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飚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ST夏新(600057.SH,下稱“夏新電子”)實際控制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夏新電子的未來開始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昨日,夏新電子公告稱,9月15日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公司債權人廈門火炬集團的申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的規定,裁定夏新電子重整,并指定夏新電子重整清算組擔任公司重整管理人。
CBN記者在廈門市人民政府網站上查到,擔任重整清算組召集人的唐金煉是廈門市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副書記兼副主任,而重整清算組副組長是金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鄭志斌律師,在業界有“破產重整牛人”之稱,曾擔任過60多家破產企業清算組組長。
“這意味著,廈門市國資委已經正式接手夏新電子重整事宜。”CEC一位內部人士昨日對CBN記者透露,目前CEC對夏新電子基本上持放棄態度,而此前派往夏新電子的領導團隊也只能苦等重整結果的出現。
負債26億元
“公司重整事宜已經確定了管理人來負責。”夏新電子證券事務所相關負責人以此為由,婉拒了CBN記者的采訪。廣東南國德賽律師事務所彭卡倫律師指出,上市公司進入重整程序就是為了避免公司進入破產程序,是對該公司進行最后的挽救。
盡管如此,債臺高筑的夏新電子還是讓投資方望而卻步。
8月28日,夏新電子公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夏新電子銷售收入僅為1.22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1.65億元相比銳減90%,虧損1.06億元。
夏新電子在財報中透露,公司債務已經高達26億元,銀行賬戶均被查封,整體經營受到嚴重影響。而夏新電子目前能做的只是:縮小經營規模,挖掘現有資源,盤活現有資產,通過對研發團隊和業務優化整合,開展生產自救,分兵突圍,盡可能保住公司的核心業務和品牌,同時積極配合股東做好重組、重整的準備工作。
CEC一位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夏新電子的手機業務基本都中止了。而國內的手機運營在6月已經外包給深圳一家叫華盟偉業的公司。
“夏新電子債務太沉重,CEC已經對重組夏新電子不抱希望。”CEC上述人士指出,夏新電子在CEC產業布局中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因為除了夏新手機外,CEC旗下還有飛利浦、桑達等手機品牌,如果花數十億元才能挽救夏新電子,還不如將飛利浦等手機品牌做好。
去年6月,夏新電子分別向公司控股股東夏新電子有限公司和CEC借貸1億元和4億元。作為交換條件,夏新電子以公司設備、“Amoi 夏新”商標權、公司持有的廈門夏新移動通訊有限公司(下稱“夏新移動”)75%股權、公司持有的廈門夏新工程塑膠有限公司70%股權,為CEC提供的金融支持提供反擔保。
但對于債臺高筑的夏新電子來說,幾億元的金融支持只是杯水車薪。8月13日,夏新電子公告稱,因為公司不能按期償還債務,公司又欠下了CEC 8810萬元債務。
“窟窿太大,CEC不再繼續支持夏新電子。”上述內部人士說。
技術包袱
很難想象,曾經是VCD和手機行業巨頭的夏新電子僅經過5年時間,就再次面臨退市破產的風險。
原名廈新電子的夏新電子成立于1981年,早期業務為生產黑白電視機。1993年,夏新進入當時熱門的錄像機市場,3年后,夏新進一步進入新興的VCD市場,并一舉進入行業前三名,而1999年《中國證券報》公布的1998年上市公司業績排名中,夏新電子排名榜首。
不過,夏新電子的輝煌也僅持續了不到一年時間。1999年,由于VCD市場競爭加劇,影碟機出現全行業衰退,夏新電子2000年和2001年業績大幅下滑,并最終帶上了“ST”帽子。
2000年5月,李曉忠走馬上任夏新電子總經理,開始轉戰手機市場。2001年,憑借韓國手機設計公司一個方案,夏新電子推出了當時熱銷的A8手機,奇跡般地將夏新電子拉出了虧損的泥潭,2002年夏新電子實現凈利潤6.1億元,每股收益高達1.69元,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名列榜首,一舉成為中國A股市場上最賺錢的公司。
有了錢后,對技術有執著追求的李曉忠便開始實施多元化戰略,不僅大力投入3G手機的研發,還涉足液晶電視、筆記本電腦等領域。然而,最賺錢的手機業務與其他國產手機廠家一樣,在2004年集體遭遇“滑鐵盧”后,夏新手機開始走上下坡路。
在這過程中,超前的研發和巨額的費用迅速榨干了夏新電子的現金流,而手機業務的收入也不能完全承擔起“供血”功能,最終導致夏新電子業績一路下滑。
2008年4月,夏新電子發布了虧損8.029億元的2007年財報,并修改2006年的財報。夏新電子2006年凈利潤數字由盈利2517.63萬元,變為虧損1.05億元,夏新電子的股票簡稱變更為“*ST夏新”。
“他(李曉忠)總是想把產品做起來,希望再創一個A8時代。”夏新電子一位內部人士曾對CBN記者表示,其實夏新電子的“大手術”應該在2006年就開始做,也許就不會有2007年的巨虧。李曉忠作為一個公司管理者,不應該太過專注技術,權力又沒有下放。而且他缺少一個好管家,幫助他分擔一些事情。
難圓3G夢
然而,夏新電子對手機市場的超前判斷并未因3G市場的開啟而獲益,而技術包袱所造成的惡果,也沒有因李曉忠的離任而改變。
2007年12月,盧振宇接任夏新電子總裁,一上任便展開大刀闊斧的“成本核算”改革,大幅裁減員工,還變賣了上海的研發大樓和廈門夏新工程塑膠公司的股權,以充實經營現金流。
可惜,屋漏偏逢連夜雨。2008年,國內手機市場因為山寨手機的興起,國內品牌手機廠家絕大部分都出現經營困難,加上始自去年的金融風暴,夏新手機的海外出口也急劇縮水。
不僅如此,曾經投入上億元的3G手機業務也沒有達到預想的規模。李曉忠所預想的夏新電子在TD-SCDMA、CDMA2000和WCDMA三種制式上“三箭齊發”的3G夢,因為中國3G市場還處于培育期,加上自身經營出現問題,逐步破滅。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夏新當年巨額的3G投入,在2008年僅收獲了19000部TD手機和2萬部CDMA手機。
今年,夏新電子的年報和公告中多次強調,即使是經營遭遇嚴重困難的今天,夏新仍保留全系列的3G技術和產品研發能力,3G技術正是夏新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但中國3G市場的現狀,也給夏新電子重組蒙上了陰影。CEC一位內部人士透露,今年初CEC還在與廈門市政府協商,準備讓當地有實力的企業來重組夏新電子,但重組的具體方案沒有得到重組方的完全認可。去年底夏新電子大幅裁員,正是應重組方的要求而作出的。
“沒有了3G,夏新電子還剩什么?”一位國產手機高層指出,隨著夏新手機持續低迷,夏新手機品牌形象在消費者心中已經慢慢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