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鹽湖鉀肥放量暴跌,成為滬深兩市唯一跌停股;昨日上證指數再創新高之際,該股一度暴跌8%以上。作為老牌績優股,鹽湖鉀肥連續暴跌引來了許多說法。到底是行業發生了問題,還是公司自身發生了問題?
外患:氯化鉀高價難以為繼
在周四跌停后,鹽湖鉀肥于昨日發出公告稱,近期將公司產品價格在2008年含稅銷售均價基礎上,下調10%左右。10%的數據看起來并不太驚人,但實際情形要嚴重得多。
“公司這次是把氯化鉀的出廠價從4200元/噸降到了3250元/噸。”江南證券研究員盧全治告訴記者。公司所說的下降10%是和去年均價比,和調整之前比可是一次性降價了近千元,下降幅度超過20%,這是大手筆降價了。
“2008年國內鉀肥價格持續走高,導致了農民種糧成本的提升,本已不高的種糧收益受到了擠壓,農民不得不減少鉀肥用量以保證種糧收益。2008年我國鉀肥需求量700萬噸,較2007年下滑了約30%。高位的價格嚴重抑制了下游需求,企業為了提升銷售量,采取了降價的措施以刺激需求。”盧全治解釋企業降價的原因。“雖然目前價格下調至3250元/噸,但下游企業對該價格的接受程度如何,須看未來一段時間的下游企業拿貨的情況。如果下游需求仍然沒有起色,鉀肥價格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
“至少從目前的情況看,短期內依然難有起色。”東海證券研究員李艷學也對鉀肥行業的走勢保持謹慎。
蹊蹺:公司為何輕描淡寫
直降一千元的大手筆降價被公司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而鹽湖鉀肥對降價影響的描述更是讓人匪夷所思。公司說:“由于公司2009年計劃銷售量200萬噸以上,高于公司2008年實際銷售量124.6萬噸,預計此次調整銷售價格對公司后續業績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計劃銷售量是計劃的東西,現實是公司因為銷售不出去在大規模降價,要是能完成計劃他也不會降價了。怎么能用計劃銷售量來說盈利不會受影響呢?”一位投資者質疑。
銷售不暢是行業情形,并不是公司的主觀過錯,公司為什么要刻意輕描淡寫的敘述這件事呢?
“他們也是不想股價被打壓,那么多基金在里面。公司后面還要搞重組,如果基金不支持,我看重組很難搞成。”了解鹽湖鉀肥的市場人士徐刻(化名)這樣對記者說。周四跌停時,賣出席位前五名全部是機構專用席位,合計拋售8億元。基金能夠先知先覺的拋出,這仿佛印證了徐刻的話。
內憂:兩難的重組
在徐刻看來,公司是在為之后的重組做準備。實際上,鹽湖鉀肥與鹽湖集團的換股重組一直備受爭議。
“合并對鹽湖鉀肥是不利的。”曾多次公開表示反對兩鹽湖合并方案的鹽湖鉀肥小股東董寶珍對記者說。“我不是說集團的資產不好,至少它的資產很雜。公司的主業是做鉀肥的,非要并進來一大堆公司從來沒接觸過的行業,公司怎么能做得好呢?”
與董寶珍類似想法的股東不在少數。直到今年2月,在大成基金的支持下,鹽湖鉀肥與ST鹽湖之間關于礦產資源使用費的三項關聯交易方案在第二次提交審議后被臨時股東大會通過,反對的聲音這才逐漸削弱。
“重組是兩難的事。重組的話,集團的很多資產都很差,損害一部分鉀肥股東的利益。不重組,資源又受制于人。”徐刻說,“爭議聲音很大,重組難度也高,公司肯定要爭取基金的支持。”記者 陶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