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派記者倫敦獨家專訪建行眾高管
特派記者 師琰 倫敦報道
繼落子倫敦后,中國建設銀行的海外拓展步伐仍在邁進。6月3日,建行董事長郭樹清從倫敦飛往紐約,將參加5日在那里舉行的紐約分行開業儀式。
郭樹清在倫敦期間向本報記者透露,除了目前在海外設立的10家機構,建行在澳大利亞和越南的代表處也正計劃分別升級成為海外分行。“當然我們也在同時考慮其他的方式拓展,”郭樹清說,“對于海外并購,我們一直在謹慎考察。”
一位與建行有業務往來的會計師事務所主管合伙人對本報記者說,建行的特點是非常穩健,有時甚至顯得略有保守,但這保障了它在市場上很少失手。“毫無疑問,建行未來將成為國際性的世界一流銀行。”他說。
值得注意的是,開發衍生產品將作為建行倫敦子行的重要嘗試內容。建行投資理財總監毛裕民向本報記者表示,建行將采取非常審慎的態度,為在國內客戶提供一些完全是避險型的衍生產品,以滿足在這一領域的需求。
而據建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姜國云介紹,稍后將開業的紐約分行,首要目標則是解決建行的清算業務管理,消解建行的外匯敞口潛在風險。
格林尼治時間6月1日晚,建行在倫敦的子行開業儀式成了這座國際金融中心的星光大道。包括匯豐控股董事長、勞埃德銀行集團主席在內的倫敦金融界大佬紛紛親自前來捧場。
當天晚宴間隙,建行董事長郭樹清和建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姜國云分別接受了本報獨家采訪,首度解密建行海外戰略。
不排除海外并購
《21世紀》:你怎么評價倫敦子行和紐約分行成立對建行的意義?在你們整個海外拓展規劃里,倫敦子行處在怎樣的位置?是否會作為建行在歐洲擴張的基地?
郭樹清:這是建行向國際化銀行轉型的重要一步。加上這兩家機構,我們在海外已經有10家分支機構。
倫敦子行非常重要,在服務大公司投資和貿易以外,它也是我們金融市場交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我們的客戶有黃金、外匯、大宗商品買賣的需求,倫敦市場很重要。在我們的香港市場和上海市場關閉以后,還需要在這里的市場繼續交易。另外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習境外銀行先進的經驗和技術,培養我們的骨干隊伍,使他們更快成長。
倫敦是我們在歐洲的第一家子公司,在此之前,我們在法蘭克福已設有一個分行,主要是從事德國的貿易融資等業務。
《21世紀》:建行國內的業務非常強健,占到整體利潤貢獻的99%。你希望未來海外業務能占到怎樣的比例,比如說,到2015年,對整個建行的貢獻度達到多少?
郭樹清:海外會增加一點份額,比如說從一兩個點增加到三五個點。但是到2015年,只有6年時間,不會有太多實質性的變化。
實際上,這也不是最重要的,像我們這樣的銀行,肯定還是主要扎根在國內。我們在國內有一萬多個網點,首先要做好國內業務。中國市場還是潛力巨大的。
《21世紀》:你曾講過2015年要把建行建設成接近世界一流的銀行,那海外拓展計劃會怎樣按照這個目標推進?現在倫敦和紐約分別有了子行和分行,接下來還會做什么?
郭樹清:我們在澳大利亞有一個代表處計劃升級成分行,我們在越南的代表處也準備建立分行。當然我們也在同時考慮其他的方式拓展,將來也不排除并購等方式。我們一直在考察一些項目。但是我們比較謹慎。
《21世紀》:既然建行不排斥采取并購的方式拓展海外業務板塊,那么對海外并購的選擇標準是什么?目前在這方面有何進展?
姜國云:國際化有很多形式,比如通過我們現有的物理結構,或者利用我們的代理網絡。也有比較快的方式,如果未來市場上有合適的機會,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會比較快地實現拓展。
考察的標準,首先得互助互利,關鍵是得符合建設銀行的利益。要跟我們的海外發展戰略一致。有時候可能不一定是帶來業務增量,但對我們提高銀行功能有幫助,這種也是可以的。
最終還是既要符合建行本身的海外發展戰略,又能給建行帶來利益,這樣的并購機會都會考慮。
現在這個工作還在進行,我們始終在做這方面工作。
國際化網絡
《21世紀》:兩年前建行就透露了在倫敦和紐約開設分支機構的計劃,但此后一直沒有看到具體動作;現在,一周之內,建行就成立了倫敦子行和紐約分行,這是否可以看作是建行向國際化銀行轉型正式啟動的標志?
姜國云:建行的國際化進程很早就開始了。我們在倫敦早在1991年就設立了代表處,是建行在海外的第一家機構。設代表處的目的,就是要了解當地市場,為以后進一步設立機構做準備,包括對當地準入要求、所需準備工作的了解。設立分行的目的,主要是為我們的客戶提供境內外服務。
實際上,建設銀行從股改上市以后,就重新制定了自己的海外發展戰略。在這之前,由于各種原因,我們的分行沒有成立,但實際上我們已經開始國際化進程。建行現在香港、新加坡、法蘭克福、約翰內斯堡、東京、首爾、倫敦和紐約都設有分支機構。此外,在香港有建行亞洲、建銀國際等。其中建行亞洲旗下在香港就有30多家分支機構。
除此之外,建行還有很廣泛的代理行網絡。當我們沒有自己的分支機構時,一定會和國外同業建立代理行關系,他們支撐、延伸了我們的海外業務。目前我們在近130個國家和地區有1300多家代理行。
我們自己成立的海外分支機構和我們的代理行網絡總體上構成了建行一個完整的海外業務網絡,來實現建行的國際化進程。
《21世紀》:金融危機之后,建行對海外戰略是否作了些調整?
姜國云:并不是說,情況變了,戰略就一定要變。目前基本面沒有變,全球金融格局沒變,所以我們的基本戰略也沒有大的調整,仍然是按董事會2005年建行上市時確定的目標,只是會根據市場發生的變化有所取舍。
以后有些市場也可以進去,但要充分觀察。兼并收購都要根據市場形勢進行調整。我們還是會按照我們的整體發展戰略來進行,要考慮的問題是金融危機之后,每個區域的形勢會不一樣。
我們進入世界主要金融市場的計劃和決心始終是不變的,一直在朝這個目標努力。
《21世紀》:新興市場也會成為你們的目標嗎,比如南美、中東、非洲等市場?
姜國云:南美、中東都是我們發展戰略的一部分,也有可能在那里設立分行。
目前在越南準備設立分行,就是要到發展中國家拓展我們的業務。
我們的客戶有全球性的業務需求,所以我們的客戶走到哪里,我們提供的服務就要延伸到哪里。中東和非洲都有我們的客戶,這對銀行的服務提出了要求,這種要求在我們的現有代理行網絡能夠滿足的情況下,我們會通過代理行延伸服務,當業務發展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會通過建立我們自己的海外機構發展業務。
《21世紀》:整個海外布局是否會在2015年之前完成?
姜國云:具體時間不好說。我們目前的目標是在主要的金融中心和一些客戶比較集中的區域設立網絡。
隨著業務發展,具體戰略也是在不斷完善的,以后客戶業務在其它區域形成新的集中需求,我們就會適應這個發展步伐。
我們希望在近兩三年之內,能夠基本建成我們的海外基本網絡,連同我們的代理行,能夠提升整個建設銀行國際化的網絡,這是一個平臺,通過這個載體,使建設銀行走向國際化。
倫敦紐約布局
《21世紀》:倫敦是否會嘗試衍生品市場?未來有可能也在倫敦上市嗎?
郭樹清:我們會做一些衍生產品,但是我們會非常小心,因為衍生品市場風險還是很大的。逐步學習吧。
現在還沒有計劃在倫敦上市。
《21世紀》:倫敦子行和紐約分行在建行的海外布局中定位有什么不同?
姜國云:倫敦主要是作為子銀行。這兩邊的監管要求都很高,但可能尺度有所區別。在倫敦,我們以子公司的形式出現,將來主要開展的業務像貿易融資、投資銀行業務,包括衍生品業務。這些產品本身并沒有問題,不能因為金融危機就因噎廢食。
倫敦是一個成熟的金融市場,特別是在投行、商業銀行業務方面,這些產品將來會通過我們的引入,看哪些產品能夠創新開發,適應并滿足我們客戶的需要。這屬于倫敦子行比較有特點的業務領域。另外還會開展一些銀團業務,支持我們國內的企業走出去。
在紐約設立分行首先是要解決我們自己的清算業務管理。因為我們目前絕大部分交易資產是美元,所以美元的清算量很大。紐約分行成立之后,首先要做的是支持建行的清算業務,我們在外匯頭寸管理上會更貼近市場,應該會比過去完全通過代理銀行來管理更好。
盡管如此,我們也會注意跟同行之間的業務往來,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開展一些業務。
《21世紀》:聽說你們今年之內在倫敦就會增加80%的人手?
姜國云:這要根據具體業務發展需要來看。金融危機還沒有過去,首先從節約成本來說,人員一開始不可能太多,如果業務發展比較快,才會考慮增加。除了管理層,我們在倫敦的大部分員工都會招聘當地人才。
《21世紀》:你怎么評價建行可能會成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首批試點的意義?
姜國云:(如果獲批),這對建行非常有意義。人民幣跨境業務現在主要是在港澳地區,建行現在是通過香港分行和內地做業務。東盟也涉及這個問題。目前越南以及我國云南很多邊境貿易都是通過人民幣結算。我們的越南分行成立以后,香港行、內地行、海外行都可以做人民幣結算業務,便利我們的客戶,這對建行海外業務也是一個促進。
永遠要做兩手準備
《21世紀》:現在一種觀點是認為經濟已經開始走向復蘇,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還會有第二波危機來襲。你如何判斷目前經濟形勢?最壞的時期是不是已經過去了?
郭樹清:我覺得無論怎么評價都是對的,都很正常,市場經濟總是有波動的,沒有波動就不是市場經濟了,有漲的時候就有落的時候。至于最壞的時期是不是已經過去,那很難說,真的很難說。
《21世紀》:所以建行就是在做兩手準備了?
郭樹清:對,永遠要做兩手準備。永遠。
市場從理論上來說還是有很大不確定性的,不可能是每個人都能預測到的。所以必須有兩手準備,如果只有一手準備的話,你肯定死定了,遇到一個危機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