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榨菜”全產全銷,銷售商稱總部只賣1800元
新快報記者 龐倩影
繼涪陵榨菜發表澄清公告稱沉香榨菜并非新品后,昨日,“研報門”事件的主推者中信證券也現身稱,“近期并未對涪陵榨菜進行實地調研”,只是根據收集的公開信息撰寫了“增持”報告。而在上市公司和券商“一唱一和”,表示“天價榨菜”對公司的業績影響甚小的時候,記者卻發現“天價榨菜”很有市場,去年5000盒包產包銷,但公司并未透露利潤幾何。
撰寫原因:相關研報較少
針對處于輿論風口浪尖的“天價榨菜”,昨日中信證券終于開腔,表示分析師黃巍撰寫報告的原因是“考慮到目前業內涉及涪陵榨菜高端產品的報告較少,對相關事項進行提示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據中信證券表述,2011年6月7日,黃巍看到一篇題為《涪陵榨菜出口50多國家地區,日本占出口總量50%》的報道,考慮到食品安全問題是當前市場熱點,于是對該公司給予了特別關注。
隨后,6月20日,上市公司在其官網轉載了《胡立彪:點“菜”成金》的報道,文中提及了“繼2007年第一批600克裝沉香榨菜以2000元的高價上市之后,今年涪陵又上市了第二批沉香榨菜,且市場售價調至2200元。”
黃巍注意到,在2007年沉香榨菜上市之初,媒體曾對此有報道,但此后鮮有媒體關注。本次對上述報道中所提到的“第二批”沉香榨菜,公司是自上市后第一次給予了主動回應,將相關新聞放置在公司網站上。而據黃巍所知,此前尚未發現有證券研究同行點評相關產品,因此撰寫。
研報內容來源于公開信息
而對于研報的內容,黃巍表示,“未進行實地調研而撰寫點評報告,主要是考慮點評的重點是一種用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且尚未大規模量產的產品,于是重點收集了公司網站及各大門戶網站的公開信息,并在對產品的性質進行核實后,撰寫了該篇短評報告。”中信證券則稱,行業分析師的研究報告除實地調研報告外,也有依據公開信息撰寫的點評報告。
至于市面上傳聞的“2200元天價榨菜是首次推出”一說,中信證券稱是網絡傳播過程中引起的誤解。
而對于此說法,涪陵榨菜在6月29日午間也緊急發布澄清公告稱,高端產品沉香榨菜系2007年初推出的一款禮品榨菜,該產品推出后一直按照正常程序生產和銷售,此后公司沒有進行任何宣傳。
涪陵榨菜稱,目前禮品榨菜有近20個品種,銷售價格從幾十元到2000多元不等,所有的禮品榨菜主要在涪陵地區和重慶市區銷售,沒有全國推廣。
而據悉,近幾年來,涪陵榨菜開始悄然轉型,一度往高端產品靠攏。沉香榨菜則是近20種禮品榨菜中最高端的一種。2010年,涪陵榨菜進一步展開產品結構調整,優化了19只中高端產品,整合砍掉了7只中低端產品。
銷售商:總部只賣1800元
在涪陵榨菜的澄清公告里還顯示,2008年至2010年,其推出的禮品榨菜銷售量分別為117.68噸、151.57噸、201.14噸;占比主營業務收入1.16%、1.44%以及1.95%。
盡管公司稱“沉香榨菜自2007年推出至今,該產品正常銷售,對公司的業績影響甚小”,但記者則根據一組數據發現“天價榨菜”極受市場歡迎。
2010年年報顯示,涪陵榨菜實現營業收入5.45億元。以占比營業收入1.95%的峰值計算的話,“天價榨菜”其數額也不過1062.75萬元。但如果以“天價榨菜”每年只發售5000盒來計算,悉數售完金額為1100萬元。這意味著2010年“天價榨菜”全產全銷,這或許就是為何近期有代理商愿以100.777萬元的天價拍得“天價榨菜”的全國經銷權的緣由。
至于1062.75萬元與1100萬元之間的差價,昨日涪陵榨菜的一位重慶銷售商表示,超市賣2200元的榨菜是“8年沉”品種,重慶總部發售則只賣1800元。
但到底1000多萬元的全產全銷額能創造多少利潤?在去年5575萬元的凈利潤中又能占比多少呢?涪陵榨菜并未明確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