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證券 > 2010—2011證券市場回顧與展望 > 正文
《投資者報》記者 賴智慧
對于中國股市來說,2010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年份:這一年,A股誕生20周年,創業板迎來周歲;這一年,A股IPO募資額全球最高,漲幅卻全球倒數第三;這一年,造富神話上演,A股上市公司誕生824位億萬富豪。
也是這一年,IPO造假丑聞接連不斷,上市后業績“變臉”公司俯拾皆是,給這個原本值得有點喜慶紀念色彩年份增添了厚重的陰影。
就在半月前,原本定于2010年12月17日在中小板掛牌的勝景山河被證監會緊急叫停上市,原因是其上市過程涉嫌造假,但這并非2010年涉嫌IPO造假的唯一丑聞。此前,原定于2010年3月19日登陸創業板的蘇州恒久也在募集資金已到位的情況下,因弄虛作假而在上市前夜被撤銷上市資格。
值得慶幸的是,撒下彌天大謊的這些公司最終被資本市場拒之門外,但令人憤怒的是,另外一些“問題”公司卻在質疑聲中堂而皇之扣開資本市場的大門。
因暴露問題而暫緩上市的星網銳捷、高德紅外、新大新材,經過“公關”和“調查”后,最終“修成正果”;信邦藥業、黑牛食品、金亞科技等多家公司均在造假的質疑聲中成功上市,一度創下A股最高發行價的海普瑞至今都被造假丑聞包圍。
由于上市前業績禁不起推敲,不少公司上市后就變臉。以創業板為例,截至一周年時,135家公司中有23家業績下滑。其中,寶德股份、華平股份、南都電源凈利潤下降幅度更是高達70%以上,而且后兩者的業績變臉發生在上市不到三個月之時。國聯水產變臉之快更是無人能及,其上市一周之后即公告,預計中期凈利同比降15%至35%。
那些業績預增的公司,其利潤含金量也有水分。比如康芝藥業、南風股份、華星創業、國民技術等多家公司盡管業績大幅預增,但除去銷量提升,更多增長源于上市獎勵和補貼以及存款收益大幅增加等非經常性損益。
盡管聽上去各有各的理由,但上市后不久,業績即持續、深幅的下滑,必然與上市時的過度包裝有關,這與造假上市并無實質差別。試問,如此充滿“水分”的業績,如何對得起投資者的期盼和高價認購?如何對得起上市前“高增長”的誓言?
最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這些充滿“問題”和“水分”的公司,如何能在IPO過程中過關斬將,不但得到中介機構的極力推薦,而且順利通過監管部門的層層審核?這樣的境況不杜絕,投資者如何相信保薦人的推薦和監管部門的審核能力?
造假屢禁不絕的原因之一是,上市公司造假成本很低。按規定,上市公司自身存在造假行為,最高的經濟處罰為60萬元,個人則是30萬元。況且在多數情況下,對有造假行為的上市公司,有關部門往往只公開譴責,未做出經濟處罰。
幸好,A股市場中還有一些可信的、有投資價值的公司,比如《投資者報》在第134期評選出的“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排名靠前的云南白藥、蘇寧電器、三一重工、萬科、貴州茅臺等,正是穩健的經營和持續的增長讓這些公司贏得投資者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