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江
以復權價格計算,海普瑞(002399.SZ)當前的股價只相當于當初148元發行價的一半。過度單一的產品、急劇下降的利潤率,以及不產生效益的大筆超募資金,把這個“高成長股”打回了原形。
而對于公募基金而言,這也是用錢買來的慘痛教訓。
數據顯示,從去年5月6日海普瑞上市到6月30日這段時間內,有95只基金在二級市場買入海普瑞729萬股。這些基金或許是看到海普瑞一度跌破發行價從而構成了買入良機。其中易方達旗下的6只基金合計買入367萬股,大有將其打造成“金股”之勢。直到去年年底,易方達的3只基金仍名列海普瑞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
然而,當形勢逆轉之前,基金也先知先覺。事實上,海普瑞今年早些時候披露的2010年度財務數據已經不甚理想,并且今年還面臨很大的解禁壓力,這些因素迫使基金開始“奪門而逃”。昔日的“金股”就此被拋棄。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除了被動投資的指數基金之外,已經沒有任何一只公募基金仍留在海普瑞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了。
分析人士稱,海普瑞業績變臉并不意外,其風險就蘊藏在該公司的盈利結構中。肝素鈉是海普瑞倚重的產品,但公司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主打產品,并且肝素鈉的主要客戶也非常集中。當這些客戶經營出現問題的時候,肝素鈉的銷售也旋即受到牽連。
銷售價格下降,而生產成本又在急劇攀升,海普瑞的毛利率逐年下降也就不足為奇了。年報數據顯示,最近三個財政年度,海普瑞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56.16%、48.27%和42.09%。今年一季度公司的毛利率更是下滑14.65個百分點,至29%左右。
毛利率下降還不是海普瑞業績變臉的全部原因。事實上,IPO時的巨額超募資金已經成為拖累企業盈利能力的巨大包袱。數據顯示,2010年底,海普瑞的現金余額為62.58億元,較2009年增加58.1億元。這主要來自于上市募集資金。另一方面,上市以來海普瑞幾乎沒有新的投資。到今年一季度末,現金余額上升至65.8億元。這意味著海普瑞的超募資金基本上以現金存在,除了利息之外不產生任何效益,反而因為募集時擴大了股本、增加了資產規模而攤薄了每股盈利,拉低了凈資產回報率。
4月22日,高盛高華在海普瑞預計今年上半年盈利下滑30%~50%之后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報告稱價格壓力和生產限制給公司2011年業績帶來不利影響。高盛高華稱,肝素鈉原料藥出口價格將面臨進一步的下行壓力,而公司的產能擴張項目推遲至2011年年末,進一步限制了產量增長。鑒于此,該投行將海普瑞今年直至2013年的每股盈利預測下調22%~40%。
但無論如何,高盛還是會從對海普瑞的上市前股權投資中獲得豐厚回報。高盛旗下的一家直投公司目前持有海普瑞9000萬股,市值32.9億元。此外,這筆股權還曾獲得1.3億元的現金分紅。這樣即使連續下跌之后,其初始成本只有區區500萬美元。
上周五,高盛持有的9000萬股海普瑞解除限售。考慮到這筆股權超過解禁前的流通盤,即使高盛最終會全部套現完成這次財務投資的回收,但短期內快速拋售的可能性不大,否則將對市場造成很大沖擊。
對于前期介入的基金來說,盡管跑得快減少了損失,但制造泡沫的責任卻永遠有公募基金的一份,這既包括上市前詢價環節,也有二級市場的炒作。股市追捧高成長并沒有錯,只是這不能成為“博傻”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