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臣/文
6月9日,京東方A(000725)發布了《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情況暨上市公告書公告》。根據公告,擬非公開發行50億A股,每股發行價2.40元,募集資金總額12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117.83億元。
募集資金將全部投資合肥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用以建設第6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TFT-LCD)生產線項目,總投資約175億元,工程預計2010年10月完工投產。至此,京東方的百億豪賭正式開場。6月10日,京東方A開盤漲幅即超過40%,收于6.46元,較前一個交易日上漲近28%。然而,6月8日至11日間,京東方A第一大股東北京京東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卻悄然減持了5359萬股,占總股本的0.65%。
對深陷液晶產業投資泥潭無法自拔的京東方來說,不斷募資升級生產線或許是無奈之舉,但投資人參與京東方增發,是在分享盛宴還是剩宴?
夾縫求存
自京東方進入液晶面板行業5年來,除2007年受益行業超景氣影響外,其余年份皆為虧損,其累計虧損額已超過40億元。而即使此次耗資百億元打造6代生產線,步伐上也遠遠落后于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液晶面板企業的8代線和10代線投資計劃。
目前,京東方A的業務主要由六部分構成,分別為IT與電視用TFT-LCD業務、移動與應用產品用TFT-LCD業務、顯示光源產品業務、顯示系統和解決方案業務、其他顯示器件及配套產品和國際商務園業務。上述六大業務構成中,2006年至2008年來自IT與電視用TFT-LCD業務的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7%、86%和80%,占據了主導地位。
2008年,5代線TFT-LCD屏收入占到公司總收入的71%。自2005年5代線投產以來,5代線TFT-LCD屏成為公司利潤變動最大的影響因素。2007年,TFT-LCD業務營業利潤占公司營業利潤的81%。2008年,由于TFT-LCD業務在三四季度出現虧損,利潤占比下降到50%。隨著2010年6代線的投產,6代線也將會成為影響京東方業績的重要因素。
通常而言,6代線主要用于生產26寸-37寸的液晶面板,但就目前情況看,這種趨勢有所改變。
2008年11月8日在京東方A發布的《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目前,面板行業出現各世代線產能轉移的趨勢,即4-6代線產能向更小尺寸產品轉移,中國臺灣許多大廠均在調整產品規劃。合肥京東方6 代線將根據市場需求將部分產能轉向 18.5″W、21.6″W臺式電腦顯示屏,以提高在臺式電腦液晶顯示器市場的競爭優勢。
這一點,可以從中國臺灣友達、奇美、華映、彩晶和群創2008年的產量分布得到證實。以切割電視為主的 6 代線將部分產能分配到監視器產品上,5代線產能大規模轉向筆記本電腦用的產品,而4代線和4.5代線則放棄筆記本電腦陣地,轉入中小尺寸產品。長江證券行業分析師認為,這種轉移的直接原因是預期到7.5代線和8代線產能釋放后,6代線在電視市場的份額將被壓縮,從而引起的傳導效應。
據Display Search預測,目前主流的32寸液晶電視市場份額將在未來三年內逐漸減少,40寸-42寸液晶電視的市場份額會逐漸加大,成為主流。也就是說,6代線如果用于生產液晶電視用面板,那么所面對的市場需求將會逐漸減少。同時隨著其他液晶面板廠商6代線的產能逐步釋放,6代線的主流產品37寸液晶電視用面板的價格還會出現大幅下跌。
2004年底到2005年初,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的液晶面板企業就已經投資建成了6代線。2005年37寸液晶面板供給增加,產品的價格也隨之快速下跌。
以夏普為例,2005年夏普就將其主流37寸液晶電視的價格調低了20%-30%。當時,國產37寸液晶電視的價格大都在13000元左右,而到2009年,37寸液晶電視的價格已經跌至5000元以下,跌幅超過了50%。以6代線為主的中國臺灣液晶面板企業瀚宇彩晶和中華映管,2008年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到2010年底,京東方6代線投產時,其盈利能力可想而知。
6代線投產后,京東方將6代線用于生產電腦用顯示器,根據以往的數據,也并不具備成本優勢,在生產19寸顯示屏方面,5代線利潤最高,6代線利潤最低。
此外,江南證券的電子元器件行業研究員高俊芳認為,從TFT面板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歷程來看,上游產業的構建或者說整合日益成為企業和整個產業發展的關鍵,原因在于上游組件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實現柔性化的生產。
從韓國企業的情況看,面板廠商是以集團化方式發展,在設廠時便同時在建構上游的供應鏈,例如三星電子與康寧合資蓋玻璃廠,使得三星電子的玻璃供應能完全得到保障,而且尚可供應LG飛利浦半數玻璃基板所需,同時在彩色濾光片方面,大部分也都已經自制。而韓企在其它關鍵材料及零組件的自主化也非常高,不僅成本能有效降低,在新產品、新制程的研發上也較具彈性。
而長期以來,中國臺灣面板廠商在關鍵零組件及上游材料方面的控制能力一直較弱,隨著日本廠商逐漸釋出技術或與之合作,以及它們自我技術研發的實力提升,近兩年來,中國臺灣上游零組件自主化程度迅速提高,除了玻璃基板以外,彩色濾光片、背光模塊、驅動IC及偏光板,自主率都超過80%以上。
但是,大陸方面由于TFT整體產業規模仍然較小,大世代面板產線缺乏,上游材料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成本問題成為眼下我國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臺灣樣本
同樣是生產液晶面板的企業,為何京東方的盈利能力會如此之差?我們通過對中國臺灣的五家大型液晶面板廠商的對比可以看出其中的緣由。
按照近幾年的銷售收入,中國臺灣五家大型液晶面板生產企業的排名依次是友達光電、奇美電子、群創光電、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
從數據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前三大廠商的盈利能力較好,而后兩家的五年平均ROE卻為負值,毛利率水平也遠低于三甲。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結果,主要是因為后兩家廠商在戰略上出現了問題。
相關資料顯示,三星電子和LG的5代線自2002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開始相繼建設完成,友達和奇美緊隨其后,分別于2003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投產。
2004年初,一線品牌19寸入門機的零售價維持在新臺幣1.89萬元至2.29萬元,而隨著這四大廠商5代線產量的逐漸釋放,到2004年四季度,19寸入門機的零售價格已經跌至新臺幣1.39萬元至1.49萬元,跌幅高達30%以上。此時正是中國臺灣群創光電、瀚宇彩晶開始進行試生產的階段。
同樣投資一樣的生產線,后兩家公司的投資時間明顯落后于前三家。先到者搶占了市場先機,在進入大規模生產后,產品單位成本迅速降低,價格戰也就在所難免。而后來者,一方面要面對高額的單位成本;另一方面要面對迅速下跌的產成品價格,利潤空間被極度壓縮。就京東方而言,其5代線在2005年一季度才投產,還晚于中華映管和彩晶,由此出現的大額虧損也就成為了必然。
但是,其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銷售收入排名靠后的企業其利潤額也較低,資本積累的速度也就自然落后于前者。而液晶面板行業又是一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沒有足夠的資本積累也就無法投資先進的生產線,由此,形成一種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局面。京東方A此次募集投向的6代線最快也要2010年10月才能完工,大規模生產則要到2011年。此時,距日韓和中國臺灣液晶面板企業的6代線投產之日(2004年)已近7年之久,而按規劃,三星和夏普的10代線也當已于2010年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