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羅三秀
如同半年報,今日出爐的ST博信的第三季度財報依舊平淡。失去了主業支撐,ST博信危如累卵,僅剩的空殼似乎靜待救命稻草的到來。
自2007年關閉原主營DY業務后,ST博信就一直未能“有米下鍋”。除去年有資產處置收入外,2009年以來,ST博信就無任何收入來源,利潤更是無從談起。
零收入第三季度繼續虧損
今年前三季度,ST博信凈利潤累計虧損612.7萬元,其中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52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7.28%。在上述612.7萬元的累計虧損中,非經常性損益達79.7萬元,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為62.23萬元。
苦于零收入,ST博信的資產負債情況也江河日下。ST博信總資產4023.41萬元,比上年減少1796萬元,下降30.87%。凈資產則下降21.69%至2212萬元。
此外,貨幣資金有明顯的縮水,從年初的2288萬元大幅降至68.86萬元。而其他應付款減少近1000萬元,ST博信的負債也隨之減少1184萬至近1811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ST博信的資產負債極為簡單,既無存貨也無應收賬款,除了職工薪酬等負債,并無短期和長期借款。ST博信似乎不食人間煙火,成了干凈的空殼。
而位列第二大流通股股東的深圳市博信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卻在第三季度拋售ST博信72萬股股份。
股改稅款問題再獲國稅表態
不過,ST博信空空如也的軀殼背后卻也有些故事。
由于去年8月,子公司陜西煉石礦業公司37.5%的股權被司法拍賣產生股權轉讓收益,ST博信全年盈余近104萬元。
不過,上述股權以5600萬元的價格拍賣并讓投資者信服。3個月后,陜西煉石礦業公司重組*ST申龍,評估作價高達16.4億元,即ST博信所拍出的37.5%股權價值達4.7億元。
而資料顯示,就在5月份,根據陜西國土資源規劃與評審中心的評審意見,煉石礦業旗下上河鉬礦的儲量和品味大幅增加。
去年的資產“賤賣”案未有消息,今年又遭遇被追索稅款的風波。
今年3月,ST博信從成都遷址到東莞,也收到了來自成都武侯區地稅的一份追繳企業所得稅通知單,要求ST博信補繳企業所得稅2561.51萬元。
這一稅款系ST博信股改時實施重組式對價,接受非流通股股東作為對價注入資產和被其豁免債務所引起。
不過,國家稅務總局在今年4月的回復中,明確表示股權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因股權分置改革而接受的非流通股股東作為對價注入資產和被非流通股股東豁免債務,上市公司應增加注冊資本或資本公積,不是企業收入,不存在繳納所得稅問題。
7月13日,國家稅務總局在四川省地稅局的相關回復中也明確,因股改非流通股股東作為對價注入資產和豁免上市公司債務,上市公司不征收企業所得稅。
盡管國稅再次表態,成都武侯區地稅局并未對此前的追索稅金通知做出新的處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