憲亮
從一個地方性的二流酒廠搖身變成全國性的“一流品牌”大廠,洋河股份(002304)僅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自2009年11月在深交所中小板市場上市后,洋河股份就開始了瘋狂的擴張。而支撐洋河股份快速擴張的,是其獨特的營銷方式。
洋河股份財報顯示,2008年、2009年、2010年和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廣告促銷費用分別為1.07億元、1.43億元、4.35億元、4.02億元。
有了以上數據,就不難理解洋河股份為何這兩年發展如此迅猛了———原因就是公司堅持走廣告促銷的道路,這與山東紅極一時的“標王酒”秦池的套路如出一轍。
但洋河股份在廣告促銷上進行了“改良”,而且有自己的獨門秘笈。如果說秦池當年走的是大眾路線,那么洋河股份則改走高端路線,把自己促銷的人群定位于政府官員及國企高管。隨著洋河藍色經典等產品知名度的提高,洋河在群眾心中“腐敗酒”的形象也開始形成。
另外,令洋河股份苦惱的是,冒充洋河股份的假酒開始大量出現。山東一位資深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市場上洋河假酒的比例高達40%。洋河股份一位負責接聽打假熱線的工作人員表示,“市場上假酒是非常多,但比例應該不到40%,各省市情況不一樣,我們也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
如果說假酒是各大名酒企業面臨的通病,那么洋河股份面對官員、企業高管的營銷模式則是其“成功秘笈”。
近日,有媒體專門派記者對洋河股份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令人大開眼界,也讓人明白了為什么老百姓稱之為“腐敗酒”。
據《法制周末》記者調查,僅在江蘇連云港市,洋河酒一年就要舉辦700余次“品鑒會”。所謂“品鑒會”,不是請消費者品嘗,而是專門吸引官員,實質就是請政府官員吃飯。少則一桌,多則不限,只要是來參加的客人,飯后每個人送4瓶酒。
對于“品鑒會”,洋河方面也有詳細的規定:根據不同地點、不同檔次,選擇不同用酒。諸多官員不僅能在“品鑒會”上免費大快朵頤,在餐后還能獲得價值不菲的贈品。
除此之外,逢年過節,洋河更是少不了送禮。根據不同的人和級別,送出去的購物卡一般在1000至3000元,對象多為該單位的辦公室主任。
報道稱,正是有著這些溫情般的公關,連云港市發電廠、港務局這些國有大企業都成為洋河股份的忠實客戶。
通過向政府官員或國有企業高管行賄,來達到讓政府單位或國有企業公款消費洋河酒,這不是“腐敗酒”又是什么?
羊毛出在羊身上,企業的目標還是追逐利潤最大化。洋河股份在一些官員身上下了那么多本錢,肯定會想辦法掙出來。這不,洋河股份6日對外宣布提價,自13日起將“藍色經典”系列產品價格平均上調約10%,“珍寶坊”系列產品以及部分零星產品價格平均上調5%。
一位老酒民對洋河各種名目的高端新品不屑一顧,“說得天花亂墜,其實與原來5塊錢一瓶的洋河大曲沒有多大區別。”
此外,媒體上也不斷出現洋河股份從四川購買基酒,然后再勾兌洋河酒的報道。對于以上媒體調查或市場傳言,經濟導報記者曾多次電話或電郵咨詢洋河股份,但負責對外宣傳的洋河股份證券部一直沒有解釋。
成也營銷,敗也營銷。我們不知道洋河股份這種特殊營銷模式下的紅火能夠支撐幾年,其會否成為另一個秦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