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諾
最近大盤震蕩加劇,股民虧錢效應強化,有觀點認為,大盤股IPO加速或是推手。而新股發行的頻度在加快,不斷高企的發行價格考驗著投資者的決策眼光。14日招商證券的盤中破發,已經開始帶來警示。
12月14日中午1時,北京首都機場候機大廳。
中國重工高管團隊搭乘當天下午的航班直飛上海。等待近三年之久,這家中國船舶業龍頭企業將于12月16日上午9點半正式在上海交易所敲響掛牌上市之鑼。
早在12月7日,當中國重工的發行價格在眾多機構拋出4.5—5.5元每股的建議詢價區間后,最終卻高高定格在7.38元/股時,市場一片嘩然。
“實際上我們的最終定價已經考慮到了讓利于投資者,最初確定的定價比現在公布的發行價格更高。”中國重工董秘郭同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于中國重工而言,以7.38元/股的申購價計算,其最終的募資額度將達到147.23億,然而,中國重工之前披露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中國重工此次募投項目資金計劃投向船用動力及部件業務生產能力建設等三個項目,所需資金約64.35億元,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重工的超募資金將達82.88億,超募幅度為129%。
而實際上,此次中國重工上市的資產僅僅占其集團資產的很小比重,集團內大量的優質資產將如何安排,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
那么中國重工如何成為起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的資本運作平臺,并承擔起集團資產整體上市的重任?如此巨額的超募資金將用于何處?7.38元/股的發行價格是否有過高之嫌?
14日中午,中國重工總經理孫波在航班即將起飛前夕,就上述疑問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超募資金安排
《21世紀》:作為軍工類央企而言,中國重工的資金需求意愿或許并沒有其他上市公司那么強烈,那么作為中國重工來說,上市的目的是什么?
孫波:上市的目的和其他公司的上市目的并無二致,主要還是借助社會資金把公司做大做強,提高公司的市場化程度,也同時與投資者一起分享公司不斷壯大帶來的投資成果。
《21世紀》:您談到中國重工上市是要與投資者一起分享投資成果,但此次IPO的發行價格高達7.38元/股,遠遠超出了大部分研究機構給出的詢價報告中的最高價格,該價格相對于2009年每股收益也高達33倍左右。如此看來,似乎留給這些認購公司股票的投資者的盈利空間并不大,您對此作何解釋?
孫波:外界可能不是很清楚,我們在路演的時候,各大投資機構給我們報價都遠遠超過了這個價格,最高報價的更是達到了14元/股,而大部分的報價達到了8元/股,此次為我們上市擔任承銷商的中金公司在對我們集團的各大公司進行了嚴格而審慎的調研后,為我們制定的較為保守的價格上限為7.58元/股,在我們集團內部最終本著更為穩重的態度,決定在7.58元/股的基礎上,再次每股下調0.2元,最終把發行價格定在了7.38元/股,實際上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向投資者讓利近4億元。
《21世紀》:中國重工之前的招股說明書披露,此次融資投向的三個項目共需約64.35億,但最終的發行結果融資規模近150億,按有關規定,超募數額過大需要6個月內向有關部門報備該部分超募資金的用途計劃,這超募的80余億,將怎樣安排?
孫波:招股說明書是我們在2008年初就已經制定完成的,當時由于市場環境的影響,有關部門對于公司的融資數量的要求特別嚴格,超過百億的大盤股發行,有關部門都很謹慎。其次,在2007年制定該招股說明書時,我國整個船舶行業的發展規模也并沒有現在這么大,故按照當時有關部門的規定綜合行業和公司的需求特點,我們制定出來三大業務22項目共需64.5億募集資金的融資計劃,當時我們預計最終的融資規模80億左右,在投向規定項目后,剩余的15億將用來補充流動資金。雖然招股說明中規定的發行的股票上限為19.95億股,但我們原本計劃發行數為10億股左右。
說到此次最終募集到近150億元,實際上都在我們預料之中,我們甚至覺得應該募集到更多。
我們目前招股說明書中此次中國重工IPO募集資金擬主要用于三方面,包括船用動力及部件業務、船用輔機業務、運輸設備及其他,這些項目一共投入資金在112億元左右。前期投資的幾十億元我們已經通過銀行信貸等方式先期投入,那么我們可能將把超募資金一部分用來歸還該項目上的貸款。對于市場緊缺的一部分船舶裝備和新能源裝備,公司本著提高投入產出比率和凈資產收益率的原則,可能還要新投入一些技術改造項目。
此外,超募資金還有一個部分可能還將用于解決公司的同業競爭問題,這一塊是招股計劃書中已經提及到的,當然,所有這些項目還要嚴格履行公司的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審批程序。
如此算起來,雖然我們此次募集到了近150億元,但與這幾大塊業務所需要的資金相比,實際上還是有點捉襟見肘的。
當然超募的資金問題的最終的具體用途,因為目前發行剛剛結束,我們還在研究過程中,之后我們會按有關規定公告,以相關公告為準。
軍工業務分拆已有計劃
《21世紀》:中國重工作為一家大型央企,上市的步伐實際上走得并不能說超前,從最初的改制到最終實現整體上市,中國重工經歷了哪些準備?而之前在你們上市過程中遇到的內部問題主要是什么?
孫波:中國重工從2007年3月份開始準備上市,同年12月31日獲得有關部門的關于公司改制方案的批復,2008年3月中旬股份公司正式成立,這期間可以說一直都走得較為順暢。而公司在上市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就在于對于公司有關軍工資產的處理問題上,作為國內第一家擁有軍工資產上市的企業而言,其上市開創了資本市場的一個先例,此次IPO我們涉及到9家軍工企業和15家科研機構的改制,而有關部門對于該部分擬上市的軍工資產的批復和安排,給我們出了一個較為棘手的難題,而好在該部分工作最終都得以順利完成。
《21世紀》:據了解,此次上市的資產實際上占集團整體資產比重并不大,那么集團還有哪些優質的資產還未注入上市公司?是否有后續注入優質資產的安排?
孫波:此次上市的資產的凈資產和利潤上看,分別僅占集團整體比重的 1/9和1/5左右,而集團存續資產還包括主營資產修造船業務、海洋工程等等,而這些資產都是最終要納入到整個上市公司中的,因為中國重工的定位是中國重工集團的資本運作平臺。在中國重工掛牌上市后,我們就將加快啟動這部分資產的上市計劃。
集團的核心未上市資產主要是修造船業務,這部分業務之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納入上市公司中,主要是因為這塊資產涉及到較多的核心軍工業務。而按有關規定,這部分核心軍工業務是暫時不能上市的,那么就必須對此塊資產進行軍民業務的分拆。到目前為止,國家有關部門已經批準了我們的分拆計劃,下一步,在中國重工成功掛牌后,我們將緊接著著手這部分資產的分拆工作,分拆完成并經過一系列政府有關部門審批后,就將擇機注入上市公司。
《21世紀》:說到修造船業務,早在2009年7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點名三個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其中船舶行業首當其沖,船舶行業景氣度也備受質疑,那么公司如何來把控這些來自行業的風險?
孫波:有海洋的地方就有貿易,有貿易就需要船,所以目前的行業過剩只是暫時的,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暖,我們預期整個行業過剩問題在近兩三年內就會有所緩解,并達到一個理性的水平。
此外,目前全球修造船業的重心已經從日本向中國轉移。目前,日本在行業中的市場份額由之前的40%已經下降到了30%左右。2009年1-9月新增訂單中,中國市場占據了全球市場新增份額的58%,而國內船舶行業的訂單主要去向的渠道有三條,一條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另一條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此外就是一個地方造船廠。而實際上,當行業景氣度發生變化時,受沖擊最大的是地方造船小廠,而優質的訂單都集中流向了有實力的企業,集中在了我們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中,整個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內今年造修船累計訂單或將近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