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歆 萬敏
4月28日工商銀行120.92億H股解禁,該行境外戰略投資者美國運通及德國安聯表示己通過私募配售方式出售持有6.38億股及32億股工行股份。《證券日報》記者昨日第一時間連線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和部分私募界掌門人了解到,A股市場也可以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和類似的方式實現“低沖擊減持”。但是,在配售對象上,由于A股對于私募的限制,賣方的選擇范圍要有所縮小、買方資金渠道也相應減少,實施難度有所增加。解決問題的關鍵,與“陽光私募”緊密相連。
私募配售吸引民間資金入場
工行H股的減持模式一方面保護了工商銀行既有股東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使賣方手中股份價值實現最大化,可謂“共贏”。那么,H股的類似操作方式可否為A股借鑒呢?
“A股可以借鑒H股的方式。從理論上講,從防止市場震蕩的角度考慮,未來大規模的拋售行為應該建立專門平臺進行交易,不要在二級市場直接拋售。”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工行此次解禁,三家外資機構的拋售應該是通過H股場外的大宗交易進行的。如果直接從二級市場拋售,第一不利于資本市場的穩定,第二會引起銀行股價的下落,機構本身也會有損失,此舉有利于拋售者的利益。”
但業內人士強調,目前模式復制的最大問題是“私募身份能否合法化”。
目前,A股市場有能力接盤減持股的機構投資者主要是基金、社保、險資、券商等等,但是這些機構的資金來源本質類似,因此當金融體系流通性趨緊時會出現“集體缺血”,而私募資金的來源比較民間,自然更為寬泛,可以成為重要的接盤資金補充。
更重要的是,私募資金與上述機構對于市場風險的承受能力并不相同。因此,在對于解禁股的買入時間點的選擇上區別明顯,從而有利于避免過去基金常常出現的“同質化投資”。
搭建銀行股權專屬交易平臺
郭田勇認為,現在大小非可以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減持國有股,相應的,銀行股份的減持也應該有專屬平臺。A股資本市場今后應逐漸摸索,在監管機構協商后建立相應的機制。
一位私募基金掌門人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但是,他更擔心的是內地現有的監管機制能否允許建立這樣的交易平臺。
該人士表示,首先國內其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私募基金,基金公司至少應有資金托管行和管理標準,但是國內的情況是只要募集到了一定資金,替客戶進行操作,就可以稱為私募基金了。因此在港股市場可以規范進行的事情,在內地尚缺乏制度性前提。其次,私募在進入大宗交易平臺是沒有技術障礙的,但是銀行的股份有特殊性,其股份的轉讓可能需要當地銀監局的批準,由于國有銀行是人民銀行的派出機構,也需要央行的備案許可,手續很復雜,政府監管部門會擔心是不是國有資產套現。因此,審批程序相對香港要更為復雜。
金融股4月大宗交易17億元
事實上,近期金融股尤其是銀行股A股的減持有相當數量通過大宗交易平臺進行。
據WIND資訊統計,2009年4月1日至4月27日,在大宗交易平臺上成交的金融股總成交金額已超過17億,其中招商銀行共成交9177.44萬元,中信銀行成交671.82萬元,工商銀行共成交3822.8萬元,民生銀行成交4546.98萬元,中國銀行成交1446.11萬元,浦發銀行成交3669.74萬元,深發展成交2920.29萬元,北京銀行成交897.74萬元,華夏銀行成交1279.42萬元,興業銀行共成交11232萬元。
目前,外資行持有內地銀行股權的現狀是,包括花旗銀行海外投資公司持有浦發銀行2.14億A股,占其總股本的3.78%,已經在2007年完全解禁;恒生銀行則持有興業銀行6.39億A股,占其總股本的12.78%,此部分股權亦可以完全流通。此外,荷蘭國際集團(ING)持有的北京銀行10億A股,將于2010年9月19日解禁;德意志銀行持有華夏銀行5.62億A股,占其總股本的11.27%,將于2011年10月20日全部解禁。
此外,業內人士提醒,對內地銀行的外資戰略投資者而言,減持銀行A股并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我國的外匯管理制度條例中規定,境外金融機構能匯出國外的資金只能是所獲利潤部分,并且大額的匯出款必須經過有關部門審批。此外,根據國內的法規,境外機構在華投資所得利潤,如不在中國進行再投資而需匯出國外,將被征收相應的企業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