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家ST、*ST公司中,已有71家披露了中期業績預告,其中56家預虧
廣州萬隆
我們認為,在虧損倒逼和政策鼓勵的雙重因素刺激下,今年對于ST類上市公司而言,必是一個重組多發期。而對于投資者而言,把握幾大關鍵要素去分析上市公司重組潛力和概率,則是較為關鍵的。
截至5月18日,兩市已有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對今年中期業績進行了預告。總體來看,報憂公司多于報喜公司,而“T族”公司在這一點上表現尤為明顯,整體業績似乎不容樂觀。數據顯示,目前175家ST、*ST公司中已有71家披露了中期業績預告,其中預虧公司56家、預盈公司11家,另有1家預降、3家預增。預虧公司占了絕對多數,近8成。
從具體情況來看,預虧“T族”中,*ST公司居多。而考慮到當前相對疲軟的經濟大環境,這些上市公司想依靠當前主業擺脫虧損局面,可以說是難上加難。也就是說,上述ST類公司如想走出虧損局面進而保殼,進行賣殼或重組可以說是華山一條路。站在上市公司本身或上市公司的直接大股東利益角度而言,目前必然是一個買賣殼資源及重組行為相對頻繁的時期。
同時,政策也鼓勵上市公司重組行為。近階段管理層不斷推出相關重組方面的政策,在本月上旬,財政部、國稅總局聯合發布《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直接對各類企業的重組兼并行為進行稅收優惠。可以說在目前產能過剩加劇背景下,政策鼓勵上市公司重組行為也是題中應有之意,而這對于急需脫困的不少ST上市公司和大股東本身而言,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那么、該如何挖掘重組類股的投資機會呢?考慮到重組行為多發和政策鼓勵,挖掘重組股對于部分和這一投資理念較為切合的投資者而言,無疑是目前股價普遍不低的一項較優選擇。但ST類個股本身也蘊藏不少風險,這也就決定投資者在選擇該類個股的時候必須要把握好幾大原則。
首先是從上市公司基本面而言,財務分析較重要。最好是上市公司本身較為干凈,即相關負債和訴訟較少,上市公司經營情況較為簡單明了(包括經營性資產基本被清理干凈)。這類重組股的基本面較確定,隱藏的不確定風險較少,利于重組方進入。而相比正常的上市公司而言,對重組類股的正常經營分析就顯得不太重要了,因為這顯然不是決定其重組成敗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對重組方或大股東本身的分析。重組方或大股東是否有重組意愿,或是否有足夠的實力進行重組(即大股東資產狀況分析),也是決定上市公司重組潛力和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