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陜西板塊中的ST類公司占該區域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在全國排名第一。
“一些上市公司的‘故事情節’很曲折離奇,‘票房價值’很高”,陜西省常務副省長趙永正此前在談及清理整頓上市公司時曾如此自嘲。 今日焦點2009年4月16日港口回暖:宏觀經濟走到十字街頭秦皇島港的煤炭裝船在快速增長,日照港的鐵礦石卸船場面火爆,這一切或將被解讀為宏觀經濟回暖的積極信號。廣交會牽線出口轉內銷 2008年A股公司運營“失效”調查 港珠澳大橋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下浮10% 一季度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保持“雙降” 山西3億噸電煤合同落地 合同價逼近市場價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記者采訪到的陜西多位諳熟當地上市公司的人士看來,這句話也可以同樣套用來形容那些不幸的ST公司。
但是,對于陜西上市公司問題多、退市多的現狀,仍有投資者不斷地發出質問:這些公司究竟被集體種下了什么樣的失敗基因?抑或是正常基因出現了變異?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締造高票房“傳奇”的故事還會有續集么?
創一年一家退市紀錄
續集當然有,不同的是,其情節已經在ST化建(600248.SH)身上落入了“俗套”。
4月3日, ST化建在披露2008年年報的同時公告稱,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08修訂)的規定,公司已向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報了撤銷對其股票交易實行的其他特別處理的申請。
ST化建的前身是秦豐農業,此前曾因業績造假、巨額國資流失乃至子公司獨立等諸多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締造“傳奇”。由于該公司2004年、2005年、2006年連續三年虧損,其股票于2007年5月9日起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
2008年,公司啟動實質性的重大資產重組,陜西延長石油化建股份公司借殼上市,并于2008年10月7日完成了新增股份購買資產的股份登記手續。公司股票于當年12月26日起恢復上市交易。如果以2007年4月27日的收盤價及今年4月15日14.99元的收盤價計算,漲幅近2.1倍,也算得上是一個“傳奇”了。
對于秦豐農業的投資者來說,落入“特別處理—重組—新生”的“俗套”顯然是甜蜜的,但對于持有其他ST類陜股的投資者來說,卻未必能有這樣的幸運。
曾經熱衷于ST股炒作的投資者方敏(化名)就曾遭遇慘痛的一幕。據其回憶,其看到達爾曼當時似乎凈資產有4塊多,股價僅3塊多,就買進去了,結果退到三板開盤只剩下0.22元。
于1996年在上交所上市的珠寶類公司達爾曼(600788.SH),一度穩居國內珠寶行業的龍頭,在2000年以前一直是以老牌績優股的形象名世,1997年其股票更是創出51.70元的天價。
但自2003年下半年開始,公司經營突然急轉直下,主營收入滑坡近30%,到2004年6月末,*ST達爾曼虧損14.44億元,股東權益為-3.47億元/股。到2004年12月30日,達爾曼股價更是跌破1元,31日收盤時股價僅0.91元,成為中國證券市場中的第一家“仙股(股價低于一元)”。
在業績以及股價急轉直下的背后,是其董事長許宗林通過“業績造假-騙取上市融資-編造項目-騙取貸款-再以項目之名轉移資金-業績造假……”的循環,不斷從股市及銀行抽取資金,最終亡命天涯的故事。
也正因為如此,達爾曼不但成為第一家“仙股”,還成為第一只真正死去的股票:在被證監會立案稽查后不久,達爾曼就宣布退市了,并在退市后不久被轉入三板。
先河一開,陜西的上市公司退市接二連三而來。在殼資源依然彌足珍貴之時,上市家數不足30家的陜西省竟創下了一年退市一家的高紀錄:2004年達爾曼,2005年數碼測繪(600700.SH),2006年精密股份(600092.SH)。1
在上述三家上市公司駕鶴西去之后,陜西上市公司仍有數家徘徊在暫停上市和退市的“鬼門關”前,包括S*ST長嶺(000561.SZ)、ST長信(600706.SH)ST建機(600984.SH)、ST金花(600080.SH)、ST秦嶺(600217.SH)和ST東盛(600771.SH)。
截至4月15日,陜西上市公司中已披露2008年報的僅寥寥數家,陜西某當地人士稱,在經濟形勢如此嚴峻的今天,年報成績單的揭曉又將再次演繹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故事。
產業結構與資源優勢脫節
陜西省ST公司扎堆已是有目共睹,但這種集群現象的出現到底和當地有何聯系?
擔任陜西省多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的何雁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每個公司內部的原因不同,建議深入到公司發展史中去尋求結論。
何雁明稱,陜西ST公司的成因包括歷史遺留問題、關聯交易、大股東掏空等,不一而足。即使單純研究公司業績變動時也應該細致區分是肇因于行業衰退還是原材料價格大幅變動抑或進出口環境的變動。
陜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師也對此持同樣的觀點,認為陜西的ST公司很多都是“非正常原因”,研究個案更有意義。但他對記者感嘆:陜西資本市場的發展確實“有點亂”。
但在大規模亂象的背后,陜西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則是最為根本的原因。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申草曾指出,上市公司質量不行,只好靠造假支撐業績,有些公司實際早已空心化,后來又引狼入室,招來了一些資本騙子榨干了上市公司最后一滴血。
經濟基礎的薄弱也同樣影響到重組的成敗。長城證券并購部總經理尹中余對記者表示,陜西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當地國有企業實力有限,政府掌握的能用于重組的資源也就少,這是此前多家陜籍ST公司重組落敗的原因之一。而即使是重組成功的廣電網絡(600831.SH),也是經歷過數次重組后才塵埃落定。
但是,“經濟基礎薄弱”的幌子并不足以為陜西整體上市公司質量的低下遮羞。
據《證券市場周刊》對2005年上半年的數據統計發現,陜西省當時26家上市公司凈利潤為負0.87億元,首次由盈轉虧;凈利潤同比下降125%,上市公司的整體運行與全省經濟12.2%的增幅出現明顯偏差。
上市公司在陜西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其表現卻令人堪憂。陜西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馬廣奇、張林云在對陜西上市公司的現狀進行調查后,將問題的原因歸結為:一是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沒有建立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二是產業結構與資源分布相脫節,政府缺少統一明確的產業規劃和政策。
在陜西當地人士看來,第一個原因屬于公司治理的范疇,在解釋上市公司質量低下方面是一個普適性的原因,而第二個原因顯然更能切中肯綮。
礦產價值42萬億全國第一
陜西省國土資源廳2008年發布的2007年度國土資源公報顯示,陜西是我國的資源大省之一,許多礦種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已查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產93種,潛在總價值42萬億元,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居全國之首。但陜西上市公司的結構卻與此大相徑庭,資源類企業上市者寥寥。
就上市結構問題,陜西政界對此也頗多反思,“近年來,陜西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有色金屬等支柱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加之大量中小科技企業快速成長,一批有良好成長性的優質企業脫穎而出。但是,由于思想認識問題,這些企業未能步入資本市場。”
這種情況正在得到改變。陜西省2008年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GDP)4603.21億元,增長16.1%。而記者對該省27家上市公司2008年前三季度的財務數據統計顯示,總的凈利潤為366952.56萬元,較2007年前三季度303450.23萬元同比增長20.9%,已高于全省GDP的增長速度。
盡管在何雁明教授看來,金鉬股份(601958.SH)一家就貢獻了超過70%的利潤,并不足以作為陜西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提高的佐證,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以金鉬股份為代表的資源股的上市,陜西上市公司的結構和質量正在得到優化。
2008年4月17日,世界第三、亞洲最大的鉬采礦、選礦、冶煉、加工、科研、貿易一體化大型聯合企業金鉬股份登陸上交所。
今年1月19日,ST秦豐公司已經完成了增發股份購買資產的所有工作,號稱中國第四大石油公司的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旗下的化建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借殼上市。
4月13日,S*ST長嶺股改與資產重組捆綁方案亮相,陜西電子信息集團旗下主要生產抗干擾通信設備的烽火集團將實現借殼上市,S*ST長嶺也將轉型為一家軍工概念股。
創業板的推出也將極大地改變陜西上市公司的面貌。西安金融辦人士透露,“近期,市金融辦將重點扶持10家左右符合創業板條件的企業向創業板沖刺。”西安交大經濟與金融學院院長馮根福表示,“作為科技大省、大市,陜西和西安將在創業板政策實施后受益良多。”
隨著優質資源的上市以及重組的突破,陜西將有望摘掉ST股占比第一的帽子,但在調整上市資源結構之外,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監管力度的加強仍將任重道遠,陜西某業內人士表示。