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股收益同比下降近五成;保險、化工、電力、造紙包裝、民航、有色等11個行業扭虧為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王小明
4月30日,中國A股1602家上市公司一季報發布完畢。
林林總總的財務數據中折射的上市公司經營現狀,或與當季上證指數飄紅30.34%背景下的個股普漲大相徑庭。
國際金融海嘯進一步肆虐的2009年首季,A股上市公司虧損的數目增至427家,較一年前增加了190家,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的占比也達到了26.65%,而按披露可比數據的1585間上市公司(下同)中,去年的這一比例只有14.95%。
而在每股收益方面,A股上市公司的均值是0.0447元,更是較去年同期下降了高達48.32%。除此以外,A股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也在2009年首季小幅縮水,平均較年初下降4.67%。
與此同時,據天相投顧的統計,在2009年一季度,盡管仍有日用品、元器件、化纖與鋼鐵4個行業出現虧損,但相比上一報告期,卻更有保險、化工、電力、造紙包裝、民航、有色等11個行業扭虧為盈。
虧損與業績滑坡主旋律
伴隨著2009年首季A股的大幅反彈,一季報的成績單也格外為市場看重,其中隱含的實體部門基本面變化,甚至被認定為能否支撐反彈前程的試金石。
謎底全面揭曉之前,一段小插曲耐人尋味。作為定期報告前的彩排,盈喜與預警的發布似乎是折射上市公司經營心態的重要指標。然而,這次愿意進行彩排的上市公司只有259家,相比之下,在上市公司總量尚少的2008年,這一數字卻是342家。
顯然,預增的結果是企業的經營者樂于對外發布的,在發布量較大的2008年一季度,這一類的盈喜帖子達到了201份,在所有的快報中占到了絕對的比重,另有31份宣布“扭虧”。然而在2009年一季度那略顯羞澀的259份快報中,最大的份額卻被“首虧”所占據,達到了95份,排名第二的是“預減”,達59份。
由此,在真正的季報發布之前,市場對一季報的肅殺氣氛已有預期,但最終的結果依舊令看官心中一沉。
以基本的每股收益作為標尺,在全部A股的1602家中,相比去年同期,由盈轉虧的上市公司家數高達246家,由虧轉盈的數字卻只有57家,另外更有180家業績繼續見紅。
而在1102家連續2年在一季度保持盈利的公司中,業績下降的占到了較大的比重,達691家,每股收益的平均降幅為49.20%。在這些季報幸免見紅的公司中,林海股份(600099.SH)、南方匯通(000920.SZ)等逾10家公司每股收益尚不足一厘(0.001元),盈虧只是一線之間。一季度每股收益增加與持平的公司分別有353家與58家。
相比之下,正是這些盈利增加的公司,體現了A股基本面鮮明的馬太效應,這些公司平均業績增長率高達209.74%,其中每股收益翻番的公司達110家,更有11家的增速在10倍以上。這其中的領頭羊,是因借殼上市替換原有業務的華遠地產(600743.SH),每股收益的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12757.10%,但瘋狂比率背后的數據不過是每股收益從0.0007元的ST變成了0.09元的現有地產公司。
當虧損與業績下行公司占據一季報的主旋律時,A股市場的平均盈利水平也隨之大打折扣。本報的算術統計顯示,2009年首季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為0.0447元,較去年同期的0.0864元已降去48.32%(均包含虧損公司)。與此同時,虧損面的進一步擴大,也使得A股公司的凈資產水平有所縮水,平均的每股凈資產較年初的3.13元下降4.68%至2.99元。
此外,貿易活動的減少,使得不少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的營運能力與償債能力都較一年前打了折扣,據本報記者統計,具有可比數據的1545家非上市公司中,存貨周轉率下降的高達1002家;在1504家具有可比數據的上市公司中,918家出現了應收賬款周轉率的下降;在具有可比數據的1558家上市公司中,843家出現流動比下降的情形。這最終導致半數以上的非金融類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結構趨于惡化:1584家具有可比數據的上市公司中的855家資產負債率有所上升。
基本面水平的惡化也使得不少賣方分析師在業績發布的月份中看淡跟蹤的公司。按WIND收錄的研究報告,賣方分析師4月發布的涉及升降上市公司投資評級的報告中,調升的僅228份,少于調降的301份。其中渤海證券更在4月22日將昆明機床(600806.SH)直接由“買入”降至“賣出”。
環比驚喜
單從分析上市公司季報常用的同比角度看去,A股的2009年首份季報似乎不堪。但硬幣另一面卻是,與大部分上市公司表現更為不堪的2008年四季度相比,一季報的表現已經彌足珍貴。
“盡管依舊不理想,但還是看得出復蘇的跡象”,上海一基金公司策略主管告訴記者,按他的說法,在宏觀大形勢已與海嘯襲來前不可同日而語的當下,環比增長帶來的信心已經足夠。
相比之下,2008年四季度似乎成為絕大部分行業的見底時段。按天相投顧系統的統計,在全部41個行業中,2008年四季度同比增長為負值的行業高達36個。這其中,有15個行業出現行業性的當季虧損(同比負增長超過100%),在當季遭遇重創的民航業11家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同比竟負增長12093.2%。
衍生品交易的巨虧成為民航業2008年歲末的最大痛楚,而更多的按上市公司各季度之間業績的此消彼長統計的行業數據卻折射出不同行業在本輪金融海嘯中沉淪與復蘇的階段歷程。
2009年一季度,業績同比改善最大的是石化行業,盡管5家上市公司同期營業收入下降了31.77%,但其錄得的113.94億元凈利潤,已較去年同期增長93.20%。而綜合2008年各季報,上一個一季度正是該行業上市公司沉淪時刻的起步,在2008年的前三個季度,其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68.36%、84.42%和-55.22%,直到第四季度其凈利潤同比變化方不再見紅,回升至8.26%。2009年一季度通訊業的高增長秘密與之相仿,77.16%的同比增幅的背后依舊是2008年首季負增長1.03%的低迷。
在季報環比“扭虧”的行業中,電力行業值得一提,2008年該行業55家上市公司共虧掉42.52億元。但在經歷了連續三個季度的虧損后,在2009年首季終于轉為盈利,凈利潤同比增長20.02%。
而在2009年一季報出現虧損的4個行業中,化纖與元器件兩個行業在2008年全年也同樣是虧損,其中化纖行業的虧損竟在二季度便已開始,但這兩個行業第四季度的凈利潤同比負增長分別高達1258.08%和597.65%,均為2008年四份年報的下滑“頂峰”。
鋼鐵行業的虧損則是在四季度方出現(同比負增長320.09%),某券商分析師在不久前向記者表示,預計虧損勢頭仍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