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敏
創業板開板已有10個月了,其間上市的公司猶如泉涌。由于高管普遍持股,頭頂“高成長”光環的創業板瞬間又成為造富神話的孕育地。但隨著創業板解禁潮臨近,高管辭職現象也日趨增多。據統計,今年以來創業板已有33名高管辭職,涉及24家公司。分析師稱,目前創業板市盈率普遍偏高,中報業績卻表現平平,使得高管減持套現意愿迫切。
33名高管辭職
14人仍持股份
據《上海證券報》統計,今年以來創業板已有33名高管辭職,涉及24家公司,平均每個月主動辭職的高管達到4名以上,其中有董事8名、監事7名;獨立董事8名;副總裁、副總經理等5名;董秘4名等。
資料顯示,去年12月25日掛牌的同花順,首開創業板公司高管辭職先河。今年1月18日,該公司董秘方超和監事易曉梅雙雙辭職,距公司上市僅15個交易日。相關統計數據表明,高管離職速度在明顯增快。去年10月30日首批登陸創業板的28家公司中共有19名高管辭職,其平均辭職時點為上市后5.2個月;而去年12月25日以后上市的近70家公司中高管辭職人數為14名,其平均辭職時點則是上市后的2.1個月。
更讓投資者為之糾結的是,這些高管的請辭理由幾乎一致,多以“工作變動、個人原因、夫妻分居”為由,實在難以服眾,而且目前主動請辭的33名創業板高管中,仍有14人直接或間接持有股份。其中,個人持股數額最高的是賽為智能原董秘、副總經理周嶸,目前共持有679萬股;金亞科技原董事陸擎則以516萬股位居次席。今年3月9日網宿科技原董事、總經理彭清請辭,是辭職高管中級別最高的。
高管年薪幾十萬
減持收益上千萬
創業板開板的初衷,是令高科技與高成長性的公司能夠得到資金以取得更好的發展。然而,自去年10月首批28家公司掛牌以來,“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額超募”卻成為創業板的弊病。隨著10月限售股解禁潮的來臨,多數高管在公司上市不久后紛紛起身離席。
按照相關規定,上市公司除實際控制人之外的發起人股東,限售期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的12個月。但為了限制上市公司高管減持,深交所規定,身為上市公司高管的股東,每年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能超過自身持有數量的25%;在高管申報離任6個月后的12個月內,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得超過自身持有該股份總量的50%;12個月期滿后,將全部解鎖。據了解,創業板高管的辭職時點與其持股解禁日也有精準聯系。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有8名高管在今年3月辭職,到10月30日創業板迎來首個持股解禁日,辭職后6個月的禁售期便被完全包含在上市1年的鎖定期之內。和幾十萬元的年薪比,數以千萬計的減持收益更為誘人。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大部分辭職高管都是沖著減持套現去的。“從研判一個公司的投資價值來看,高管的能力,還有團隊,其持股意向都可作為一個重要的研判方式。如果大部分高管都選擇短期行為的話,說明對這個公司的遠景抱有懷疑的態度,也是對相關公司的投資價值趨于短期化考量,所以減持無論對公司本身或市場來說均為負面影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