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內人士稱,多數(shù)情況下高管辭職的主要動機是減持套現(xiàn)
深圳商報記者 傅盛寧 在股市里,你能讀懂上市公司報表,能看懂K線指標,卻難以猜透上市公司高管們的心思。近幾個月來,上市公司高管辭職現(xiàn)象明顯增多,引起人們對高管減持的擔憂,市場信心更加動搖。
高管辭職愈演愈烈
昨日,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蘇州固锝(002079)發(fā)布公告稱,董事會于2011年8月3日收到公司副總經理葛樂禮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
這家電子元器件制造企業(yè)已經進入全流通,副總經理葛樂禮辭職究竟為何?對照公司股價,可以發(fā)現(xiàn)其正處于歷史高位。該公司另一位股東寶德電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黃浩榮,自去年11月后就多次通過二級市場累計減持了20多萬股。
查滬深兩個交易所公告,高管辭職現(xiàn)象近幾個月來愈演愈烈。深圳主板在5月份有25次高管辭職公告,6月和7月一直維持在20次左右。中小板更加明顯:5月32人次;6月35人次;7月41人次;8月剛開始,包括前面提到的蘇州固锝,就已經有5次。創(chuàng)業(yè)板因上市公司尚不多,但從6月前的個位數(shù)迅速躍升至兩位數(shù),6月14人次,7月17人次。滬市主板市場保持每個月30人次左右的高管辭職公告。
查歷史記錄,在行情較好時,滬市主板每個月的高管辭職數(shù)量,大致在15人次上下,深市中小板也在20人次以下。
高管辭職主要為減持
“高管辭職不一定就減持股票,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減持股票是高管辭職的主要動機。”曾參與過一些上市公司高管減持業(yè)務的深圳信和投資總經理關鐵良說。
上市公司高管減持股票的時限沒有一定之規(guī),按照交易所規(guī)定,通常高管持股需鎖定一年至三年。
“但這種承諾是以公司高管名義作出的。一旦離開高管職位,承諾就可以作廢。”關鐵良說,一些上市公司高管就利用這個辦法,逃避承諾的限制。按交易所規(guī)定,只要辭職超過半年,就可以自然人身份出售股票。
關鐵良說,以他接觸到的高管和觀察股票盤面的經驗看,高管辭職有幾種情形:第一是手里的股票有了一定升幅,但必須辭職才能變現(xiàn),這種情況很多。有一位做研究的老科技人才,因技術入股在某中小板公司內擔任高管,看到自己手里的股票市值已經達到2.4億元,頓萌隱退山林之意。他向公司提出辭職后,很快變賣了手里的股票,功成身退,安心養(yǎng)老。第二種情況,可能本人就是戰(zhàn)略投資者,投資后在公司掛了個高管頭銜,不掌實權,上市后不久就辭職以便減持。第三,也有少部分高管不看好公司或行業(yè)本身的前途,先走人后套現(xiàn)。
核心高管辭職打擊股民信心
記者注意到,近期一些上市公司核心管理層辭職現(xiàn)象有增加趨勢。自7月初以來,滬深兩市中,先后有恒大高新、雙象股份、ST傳媒的總經理辭職,露天煤業(yè)、國恒鐵路董事長辭職。
平安證券分析師袁志強說,核心高管特別是幾個高管同時離職,都應該視為利空。因為這些高管掌握了公司很多機密,他們辭職對公司競爭力會產生很大傷害,也容易導致公司內部人心渙散。“高管辭職問題不僅要看數(shù)量,而且要看質量。核心高管辭職對股價的打壓會更大。”袁志強說。
高管辭職該不該約束?高管辭職后減持該不該限制?幾位受采訪的專家都認為,這是市場現(xiàn)象,無法禁止。“個人財富暴增后,此前考慮較少的人生規(guī)劃的一些公司高管可能會發(fā)生深刻改變。”袁志強說,不能要求上市公司高管永久持股。國外證券市場中高管辭職也屢見不鮮。真正需要改革的是我們的發(fā)行制度,要讓我們的企業(yè)家、創(chuàng)業(yè)者對他們的事業(yè)有恒久的熱情。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李晨燕認為,高管辭職、減持并不違法,也是市場行為,但對其他持股的股民信心是一種打擊,因為高管辭職后公司經營方向、管理水平都可能發(fā)生變化,未來變數(shù)增加,很難讓其他股東保持原有的信心。高管辭職現(xiàn)象在一定范圍內是合理的正常的,但超過了限度,可能就說明我們的資本市場出問題了。證監(jiān)會和交易所應該有所留意。如果高管違規(guī)減持,更應該嚴厲懲罰,以保證資本市場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