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上海1800億經營性國資擬5年內上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0日 03:05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本報記者 王進 上海報道

  6月以來,此前討論已久的上海國資國企整合出現加快跡象。短短一個月內,已有6家上海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因“醞釀重大重組”而停牌,如此集中而大面積的國資上市公司涉及資產整合重組現象非常罕見。

  種種跡象表明,受國際金融危機倒逼,上海國資改革進入了“受迫性”加速階段,有望打破過去“非受迫性”的體制內循環式國資改革舊模式。借助目前有利的、正在復蘇和升溫的資本市場,新一輪上海國資國企“證券化”進程和“市場化”改革呼之欲出。

  在政策層面,上海國資系統的重要相關文件和會議近期屢屢推出。7月6日,對企業改制重組具體操作具有重大規范意義的《上海市國資委出資監管單位改制重組工作指引》開始向各大企業集團下發,旨在推進上海國企改制穩妥有序開展。9日,上海又召開了“京津滬渝深國資工作交流會議”。上海市副市長艾寶俊在會上表示,要從六大方面推動國企改革,加強國企開放性、市場化重組聯合。

  上海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建文此前表示,經濟面臨下行風險時,政府有三張牌:政策、土地、國資,當前上海該輪到國資承擔經濟發展重任的時候了。其他受訪的專家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強調,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而出現下滑的上海經濟,迫切希望加快增長轉型進程和新盈利點的培育,而這一進程的重要推手便是上海國資國企改革。

  經濟環境提供轉型動力

  今年前五個月,上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8483.29億元,同比下降7%,六大重點發展工業行業(電子信息產品、汽車、石化、精品鋼材、生物醫藥、成套設備)總產值同比下降6.3%。

  上海國資的表現也出現同比下滑。上海市國資委主任楊國雄表示,1-5月,上海出資監管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783億元,同比下降2.5%;累計實現利潤總額90億元,同比下降33.6%。

  國資專家表示,上海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難點,一度被國資專家認為是“國企自身缺乏改革的動力”。而去年下半年以來艱難的經濟環境,尤其是集體低迷的上海六大支柱傳統工業,客觀上推動了上海經濟加快轉型的進程,加速了上海經濟體系內“起中流砥柱作用”的國企整合重組步伐。上海社科院企業研究中心秘書長周曉莊表示,上海國企改革之所以選擇現在這個時間點加速啟動,國際金融危機倒逼的影響不可忽視。加快國企轉型和改組,將成為扭轉上海經濟形勢、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推手。

  經濟數據的走低,使得上海國資管理層推動國資國企轉型和重組的步伐日益緊迫,加大了“調整到位”的決心。6月26日,在上海市國資委與上海開創遠洋漁業公司、上海建工(集團)總公司、上海電氣重工集團等多家大型國企參加的會議上,上海市委組織部部長沈紅光表示,今年上半年,國資委系統各單位在應對金融危機中作出了積極的努力,企業的經濟形勢總體好轉,但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夠穩固。沈紅光坦承,受自身經濟轉型和外部金融危機的疊加影響,1-5月份,上海工業生產和財政收入下滑的幅度比較大,經濟回升的速度滯后于全國。他表示,上海進入“十一五”以后,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大力發展服務型經濟,服務業利用外資的比重持續上升。一方面,經濟增長更依靠出口與消費;另一方面,工業利用外資的比重實際上在下降。這導致目前能夠投產見效的項目不多,新增產值比較少,影響了經濟增長速度。

  從辯證的角度看,調整到位將有利于上海更加科學地發展。國資系統一位人士表示,借應對金融危機,推動國企轉型,已經成為上海國資重組目前的“主題詞”。他透露,7月9日上海召開的“京津滬渝深國資工作交流會議”的主題便是“圍繞應對金融危機影響,積極發揮地方國資委幫助企業的作用”。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率有關廳局負責人及各地國資系統一把手,聽取了上海市國資委主任楊國雄題為《全力以赴服務企業 千方百計確保增長 發揮國有經濟在上海實現“四個確保”中的骨干作用》的發言。

  國資系統這位人士強調,上海國資重組轉型實質是整個上海謀求“新產業革命”的前奏和抓手,而非孤立于其外。上海目前正處于從傳統產業向“全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邁進的前夜。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池洪介紹,2012年上海高新技術領域總產值將達到11000億元,涵蓋九大產業。這一時間目標恰好與上海國企改革的“三年行動計劃”相吻合。

  今年以來,曾經以“上海制造”享譽百年的上海工業行業,在金融危機影響下陷入了下滑窘境。上海統計局表示,1-4月上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6785.25億元,同比下跌15%;利潤總額為287億元,同比下跌39.5%。其中輕工業下跌7.7%,重工業下跌53%,國有經濟下跌18.4%。六大傳統重點發展工業行業主營業務收入下跌16.7%,利潤總額下降52.6%。

  池洪表示,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才是“上海制造”復興的出路,對九大高新技術領域的培育,是拉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而非使其邊緣化。

  1800億經營性國資擬3-5年內上市

  政策面上的決心一旦已下,則資本市場的運作就漸次展開。

  7月13日,停牌逾一月的ST東航(600115)、*ST上航(600591)同時公告了雙方的整合方案,標志著上海最大的航空企業資產重組正式展開。

  7月6日,上海老牌金融控股企業——愛建股份(600643)公告稱,“因重要事項未公告”將連續停牌,知情人士稱停牌將為已拖延日久的愛建重組掃清最后障礙。同日,備受投資者關注的上海“廣電系”整合獲得實質性進展。廣電信息(600637)、廣電電子(600602)資產購買、出售等相關議案分獲各自股東大會高票通過。

  7月1日,上海最大的建筑類企業——上海建工(600170)公告,因控股股東上海建工(集團)總公司醞釀對公司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公司股票停牌。

  6月18日,上海醫藥(600849)、上實醫藥(600607)、中西藥業(600842)三家公司宣布“實際控制人上實集團正在籌劃與公司相關的重大重組事宜”,市場期待已久的上實系醫藥業務的整合拉開序幕。

  此外,中國鉛筆(600612)也在6月公布了價格達8.2億元的購買資產預案,實現了上海最大的金銀首飾業資產的整體上市,并邁開了上海區縣所屬國資證券化的步伐。

  這一系列轟轟烈烈的重組整合,最終指向的是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的整體目標。上海市副市長艾寶俊在7月9日的講話中對此概括為:一要推進國企開放性、市場化重組聯合,不斷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二要推進國資監管全覆蓋,進一步完善國資監管體系。三要推進董事會建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四要推進國資管控模式優化,進一步完善進退有序、流轉順暢的國資運營體系。五要積極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調整、整合非主業資產。六要推進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體制改革,精心培育一支優秀的企業家隊伍。

  在上述一系列改革目標中,推動多少國有資產證券化以及推動的路徑,無疑是資本市場最關注的焦點。

  上海市市長韓正已經表示,未來上海國資資產證券化的比例將從現有的18%提高到40%左右。而2008年,上海地方國資總量凈值達到11500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占其國資存量的7成左右。

  東方證券研究所分析師測算認為,如按這一提高比例,即將注入上市公司的國有經營性資產總量保守估計將達到1800億元左右。《上海國資》執行總編羅新宇也對這一數字表示認可。他認為這筆巨量資產注入資本市場的時間跨度將達3-5年。

  東方證券分析師認為,上海國企重組和國資證券化的進程,歷史上延續了“集團整體上市”、“集團將優質資產逐步上市”、“集團明確多個上市平臺、分別進行主業整合”、“集團剝離上市公司資產、轉讓殼資源”等四條主線。下一階段,上海國資在資本市場的整合將圍繞兩條主要思路:僅有一家上市公司且資產注入預期明確的集團,整體上市是最終目標。可能按此思路整合的潛在企業,包括上海機場集團、上海水產集團、城投集團等。擁有多家上市公司且已分別確認相關主業整合平臺的集團,重組關鍵在于如何處置集團內部剩余資產,方式有注入上市公司、剝離等,其潛在企業有華誼集團、光明集團、百聯集團等。

  值得關注的是,按上述思路和目標,目前資本市場停牌待整合的上海國企,僅僅是“成熟一家、上市一家”的龐大國資整合資源的冰山一角。在這波整合浪潮中,上海各國企為最終重組上市所做的最重要前期準備工作:制定“三年行動計劃”,多數均已宣告完成。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截至7月初,已有超過30家上海國資企業集團上報了“企業改革發展三年行動規劃”,占市國資委出資監管46家企業集團的近七成,而今年3月初這一數字僅為18家。羅新宇表示,該“行動規劃”由企業管理層和企業外專家共同制訂而成,是各國企規范自身主業后的未來行動指南,也是今后國資委考核企業董事會的主要依據。資本市場最為關注的兼并收購等資本運作規劃也包含其中。依據各自的“行動規劃”,微觀的企業層面將有更多話語權,更高的市場參與度和開放度,與包括央企、外資、民企等其他資本積極聯動,這一趨勢不可阻擋,且將在不遠的時間內出現更多“大動作”。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