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跌跌不休的股價,大股東、公司高管開始選擇出手增持,向市場傳遞維穩信號。統計數據顯示,僅5月份以來,已經有10多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和高管,選擇增持公司股票,或者表示將增持公司股票。市場人士認為,產業資本開始進場,不但有利于個股的維穩,還發出了市場未來好轉的積極信號。
增持潮再現
4月中旬以來的大調整,讓整個市場始料不及。面對不斷下跌的股價,一些公司的大股東和公司高管開始選擇增持“自救”,并在資本市場上引發連鎖反應。
5月7日,貴州茅臺、飛樂音響、建發股份、海信電器、上海金陵同時發布了大股東增持公告。
5月11日,中金嶺南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增持1550.05萬股。
5月18日,水電龍頭長江電力發布公告,自去年8月19日至今年5月18日,公司大股東三峽集團已累計增持近2.2億公司股份,以區間加權均價計算,斥資將近29億元,而若以期間最低價格12.36元計算,三峽集團亦至少動用了超過27億元的資金來“力挺”股價。公告稱,本次增持完成后,大股東已增持股份約占公司總股本的2%,所持股份占總股本69.54%。
除了大股東之外,上市公司高管也加入了增持的行列。5月10日至11日,南通科技共15位高管增持公司股票,新興鑄管高管增持公司股票,建發股份獲大股東和高管雙重增持。5月18日,長航油運周日晚間公司發布公告稱,包括董事長在內的多位高管于5月13-14日從二級市場合計購入自家股票56.89萬股,成交價格在5.37-5.50元之間。
產業資本進場傳遞積極信號
從歷史經驗來看,大股東增持,一般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認為公司價值已經被低估,投資空間顯現;二是為了上市公司未來的資本運作,如可能存在增發、配股等需求,通過增持來穩定股票價格,為再融資鋪路;三是為了上市公司股權的內部整合,如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收購其他股東股份,以達到控股或整合目的。
盡管到目前為止,增持潮尚處于起步階段,無法與2008年下半年那一波增持潮相提并論。當時有上百家上市公司增持公司股份,隨后市場迎來了2009年上半年的一波上漲行情。但是,一旦大盤繼續震蕩下行,不排除更多的公司加入增持潮。而這些產業資本的入場,無疑是向市場發出了積極信號。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指出,在所有增持中,市場最關注的是匯金會不會增持三大行。“2008年匯金入場增持三大行,使得市場出現了大幅逆轉。盡管此前市場傳聞說匯金已經出手,但目前尚無明顯的證據證明。如果匯金真的出手增持,那對市場來說將是一個重大利好。”
不過,股市觀察家皮海州也提醒投資者,產業資本也存在投機可能。只有產業資本大批進場,甚至出現國有大股東積極增持的情況,才意味著底部即將形成。
南方日報記者田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