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婷婷
農行、民生和興業三家銀行新年伊始便密集推出的再融資計劃,使得市場擔心去年長時間懸在A股上方的銀行再融資靴子,今年又將繼續高掛頭頂。
根據三家銀行陸續公布再融資計劃,融資總額已達865億元。不過,分析師認為,此次三銀行的再融資無礙A股。另外,中金公司預計,未來兩年上市銀行合計再融資規模約為1600億,但A股流通股股東僅需負擔約100億元,這一數字無疑遠小于去年的規模。
“三家銀行采取的是定向增發和次級債的形式,對二級市場影響甚微。”一位申銀萬國證券相關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宏觀調控上的不確定性給銀行帶來再融資壓力。為應對差額準備金率、資本充足率等的要求,銀行需要備足糧草。”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本報記者表示。
就在去年,算上華夏銀行205億元和中信銀行260億元尚未啟動的融資,上輪銀行業再融資規模已突破5400億元,創下了自銀行大規模上市以來首次集中再融資補充資本的紀錄。
對于銀行業密集再融資潮的不斷涌現,分析人士稱監管紅線壓力、信貸不斷增加都只是外在原因。然而究其根本,則緣于銀行業自身“營養結構不均衡”,從而導致“鈣”不足,需要外界攝入。長期以來,我國銀行業的收入結構始終依賴息差。數據顯示,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16家上市銀行息差收入仍然在上市銀行利潤中占較大比重。
一位資深投資人士表示:“如果國內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靠貸款規模和利差,那么只要監管層提高資本充足率要求,監管逼出資本缺口,銀行肯定還會繼續融資。”
根據這個邏輯,目前銀行已深陷依賴息差——加大放貸——資本充足率提高——再融資的怪圈。分析人士認為,要跳出“怪圈”則需依靠內外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