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曾春 聶偉柱 發自北京
在今年的信貸狂沖之后,商業銀行的“群體性”再融資沖動,或將為資本市場籠上一層濃厚的陰霾。
昨日(11月24日),滬深兩市午后高臺跳水,上證指數收跌115.13點,跌幅達3.45%,成交放出自7月29日以來的天量。有市場人士分析指出,市場如此劇烈反應的導火索,或正是昨日一則有關中國銀行千億再融資計劃的消息。
有再融資沖動的實際上不止中行一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消息人士處了解到,早在一周前,各大行已向銀監會提交了明年的再融資計劃,總共擬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高達數千億元,此計劃已通過銀監會上報國務院,但證監會方面尚未向國務院提交意見。
數千億再融資需求
中行新聞處昨日稍晚時候對前述消息回應稱,該行正積極研究資本補充的多種方案,以實現銀行業務可持續發展,但暫無可披露的資本補充計劃或融資方案。中國銀行的一位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我們確實在研究再融資的方案”,今年巨額的信貸擴張消耗了大量資本,再融資計劃是為將來的發展未雨綢繆。但該人士拒絕透露具體的融資規模。
另據記者了解,在各大行向銀監會提交的再融資計劃中,有配股計劃的已上報了具體的配股價和配股數量,另外如光大銀行還上報了IPO的擬募資規模。各大行總共擬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高達數千億元。
近日還有傳言稱,銀監會要求國有大行將資本充足率提高到13%。銀監會在對此說法予以否認的同時,于23日再次表示,要求銀行建立資本后需補充機制、中長期資本補充規劃和商業發展規劃。
上市銀行中報顯示,四大國有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均在10%以上,工行、建行、中行和交行分別為12.09%、11.97%、11.53%和12.57%。
記者根據相關數據測算,考慮到明年穩定增長,若四家上市國有大行均通過股權融資方式來補充資本金,且資本充足率均達13%,那么還須補充的資本金規模約為1600億~1700億元。
來自證監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A股再融資規模為1933億元,其中通過增發的再融資規模是1863.36億元,配股融資23.09億元,可轉債融資46.61億元。
“以幾家大行現在的資本充足率情況,應付明年的信貸投放應沒有問題。但是銀監會對大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可能會更高一些,所以大銀行進行再融資應該是基于長期資本規劃的考慮。”海通證券銀行業分析師佘敏華稱。
佘敏華還表示,銀行進入了3年再融資的周期,但大銀行資本金消耗比較慢,主要是起未雨綢繆的作用。“由于大銀行再融資資金量較大,融資渠道主要以增發配股為主。”
分析師:中行交行有資本缺口
此外,進入下半年以來,上市銀行紛紛繞道銀行間債券市場轉而采取股權融資的方式,也可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
為了在“信貸狂潮”的沖擊之下提升銀行業的整體抗風險能力,銀監會在今年下半年發布《關于完善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的通知》,該通知的核心在于,如果商業銀行持有其他銀行的次級債,需要從前者的附屬資本中全數扣除。
銀監會的這一紙通知,事實上大幅限制了商業銀行通過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次級債以補充資本金的行為,因此,銀行紛紛借道證券市場以緩解對資金的“集體饑渴”。最為顯著的表現就是多家上市銀行排隊融資。
在股權融資方面,今年7月,深發展通過定向增發,補充資本金5.85億元;8月13日,招商銀行宣布計劃通過A、H股市場實行配股增發來補充核心資本充足率,預計募集資金180億元左右;8月19日,民生銀行公告稱,發行H股已正式獲得證監會批準,民生銀行將會在本周四(26日)正式登陸H股市場。另外,浦發銀行在8月公告稱,該行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申請經證監會發審委審核,獲得有條件通過;11月21日,興業銀行董事會通過了以配股方式融資180億元的相關議案。
國信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邱志承表示,從目前工行、建行、中行和交行等銀行的情況來看,其實并非所有銀行需要大量補充資本。從存在資本缺口的情形分析,中行和交行可能需要進行補充。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8.67萬億元。國有大行方面,工行、建行、中行上半年信貸投放分別為8255億元、7085億元、9019億元,居于行業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