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曉晴 廣州報道
核心提示:貼著高成長標簽的創業板公司,在融完資后披露的首份半年報,交出的卻是一份“褪色”的中考成績單。
貼著“高成長”標簽的創業板公司,在融完資后披露的首份半年報,交出的卻是一份“褪色”的中考成績單。
數據顯示,共有113家創業板公司公布了2010年上半年財務數據,實現營業總收入199.75億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32.43億元。
據可比公司數據統計,106家可比公司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30.49億元,同比增長24.42%。其中,83家創業板公司實現利潤正增長,占總數的78.3%;23家創業板公司同比下降,占 21.7%。而7月8日才登陸創業板的國聯水產今年上半年便出現了巨額虧損。報告期內,國聯水產虧損1336.15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113家創業板公司中,僅中瑞思創、達剛路機、萬邦達、新大新材、國民技術、雙林股份以及超圖軟件等七家公司的中報業績同比增幅超過一倍。其中,后兩者凈利潤增幅在二倍以上。
中報“墊底”
整體來看,創業板公司“高估值”與“低增長”并存成為不容回避的現實。與最初所期望的高成長大相徑庭的是,百余家創業板上市企業首次披露的半年度業績情況不盡如人意,利潤增長遠低于主板和中小板,在各大板塊中不幸“墊底”。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創業板的整體估值仍高高在上。橫向來看,當前創業板市盈率(TTM,整體法)達到68 倍,而同期中小板、全部A股、滬深 300的市盈率分別為45倍、19倍、15倍,創業板估值分別是以上板塊的1.5倍、3.5倍和4.5倍。
縱向來看,創業板的相對高估值在進一步拉大。年初至今創業板市盈率僅下降了4.5%,但同期滬深300和全部A股市盈率分別下降35%和29%,創業板的相對高估值被進一步拉大。
“雖然創業板市場新興產業股票居多,有著國家鼓勵和扶持的政策優勢,未來發展潛力不小,但政策優勢如果不能轉化為企業的盈利,政策優勢背景下的高估值就難以長期保持。”平安證券分析師邵青指出。
報告期內,凈利潤同比增長率超過100%的7家創業板公司占創業板公司總數的比例僅為6.19%。此外,31家公司凈利潤增長率為負或為零,占比高達27.43%。其中,23家公司凈利潤增長率為負值,8家公司凈利潤增長率為0。
可比公司中,盈利能力最強的為超圖軟件,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293.60%;盈利能力最差的為寶德股份,凈利潤增長為-82.07%。
而同期已經公布中報的434家中小板公司今年上半年共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252.69億元,同比平均增幅達到43.63%。其中,82家公司凈利潤增長率超過100%,占比已披露中報公司總數的18.89%。76家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占比僅17.51%。
此外,1093家已發布中報的主板公司上半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 6001.99億元,同比平均增幅也達到了41.07%。
“近期創業板市場表現較差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中報數據太差,遠低于市場預期,更與‘高成長’幾乎搭不上邊。”東吳證券研究所分析師曹妍直言。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歷史上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遠遠超過1萬家,時至今日,留下來的公司僅2716家,而其中只有極小部分能成為行業巨頭。
中原證券分析師劉鋒稱,分析創業板公司業績增長的結構可以發現,創業板公司在上市之初業績增速往往較快,之后呈現逐漸回落,甚至出現負增長。
按照上市時間將創業板公司分為三組,分別為2009年上市的36家、2010年上半年上市的54家、2010年下半年上市的23家,三組企業的中期利潤增長率呈現明顯遞增,分別為18%、27%、31%。用同樣的方法統計中小板公司,則并未顯現出如此明顯落差。
“投資者不得不懷疑相關公司為達成上市目標,而采取透支未來業績的做法。此舉難逃包裝上市之嫌。”劉鋒表示。
尋找高成長
今年上半年,在凈利潤增幅居前的創業板公司中,超圖軟件以293.6%的凈利潤增幅一舉摘得創業板公司高成長第一股桂冠。
公司半年報顯示,201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34萬元,同比增長27.97%,利潤總額達592萬元,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58萬元,同比增長293.6%。2010年1-6月,公司的基本EPS為0.074元,同比增長196%。
平安證券研究員劉武認為,公司今年中期凈利潤大幅增長主要是因2009年同期基數低,而上半年募集資金產生較多利息收入及獲得國家863、國際合作研發專項等562萬元政府補貼所致。由于行業季節性非常明顯,上半年的業績通常較低或為虧損,不宜作為全年業績預判的主要依據。
不過,華泰證券研究員馬仁敏表示,近期,處于國家安全考慮,我國政府頒布了禁止外資企業涉足我國地理信息數據和系統的行業的規定。馬仁敏認為,隨著應用需求的不斷擴展,未來三年國內GIS行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機會,公司作為國內GIS產業鏈中處于核心位置的平臺技術提供商,有望在行業的高速發展中獲得超額收益,長期成長性值得期待。
雙林股份以207.55%的凈利潤增幅緊隨其后。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706.71萬元,對比去年同期 21541.94萬元增加18164.76萬元,增幅為84.32%。公司實現利潤總額7103.42萬元,比去年同期2417.43萬元上升4685.99萬元,升幅達193.84%;報告期內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5732.20萬元,比去年同期1863.81萬元增加了3868.39萬元,大幅提高207.55%。
公司方面表示,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公司業務量的增長導致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84.32%,另一方面是由于2009年1-6 月,公司受金融危機影響,毛利率高的座椅系統零部件產品收入低,公司整體毛利率處于較低水平,而2010年1-6月,公司座椅系統零部件產銷率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公司整體毛利率提高。
光大證券分析師于特稱,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公司具有明顯相對較高的毛利率,如何保持毛利率水平是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短期來看,內外飾產品營業收入的迅速增長有助于分攤公司的三費費率,從而提高公司的凈利潤率;長期來看,公司需要依靠技術含量高的座椅產品拉高其綜合毛利率水平。
偽成長面具
相比之下,包括寶德股份、華平股份以及南都電源在內的創業板公司卻被撕下了偽成長的面具。
在業績變臉的創業板公司中,寶德股份的業績滑坡速度居首位。今年上半年,寶德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285.29萬元,同比下降82.82%。營業利潤為133.09萬元,同比下降92.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3.00萬元,同比下降82.0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同比下降92.87%。
公司方面表示,公司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凈利潤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主要系全球金融危機對本公司所屬行業滯后性影響顯現,油田公司和石油服務公司紛紛縮減投資,部分正在履約和在談項目被擱置。公司為訂單式生產和銷售模式,產品結構較為單一,最終客戶相對集中,對客戶依存度高等因素造成上半年在產訂單減少,引起收入、營業利潤和凈利潤的下降。
中信建投分析師高曉春指出,寶德股份今年上半年暴出的業績“軟肋”在于,公司主營業務的增長直接依賴石油鉆采行業的景氣度。
再加上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單一,面向客戶只有各大油田企業,明顯受制于人。統計數據表明,寶德股份前五大客戶(主要來自于石油系統)的銷售額就占其當期全部銷售額的95%左右。
華平股份以76.6%的業績降幅居第二位。201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99.99萬元,同比下降 50.6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363.81萬元,同比下降76.6%;實現攤薄后每股收益0.11元。
日信證券研究員張廣榮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大客戶市場拓展低于預期。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客戶中幾乎沒有大客戶銷售,而去年同期的營業收入中大客戶訂單占了較大比例。
其中,公司與中國人壽保險股份公司簽訂的合同額達到2200余萬元人民幣,占2009年同期收入的42%,但本年度的上半年未簽訂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的大訂單,從而造成業績大幅下降。
正所謂成也大客戶,敗也大客戶。華平股份上市前后業績的鮮明對比,正說明了這一點,華平股份在招股說明書中的風險提示中,強調了經營和財務狀況受大客戶影響波動的風險,華平似乎也確定沒辦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其興衰全憑大客戶說了算。
盡管華平股份9月14日公告,公司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簽訂了一份總金額為3498萬元的采購合同,似乎平息了大家的擔憂,但是因為大客戶訂單可遇不可求,張廣榮強調,大客戶之憂依然是公司業績能否穩定的最大難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