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6月30日,身穿灰色西裝、銀色領帶的周赤終于滿足了市場最后一個懸念。在股東大會現場,上航董事長周赤首次表態:“上航將成為東航獨立運行的子公司。”
至此,東航與上航合并的基本框架已經確定。然而關于換股比例、ST上航(600591.SH)是否退市等細節依然沒有結果。“目前只是原則性框架談妥,至于細節依然有賴于雙方的繼續談判。”東航內部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官表示,“博弈還在繼續。”
學習前輩好榜樣
“東航處在主動提議的地位;政府推動和促進;主要股東進行協商。”在股東大會現場,周赤輕描淡寫的三句話勾勒出東航與上航合并的始末。
6月8日,ST東航(600115.SH)與ST上航雙雙停牌;9日兩家公司同時發布公告,宣稱因籌劃重大重組事宜而無限期停牌。在航空業暗潮涌動的“東上戀”終于開花結果。
周赤透露,目前合作的框架基本確定,上航將保留品牌和獨立法人地位,作為東航的子公司而存在。
中信建投行業分析師李磊認為,子公司的概念有兩種,即全資子公司與控股子公司。目前比較可能的結果是采取吸收合并的方案,即上航的股東通過換股,從而轉化為東航的股東而間接持有上航股份。
此前,有接近上航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上航以1股換東航1.3股的標準,被東航吸收合并。
“因為涉及到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的問題,目前行業內全資子公司的模式很少見。”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東航與上航的合并幾乎是國泰航空收購港龍航空的翻版。
“我們的關系就是類似于國泰與港龍。”周赤毫不諱言的承認。
在香港市場,國泰與港龍曾經是一對老對頭,港龍在成立之初受到“老大哥”國泰航空的擠壓;而當2003年國泰希望開通北京、上海的航線時,又被港龍極力阻撓,雙方甚至為此對簿公堂。
為了避免內耗,國泰航空于2006年6月宣布以82.2億港元現金和股票收購港龍航空,從此港龍成為國泰的全資子公司,港龍航空可以繼續本身的品牌與運營,但管理權交由國泰航空。
“上航就是借鑒了港龍的模式,爭取到獨立運營權利。”上述接近上航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因為雙方企業文化不同、經營理念差異,上航一度對于被東航吃掉很有想法,目前這種結果已經是上航爭取的最佳成績,“讓上航頗費周折”。
差強人意的背后
不過國泰與港龍的合并可謂是天作之合,東航與上航的婚姻卻顯得有些差強人意。
國泰航空的優勢在于全球網絡,港龍航空則在內地擁有密集的航班,二者的組合恰好可以取長補短。相反,東航與上航的航班網絡卻太過重合,在國際航線方面,二者都以東南亞為主飛中短途國際航線;而國內網絡則都是以上海為基點做一個扇形的延伸。
“兩敗俱傷,肯定不如利益均沾。”李磊如此形容二者婚姻的實質。
“北京是上帝賜給國航的禮物。”國航戰略規劃部的人士曾經直白的對記者表示。同樣,上海市場也是上帝賜給東航的一份厚禮。
“你可以想象,國際客人進入中國最主要的三個落腳點就是香港、上海和北京。”東航董秘羅祝平告訴記者,因為經濟發達、商務客人居多,上海市場是中國內地含金量最高的一塊航空福地。
就是這樣一塊福地,卻始終處于諸侯割裂的狀態,東航的市場份額為32%、上航為17%,國航與南航的分公司也瓜分了部分疆場。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東航與上航整合的實質并不是短期內報表中上升的數字,而是將市場資源整合后的長期效應。
與其他行業不同,航空公司的市場份額有一個更為直白的指標——航班量。在民航業,航班時刻與航線都是稀缺資源,這也始終是東航的心病,作為三大航空集團之一,它在大本營上海的市場份額卻始終徘徊在30%左右。
然而與上航整合之后,形勢可以發生轉變。“上航的運力調配、航班時刻都可以由東航統一調配,這會極大提升東航在上海始發航線的實力。”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比如京滬線一直是各大航空公司競爭最激烈的航線,東航與上航的時刻整合到一起,立刻能在這條黃金航線上擁有絕對優勢,甚至享有定價的話語權。
事實上,這也正是航空公司最常用的競爭手段,即在一些航線上采取密集航班的方式,以確保競爭對手難以涉足。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對此曾有一個有趣的比喻:“一群雞圍著一個盤子吃食,其他的雞就算在外面繞多少圈,也擠不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