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錢秋君 北京報道
“十一”長假過后,滬深股市又將迎來解禁高峰,工商銀行作為全球最大市值銀行將在10月迎來A股全流通,成為限售股解禁的主角。
工行解禁日期為10月20日和10月27日,前者為財政部所持11800617.4032萬股解禁,后者為匯金所持11800617.4032萬股解禁,總計解禁規模達到2360.12億股。《華夏時報》記者估算,以9月30日工行收盤價4.77元/股計算,該部分解禁股市值約1.13萬億元。
解禁來臨,匯金和財政部會如何處置手中的工行股份為市場所憂慮。記者采訪的多位分析人士表示,解禁高峰帶給市場的多是恐懼心理。為了保持控股股東的地位,財政部和匯金公司的首發限售股份不會選擇在二級市場減持,套現壓力較小。換句話說,國有股東一直“不差錢”。
市場解讀匯金不拋售
三大行先后發布的中報揭示了匯金公司歷時一年的增持計劃。匯金共對工行、中行、建行分別增持約2.8億股、8160萬股和1.29億股。匯金共計增持三大行約4.9億股,而其中工行成為最受匯金眷顧、增持股份最多的銀行。但增持的這2.8億股相對于匯金將于10月27日解禁的11800617.4032萬股來說,只能說是九牛一毛。
10月巨量解禁主要來自工行及中石化等大盤藍籌股,作為今年解禁規模最大的一個月,會帶給市場怎樣的沖擊呢?記者采訪后發現,雖然解禁數量龐大,但市場卻較為樂觀。鑒于工行作為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特殊性,財政部和匯金公司都是國有出資人,減持拋售的可能性很小。
匯金在中國銀行限售股解禁后的表態就是明證,當時匯金表示,所持股份“解禁不等于減持”,也不意味著匯金對國有重點金融機構持股政策有何重大調整。
西南證券張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解禁額度高峰月帶來更多的或許是市場的恐懼,而并非是真實的減持。換句話說,國有股東一直“不差錢”,不僅可以坐享分紅和股票收益,還能保持絕對控股實力。
《華夏時報》記者粗略估算,根據9月22日三大行披露的匯金持股數量,匯金2008年從工行、中行以及建行已經取得約513億元的分紅。
在股票收益方面,以9月30日中行3.9元、工行4.77元、建行5.58元的收盤價計算,此前一年匯金公司總共增持的三大行約4.9億股,當下市值總共約為23.72億元。較匯金當時增持三大行股票的成本盈利增加約4.74億元。
此次工行限售股解禁,匯金會有何表現呢?對這一擔憂,經濟學家左小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很多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后遭股東減持,但也是在解禁一段時間后才開始的,換句話說,限售股會根據市場的情況和自身的情況來決定是否減持套現。而匯金和工行之間則不存在這種情況,一是匯金不缺錢,二是工行長遠增長態勢持續被看好,回報分紅很可觀。
中行招行解禁樹立榜樣
東海證券分析師李文表示,其實在工行限售股解禁之前,中行和招行曾迎來“大小非”限售股的集中解禁,均平穩“落地”。這也給投資者心里吃下一顆不小的“定心丸”。
據數據顯示,今年頭兩只超級大盤股的限售股解禁均平穩“落地”。3月2日招商銀行解禁47.99億股,成為當時兩市流通市值最大的個股,解禁當天,招商銀行上漲2.45%,上證指數微漲0.51%。
時隔5個月,7月6日中國銀行解禁1713.25億股,成為當時兩市流通市值最大的個股,與招商銀行相似,中國銀行在限售股解禁當日上漲1.94%,上證指數則上漲1.18%。
當時由于市場普遍擔憂中行限售股解禁引發市場動蕩,為此匯金于解禁前幾日特意表態稱,對中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持股政策不會有重大調整。
在工行限售股解禁后,A股市場流通市值排名前三名由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以及中國平安變更為工商銀行、中國石化以及中國銀行。
西南證券張剛認為:“他們解禁對市場不會有什么影響,僅僅是石頭落地而已,限售股股東基本沒有減持的可能。”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場人士也認為,通過對今年幾次大規模解禁情況來看,權重股的解禁可能不會對市場造成影響,可能還會帶動大盤和個別板塊的微漲。
盡管如此,巨額解禁也是一把“雙刃劍”。信達證券分析師黃祥斌認為,即使限售股股東不減持,但是在巨額解禁的威脅下,其余的持股股東未必不會選擇套現離場。
與套利離場相對的另一種可能是,或有資金趁此機會進場接盤。“現在工商銀行的股價不算貴,這是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共同看法。加上實際減持壓力不大,很可能有資金進場接盤。”黃祥斌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