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王傳曉
VE價格從最高時的每公斤250元的價格跌落至今年4月份每公斤110元的低谷,VE的四巨頭開始反擊。
2009年4月1日,DSM(帝斯曼)宣布減產VE;4月23日,BASF(巴斯夫)宣布將VE提價10%;5月21日,新和成宣布停產VE。而另一家VE巨頭浙江醫藥(600216.SH)雖然目前仍按兵不動,但該公司副董事長張國鈞向記者表示,“今年下半年也會有停產檢修的安排,但不會影響產量。”
“四家公司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某種默契,希望可以通過減少產能,將VE的價格維持在一定的高位。”南方一家券商的醫藥行業研究員向記者表示。
而在四巨頭合力之下,VE價格亦出現觸底反彈。目前國內VE粉的最新報價在每公斤125元,從5月初的底部已經反彈了20%。
四寡頭達減產默契?
新和成方面表示,受此次VA、VE系列產品停產計劃的影響,“公司將原先對2009年1-6月經營業績的預測由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40%-70%修正為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60-80%。”
2008年1-6月份該公司實現凈利潤7.65億元,由此推斷,新和成預計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在1.53億元—3億元左右。停產大致會給公司凈利潤造成的損失在0.7億元-1.59億元這一區間。
而VE堪稱新和成的“現金牛”。2008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實現凈利潤13.745億元,每股收益高達4.02。而在其主營構成中,VE毛利率高達77.54%。2008年VE價格曾經一度高達每公斤250元,曾催生了浙江醫藥和新和成兩家VE巨頭的業績爆發。
按照行業慣例,大宗原料藥的生產企業,都需要在夏天對其生產線進行停產檢修。
“我們往年對停產檢修沒有公告,時間也相對比較短。”新和成董秘陳曉暉向記者表示。據記者了解,正常情況下停產檢修的時間在半個月到一個月之間,而本次新和成VE的生產線將停產2個月,VA生產線將停產3個月。
聯系此前VE的另外兩家巨頭DSM 與BASF的舉動,不難看出,目前4家主要的VE生產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減產保價的默契。
“VE的價格下跌速度如果過快,廠商都會采取一些措施避免價格的大起大落。”陳曉暉向記者表示。新和成公告顯示停產VA的原因為“市場需求大幅下滑及目前公司產品庫存較大”。
不過,他也否認了四寡頭“合謀”的猜想。“我們的產品以出口為主,而國外對反壟斷是非常嚴格的,我們不會也不可能去操控市場供求。”
而天相投顧在其報告中表示,“新和成的停產時間之久可能釋放出一個信號,就是寧可停產,也不降價。這樣一來,可能打破采購商的價格繼續下跌的預期,從而消除市場上的觀望氣氛。”
VE價格從高峰跌落下來,很大程度上就是經銷商環節的囤貨過多,在下游不甚明朗的情況下,更不敢輕易采購。而目前去庫存化已漸入尾聲,這一定程度上也為VE價格回暖打下基礎。
120元可能成為今年均價
VE價格在2008年的高漲,曾經將新和成推上了A股每股收益排名第四的位置,但市場對VE新產能的釋放及下游需求的減少的擔憂,也一直如影隨形。
2008年6月,浙江醫藥和新和成曾經在10個交易日內跌幅接近30%,原因則是當時一家名為圣菲邁(Sintofarm)的意大利制藥公司宣布,在其新建的意大利工廠生產維生素產品。這被部分投資者視為VE巨頭壟斷市場的結束。
“大宗原料藥是一個強周期的行業,并沒有太多的技術壁壘,但對規模和工藝成熟度的要求相對較高,只有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才會有利潤。”廣發證券研究員楊挺向記者表示。
據其介紹,即使是同一套設備,在不同的地方也會有不同的收益率。“所以需要不停地修改參數,生產得越久,工藝就越成熟。而一家VE企業,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形成一個穩定的參數。”
除了新增產能的進入威脅,下游需求的減少更是顯而易見。申銀萬國在其報告中表示,2009年以來,世界范圍內畜牧產品進入下降通道,美國農業部預計今年美國家禽、生豬、牛產量將出現負增長,而美國VE 消費占世界的30%。而VE最主要的用途,就是應用于動物飼料添加劑。
“需求可以理解為下游行業的真實需求和經銷商的有效需求。在目前經銷商渠道VE去庫存化接近尾聲的情況下,有效需求將支持VE價格的反彈。”國金證券研究員李敬雷向記者表示。
在其看來,有效需求正在慢慢向真實需求恢復。而四大廠商在經過近兩年的搏殺后,也有望形成價格均衡。其將每公斤120元的價格看做是VE2009年的均價。“我們認為這是比較好的一種情況,即生產商、經銷商、終端都認可這一價格水平,這也是我們一直期盼的均衡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