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夏 芳
近日,處在風口浪尖的中國寶安(000009.SZ)又被媒體曝出控股子公司貝瑞特網站曾經刊登擁有“石墨礦山”。這讓中國寶安與券商報告關于“石墨烯真假”事件再次升級。
石墨烯到底有沒有?
從今年1月份開始,中國寶安的股價在市場上表現的十分活躍。公司股價從1月19日開盤的13.75元/股一路高歌,在2月22日最高沖至25.45元/股,短短1個月時間,股價漲幅達85.77%。而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僅為8.69%。
中國寶安股價上漲背后的推手就是“石墨烯概念”。在“石墨烯”音符的演奏下,中國寶安走出了一輪完美的K線圖。然而,故事就是故事,它終有結尾。只是,這個結尾讓投資者和市場一片嘩然。
3月15日,中國寶安公告稱,近年來,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以貝特瑞公司為產業龍頭的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一方面,橫向進行兼并收購:貝特瑞公司于2008年收購了天津鐵誠公司,進軍人造石墨領域。另一方面,縱向打造上下游產業鏈,公司積極尋找石墨礦資源。目前無法確定能否取得探礦權,也無法確定取得探礦權后能否探出礦。
不過,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湘財證券、平安證券、國泰君安和信達證券等多家知名券商,紛紛發布研究報告稱,中國寶安擁有石墨礦。
其中,湘財證券于2010年9月6日發布的《中國寶安:房地產和新能源的價值明顯低估》,平安證券于2010年11月5日發布的《中國寶安:坐擁負極龍頭,新能源業務風生水起》及國泰君安于2011年1月21日發布的《估值奠定底線,石墨烯打開巨大發展空間》,信達證券于2011年2月21日發布的《石墨烯讓股價飛》。分析師們在出具中國寶安擁有儲量豐富的石墨礦報告的同時,并給予“推薦”、“買入”或“增持”的評級。
《證券日報》記者致電國泰君安研究所秘書處,該負責人表示,研究員出具的報告都是經過審核部門審核后才發出去的,一般都是經過調研后才寫出的報告。另據媒體報道,湘財證券研報第二作者侯文濤曾表示,報告里所有數據都是取自于公開信息。對于中國寶安公告中提到的另外2家券商公司,記者致電出具報告的分析師電話,均無人接聽。
然而,吊詭的是,中國寶安稱,平安證券、國泰君安證券、信達證券、湘財證券的研究員沒有參加公司的會議。在中國寶安發出沒有擁有“石墨烯”消息后,公司股價開始下滑。媒體稱,目前已經有股民稱自己受到了誤導,重倉買入中國寶安,損失慘重,并準備向券商、上市公司“討回公道”。
有業內人士表示,“有和無”簡單的兩個字,對于普通事物來講,也許無所謂,但是發生在公眾公司身上,結果就截然不同。“股民在損失真金白銀的同時,上市公司的信披及時性以及券商報告的誠信度,都將在投資者心目中大打折扣”。
一位證券資深律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分析師出具報告的真實性,對市場有很大的影響。沒有經過調研的報告從法律上講,屬于虛假報告,建議相關監管部門嚴查,對那些不負責任的券商機構和分析師應加大處罰力度。
投資者損失誰埋單?
如今,中國寶安子公司網站的石墨礦數據的曝光,讓“石墨烯故事”再次升級。
對于石墨礦事件引發的股民、券商和上市公司之間的是是非非。金融界首席分析師楊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投資者而言就是按照美國的做法,強調買者自負的原則。美國管理層不會針對投資者出臺任何政策,國內也如此。“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這句話就是買者自負原則。
對于股民追查中國寶安一事,楊海表示,作為上市公司應該在機構出具相關報告,并且引起公司股價異動時就應該澄清,而不是兩個月后才發布公告。“對于那些會‘講故事’的上市公司股票,跟進時要早進入,不要趕末班車。另外,在投資上不要抱有一夜暴富的心態,要保持一顆平常心,理性做投資。”
對于券商出具的研究報告,楊海表示,券商對于上市公司的一些調研,有的會涉及到公司的商業機密,而作為上市公司,他們也不可能把公司機密的東西告訴券商,因此,券商在深入實地調研時會有局限。不管怎樣,券商對上市公司核心業務的調研一定要慎重,要做到不渲染。
從中國寶安的公告和券商回應媒體的報道中,都表明4家機構出具的研究報告都是在未對中國寶安是否擁有石墨礦進行實地調研后發出的。是券商的“集體出錯”,還是另有隱情?當投資者的利益受損時,誰來為其損失埋單?
中國股市維權第一人嚴義明律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出具虛假報告的分析師是有責任的,這里面不排除他們是配合一部分人散布虛假信息來推動股價上漲,如果情節嚴重,可負刑事責任,由司法機關查處。并且對投資人的損失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呼吁監管部門盡早對這一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并在這一基礎上對相關責任者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