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郭新志 發自成都
1月15日凌晨1點,重慶人大代表張明渝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打來電話,稱他反復琢磨前一天晚上重慶信托就舉報一事所作的回應,這一夜,他沒睡好。5個小時后,他又打電話給另外一名媒體記者,“我要離開重慶了……”,隨后,記者再也無法與之取得聯系。
此時已距舉報信刊發整整一周,重慶“兩會”業已閉幕,但留給外界最大懸念的,依舊是被舉報者翁振杰此前的所作所為。“與我有同樣遭遇的老板不在少數,他們只是不敢說而已”,張明渝反復向記者強調,他站出來舉報,只是為了打破潛規則、討個公道而已。記者連日來的調查發現,張明渝的遭遇并非個案,淡薄的法律意識、不規范的操作、稱兄道弟式的合作,為日后的資產糾紛埋下了隱患。知情人士范杰(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在他所知道的幾起房地產信托項目中,合作雙方甚至沒有約定具體的權利義務,大都是重慶信托說了算。張明渝昨日(1月17日)在發給記者的短信中對此進行了確認。
醞釀已久的實名舉報
從2009年開始,現年42歲的張明渝就開始四處舉報。1984年~1993年,他是中國農業銀行沙坪壩支行的一名普通會計,之后的5年里,他開過摩托車修理公司、家政服務公司;1998年~2009年,他是重慶同創置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同創集團)創始人、總裁。但被抹去的一點是,張明渝原名張革,從銀行出來后,他還辦過證券公司,收取了一大筆錢,至今還有投資者找他追債。
無論如何,張明渝將同創集團做到了重慶市房地產行業前五名的位置,這里面有現任重慶信托CEO、西南證券董事長翁振杰的幫忙。但金融危機后資金鏈斷裂,同創集團突然倒下,張明渝被掃地出門,他與翁振杰從此結怨。從2009年始,他就不斷向重慶有關部門、中紀委寫舉報信。
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1年1月8日重慶“兩會”召開前,一位“高人”給張明渝打電話,建議他趁“兩會”期間舉報翁振杰。一個是人大代表,一個是人大常委,又都是當地的知名老板,在此敏感時刻舉報,無異于投下一枚深水炸彈。
事后,張明渝找到其他幾家房地產老板。“意思是大家聯手舉報,討回公道”,前述知情人士說。張明渝的建議并未得到采納。1月7日晚,張明渝在網絡上發布了實名舉報信,并給翁振杰列出了“六宗罪”,且都與此前的幾筆信托融資業務有關。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打電話給張明渝的這位“高人”對信托業務相當熟悉,因不滿翁振杰的一些做法,曾當面向一些舉報者指明重慶信托報表中的玄機,“但那太專業,我們聽不懂,也就沒有在意”。不僅如此,張明渝舉報信發出后,該“高人”稱重慶市國資委正介入調查,勸其他老板暫時回避媒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欲聯系該人士未果。
紛繁復雜的操盤細節
至今,張明渝沒有公布相關證據,只對媒體承諾擇機公布。“與我有同樣遭遇的老板不在少數,他們只是不敢說而已”,張明渝反復向記者強調,他站出來舉報,只是為了打破潛規則、討個公道而已。范杰(化名)則向記者透露,在他所知道的幾起房地產信托項目中,合作雙方甚至沒有約定具體的權利義務,大都是重慶信托說了算。
“我們的遭遇跟耀浦公司基本一樣”,張明渝稱。記者輾轉獲得的資料顯示,該公司就是通過重慶三峽銀行發行“創收4號”理財產品募集資金2億元,雙方合資成立項目公司,以股權增資的方式對項目融資。增資后,重慶信托即取得控股權,并掌控項目公司的公章。“這樣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在后期的項目管理上,重慶信托完全主導了公司決策,”他說,重慶信托在支付第一筆融資款5000萬元時,便要求耀浦公司支付4000萬元咨詢服務費,否則后面的1.5億元就不提供。耀浦公司按要求支付后,重慶信托又要求它以4700萬元購買“創收4號”理財產品,并將信托產品受益人確定為重慶信托的關聯公司。后期更是重重阻撓項目正常開展,導致合約期內耀浦公司不能順利回購股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耀浦公司有關銀行轉賬票據證實了咨詢服務費和購買理財產品一事。但耀浦公司負責人陳美蓉拒絕接受采訪。記者獲得的長達5頁紙的舉報材料顯示,本應重慶信托直接接收的支付款項,卻被要求先支付給其他一系列公司賬戶,轉了很大一圈才到公司賬上。張明渝在舉報信中亦稱,重慶信托要求的異常走賬形式是為某些機構提供放高利貸的資金。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信托界資深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按耀浦公司提供材料,重慶信托設計的產品結構沒有問題,但后期項目管理有悖常理,“一般信托公司綜合收費標準為融資額的16%左右,重慶信托要價確實太高,此外,重慶信托本來是為耀浦公司融資,反而以種種條件逼迫耀浦公司購買理財產品,不直接接收賬款而繞一大圈,這確實有點離譜。”
記者1月17日晚就此致電翁振杰,他表示,已經注意到有關報道,有關部門正在調查,目前不方便對“舉報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